蘋果低調布局AI Store,多方下注只爲避免依賴OpenAI?

2024-06-26 18:40:16    編輯: robot
導讀 蘋果始終不會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裏。 2008年,蘋果在美國舊金山正式發布了iPhone 3G,並且爲iOS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官方應用——App Store。至此,手機應用生態進入新的時代,Google ...

蘋果始終不會把雞蛋放一個籃子裏。

2008年,蘋果在美國舊金山正式發布了iPhone 3G,並且爲iOS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官方應用——App Store。至此,手機應用生態進入新的時代,Google Play等應用商店也陸續登上舞台。 

雖然App Store最初只是一個官方應用的分發、升級平台,但是在一年後,蘋果开始允許第三方App通過App Store分發,並逐漸演變成提供購买、付費訂閱等一攬子收費服務的應用商店。 

App Store造就了蘋果豐富的應用生態,也讓蘋果有了硬件之外的新收入渠道,根據有關機構給出的推測數據,2023年軟件方面的收入爲蘋果提供的收入或將高達891億美元,其中的大部分營收都由App Store貢獻。 

圖源:蘋果

 

有App Store的珠玉在前,蘋果在搗鼓Apple Intelligence的時候,似乎也想再復刻一次“App Store”,折騰一個AI Store。據最新的內部信息透露,蘋果在與OpenAI達成合作意向後並沒有停止接觸其他科技公司,仍然在與多個AI大模型供應商進行磋商。 

蘋果在接觸的科技企業不僅包括Google、Meta等頭部大廠,還包括Anthropic和Perplexity等人工智能初創公司,至於是否還有其他企業在祕密接觸中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最新消息顯示,Meta已經提前退出了本輪談判,原因是蘋果認爲Meta的AI大模型在隱私保護方面未能達到他們的標准,所以最終決定拒絕與Meta的人工智能合作。 

既然Meta退場,那么目前在場上的企業就只剩下Google、Anthropic和Perplexity,加上已經確定的OpenAI,一共是四個不同的AI大模型。雖然數量並不算多,但是考慮到蘋果對AI大模型的嚴苛要求與標准,最終能夠落地的合作對象數量可能只會更少。 

雖然蘋果的Apple Intelligence直到現在都還沒放出試用,但是打算建造一個“AI Store”的騷操作,確實讓不少人都看到了一個新的賽道。

 蘋果多方下注的習慣,早已有之 

對於自己在確定了與OpenAI的合作後,仍然與多家科技企業开展AI合作洽談的原因,蘋果是如此解釋的:“我們想從最好的开始,但ChatGPT只是代表着今天用戶的最佳選擇”。

 換言之,ChatGPT是當下最好的選擇,但是並不一定是未來最好的選擇。

圖源:OpenAI

 

熟悉蘋果供應鏈歷史的朋友們,估計都會覺得這一幕十分眼熟,正如iPhone的屏幕面板最初雖然主要由LG供貨,但是很快就开始進入多元供貨階段,夏普、JDI、三星等屏幕企業都曾經或仍在爲蘋果提供屏幕面板,目前已經形成了三星、LG的兩極供應機制,確保蘋果的屏幕供應不會完全受制於某方。

 在其他硬件上,蘋果其實都採取了類似的措施,這不僅是因爲蘋果對供應鏈的穩定性有着嚴苛的要求,更是希望以此來獲取更大的談判籌碼,壓低供應鏈成本並確保供應鏈產品的質量一直處於高水准。 

話題回到AI上,作爲新一代iPhone的智能核心,AI大模型的重要性其實並不亞於屏幕、芯片等主要硬件,甚至猶有過之。而在AI大模型上,蘋果目前的積累和成果還不足以支持他們的自研模型完全取代ChatGPT,這也導致蘋果只能將這個核心模塊的控制權讓渡給第三方,也就是OpenAI。 

縱觀蘋果的歷史,這種情況並不多見,而在吸取了以往的教訓後,蘋果似乎選擇在最开始就讓Apple Intelligence不被限制在某個AI大模型上,而是提供多個AI大模型供用戶自行選擇,既可以確保用戶的AI體驗,又可以避免某個AI大模型一家獨大。 

而且,AI大模型仍然是一個處於發展前期的產物,ChatGPT雖然是最早發布成熟產品的企業,但是並不能保證在後續的時間裏一直處於領先,而且像Suno等專注於不同領域的大模型,也在發起對OpenAI的挑战。 

再加上不同國家、地區的政策區別,蘋果顯然也不能將所有的牌都壓在OpenAI身上,只有多方下注才更符合蘋果的利益。

 AI Store,可能是一個誘人的“毒蘋果” 

