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裏的逐夢記

2024-05-20 18:51:35    編輯: robot
導讀   新華社貴陽5月19日電(記者李凡)從小練習“掌勺”,患腦癱青年逐步實現兒時的廚師夢;學習經營電商,“70後”殘疾農民通過直播帶貨爲家鄉土特產“代言”;專研養殖技術,大山“獨臂羊倌”帶動村民就業增...

  新華社貴陽5月19日電(記者李凡)從小練習“掌勺”,患腦癱青年逐步實現兒時的廚師夢;學習經營電商,“70後”殘疾農民通過直播帶貨爲家鄉土特產“代言”;專研養殖技術,大山“獨臂羊倌”帶動村民就業增收……近期,記者走近貴州大山深處的三位自主創業者,他們身殘志堅,通過奮鬥築夢不斷書寫自己的精彩人生。

  患腦癱青年的“廚藝人生”

  一邊用手握穩鐵鍋,一邊掌勺翻炒食材,時不時還面對手機鏡頭進行直播……這是李湲湲在他經營的炒雞店裏的工作場景。

  家住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市西街道和平社區的李湲湲,在出生時因難產缺氧導致腦癱。

  李湲湲說,他從小行動不便、四肢不協調,父母堅持讓他鍛煉身體、學會做家務,鍛煉他的平衡力。漸漸地,他喜歡上了做飯這件事情。“家人們誇我做菜好喫,我受到了鼓勵,在15歲那年,我有了當廚師的夢想。”

  李湲湲正在制作炒雞(2023年4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凡 攝

  在家人和朋友的幫助下,李湲湲學會了一些烹飪技術,2016年,他开始經營起自己的炒雞外賣餐廳。

  “最开始是賣給自己的身邊朋友喫,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後面在網絡上通過直播吸引顧客下單,一個月最多的時候能賣7000多元。”李湲湲說,在母親的幫助下,他每天一大早都要去市場买食材,然後回到餐廳制作炒雞,有了多年的鍛煉經歷,他現在對廚房裏的各項操作已經“輕車熟路”。

  爲鼓勵殘疾人創業就業,今年5月,在七星關區殘聯、當地社區有關政策支持下,李湲湲獲得了一間免租金的門店,幫助他減少經營成本。“我還在不斷學習,准備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想當好一名美食主播,同時正开發自己的新菜品,讓更多顧客愛喫我做的菜品。”李湲湲說。

  “70後”殘疾農民的電商夢

  “這幾天剛賣了2600多斤蕨菜和3噸多的土豆,超過四成都是通過網絡訂單進行銷售。”54歲的農民王後國樂呵呵地介紹起他最近的銷售業績。

  王後國是六盤水市六枝特區關寨鎮補底村村民,之前曾因車禍等原因導致腦顱受損,引起半身癱瘓。

  “我雖然行走不便,但是自己想着還能幹事,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隨着六枝特區發展電子商務進農村計劃的實施,王後國嗅到了商機。2017年,他先後到六盤水、貴陽等地學習考察互聯網平台經營,於第二年在關寨鎮上建立了自己的第一個電商經營平台。

  王後國在查看收購蕨菜的品質。新華社發 阮斌 攝於2024年3月29日

  “我雖然年齡偏大,但也熱愛學習新知識,想着通過打开網絡銷售渠道,把我們家鄉的高山農特產品銷售出去。”王後國說,他現在還成立了合作社,和六枝特區相關電商平台合作,將土豆、蕨菜、蕎麥面條、竹筍等農特產品通過直播帶貨等形式賣出大山。

  去年,王後國的合作社幫助當地多個鄉鎮賣出400噸土豆、70多噸蕨菜等農特產品,實現產值達1000萬元,並帶動30名左右的殘疾人家庭實現就業增收。

  “獨臂羊倌”的致富路

  初夏來臨,貴州武陵山區迎來多雨季節。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寨鎮三會溪村“90後”獨臂小夥楊勝強這幾天一方面趁天晴時在山上放羊,一方面忙着做好青儲飼料的發放。“最近常下雨、氣溫低,還要做好防止羊群感冒的工作。”楊勝強說。

  楊勝強(左)同養殖戶一起查看牛的年齡(2022年10月13日攝)。新華社發(張倩秋 攝)

  楊勝強10歲那年意外摔傷手臂,導致左手截肢。從小堅強的他,不想成爲家裏的負擔,一直自力更生、從事養殖行業。

  楊勝強老家的白山羊是本地優質品種,羊肉市場好,楊勝強勤奮刻苦、愛專研養殖技術,逐漸成爲當地養殖大戶。近幾年,在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支持下,他還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共投入400萬元左右修建了規模化養殖場和相關基礎設施,進行生態養羊、養牛,現在平均每年出欄牛羊超過200頭。

  楊勝強還熱心地給本地10余名殘疾人免費提供養殖技術,幫助他們創業就業。“我現在還流轉有200畝左右土地發展牧草、茶葉種植等產業,想着能夠發揮我自己的最大價值,帶動更多村民一起就業增收。”



標題:大山裏的逐夢記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73341.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