雖然相關的談判合作細節並沒有被曝光,但是根據內部人士透露,蘋果希望可以在Apple Intelligence中爲各個AI公司提供出售其AI服務的高級訂閱方案,並且蘋果並不會從中收取前期的部署或是上架費用,只從用戶支付的訂閱費用中抽取服務費。

圖源:蘋果 

這個套路是如此的熟悉,以至於沒有什么需要剖析的地方,說白了就是讓各個AI企業各自競爭,而蘋果只需要把控全局,坐收漁翁之利即可。不得不說想法是很好的,但是AI企業是否同意這個方案卻要打個問號。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能夠加入Apple的智能生態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卻也不能無視背後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首先是合規成本,想要加入Apple Intelligence就必須在隱私保護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資源,確保AI功能的整個流程符合蘋果的隱私及安全規範。 

其次則是硬件成本,從蘋果展示的一系列AI功能來看,不少都涉及系統的底層功能,並且會常態化在线運行,AI企業需要搭建更高算力的數據中心,才能滿足龐大的Apple用戶需求。

圖源:Information 

深水資產管理公司的資深蘋果分析師、管理合夥人Gene Munster就在一份報告中指出,蘋果與ChatGPT的合作預計使ChatGPT的使用率增加一倍,如此龐大的算力需求會導致OpenAI的基礎設施成本增長30%—40%。 

試想一下,連OpenAI這樣有微軟撐腰的頭部AI企業都要爲此投入大量的資金,擴建數據中心來滿足運算需求,其他的AI企業需要投入的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只會更多。 

而且,數據中心的擴建並不是像模擬城市那樣,鼠標一點即可完成建造,選址、評估、建設等一系列的流程走下來,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這還是最理想的狀態下。否則,唯一的選擇就是租借算力,但是在全球算力普遍不足的當下,又有哪個雲服務器中心能夠提供如此大規模的算力支持呢? 

另外,如果你的AI服務需要經過第三方的數據中心,那么又將面臨蘋果的新一輪合規審核,只有在確保全鏈路都符合規範後,才能獲得加入Apple Intelligence的資格。

圖源:蘋果

對於谷歌這樣家大業大的企業來說,與Apple的合作只是衆多重點項目中的一個,即使失敗了,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但是在初創企業看來,與蘋果合作的每一個階段都需要面臨不小的風險,如果與蘋果的合作最終無法達成,或是後續運營的效果並不理想。那么前期投入將很難收回成本,甚至可能因此而直接影響公司的正常運營,這可能也是Anthropic和Perplexity至今仍未傳出更多合作信息的原因。 

在過往的歷史中,並不缺少類似的案例,比如美國的GTAT,在獲得蘋果數億美元的貸款用於研發藍寶石屏幕產线後,卻因爲無法取得足夠的蘋果訂單而無力償還貸款,最終被迫宣布破產。

 而且,此前蘋果宣布只有iPhone 15 Pro及後續機型支持Apple Intelligence,除此之外僅包括採用M系列芯片的MacBook及iPad。相關報告顯示,以上機型在目前的蘋果智能終端中的佔比並不算高,所以在Apple Intelligence發展的初期,其分銷渠道的效果和用戶群體數量可能遠不如預期。 

一邊是蘋果龐大的用戶數量和分銷渠道誘惑,一方面是巨額的前期投資與風險,對於初創公司而言,Apple Intelligence就像是一個誘人的蘋果,在喫下去之前,你都很難知道自己的結局是亞當夏娃,還是白雪公主。

 寫在最後 

雖然蘋果的相關人士表示,引入更多的AI大模型是爲了讓用戶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實際上還是將Apple Intelligence的使用成本,通過這種方式轉嫁給用戶。 

早前就有媒體預測,Apple Intelligence可能會提供免費版和進階版兩種,免費版只能調用蘋果的本地AI模型,獲得有限的支持和功能;而進階版則需要用戶支付一定數額的訂閱費用,用來獲得ChatGPT 4.0等在线AI大模型的支持。現在看來,這個猜測很大概率就是事實。 

通過這種合作模式,蘋果就可以在不承擔風險的情況下,獲得可觀的AI服務收益,並且也讓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考慮是訂購更貴的ChatGPT,還是更便宜的其他AI大模型,一舉兩得。 

如果蘋果的這個模式獲得成功,大概率會引來其他企業的效仿,屆時網友們就可以討論哪個AI大模型的“性價比”更高了,而在雲空間和各種會員月卡之外,AI訂閱費恐怕又會成爲一項新的硬性支出。

實在很難評價這對用戶來說,到底是好是壞。

 來源:雷科技

       原文標題 : 蘋果低調布局AI Store,多方下注只爲避免依賴OpenAI?



標題:蘋果低調布局AI Store,多方下注只爲避免依賴OpenAI?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8974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