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電影《功夫》截圖
©自象限原創
作者丨蘇奕
編輯丨程心
如果你生活在中國,你可能不認識ChatGPT,但你一定知道Kimi。
從小學到大學,從學生黨到打工人,都別想避开Kimi的廣告。
剛上初中的劉同學在B站上搜教學視頻,一則軟廣跳了出來上面寫着:“作業有問題,直接問Kimi”。
每天5G衝浪,衝在喫瓜第一线的小王,刷段子的空闲時間,冒出來一個應用推薦:“Kimi智能助手,幫你實時了解網絡熱梗。”
抓耳撓腮憋論文,生怕查重過不去的夏倩(化名),剛想刷刷吐槽視頻,下方的一行字引起了她的注意:“萬萬不能讓導師發現的論文神器!!Kimi智能助手,一鍵生成論文”。
▲圖源:B站截圖
還有社畜打工人一鍵收獲“自從用了Kimi,每天都能准時下班了”的AI大餅;50多歲的退休阿姨湊熱鬧,一聽免費,立馬下一個查菜譜。
▲圖源:B站截圖
廣告投流有多瘋狂,Kimi用戶就多瘋漲。相關數據顯示,Kimi 3月月活環比上漲321%,達到了1261萬人。
Kimi的出圈顯然也受到其他大模型廠商的關注,然後就像所有車企都开始學習雷軍一樣,一場由月之暗面率先打響,字節、智譜、昆侖萬維、MiniMax跟進的线上營銷大战就此全面鋪开。
一、解密Kimi 的投放神話
Kimi火了以後,江湖上流傳着他的“投放神話”。
關鍵詞從來都是打开流量密碼的咒語。爲了解密,「自象限」在當前的主流平台中,對Kimi逐一進行了搜索測試,並整理表格如下。
▲圖爲自象限整理制作,轉載請注明出處
對比Kimi在不同平台咒語設置,能清晰的發現他的投放思路和宣傳重點。
在B站Kimi的硬廣軟廣皆有之,科技博主是Kimi發跡的土壤,以視頻講解爲主,針對打工人、職場人、工作效率等場景和ChatGPT關聯熱詞獲取流量,從廣告頻率和類型上看,也是Kimi投放的主陣地。
B站CEO陳睿曾透露,科技是B站最受歡迎的內容之一,其中AI是科技內容中增長最快的。過去一年,有2億用戶在B站上觀看過科技類視頻,科普類內容播放量增長接近200%。UP主全年共產出AI相關稿件超100萬,AI相關內容消費人群中有6成爲00後。
考慮到B站的用戶屬性,及Kimi目前的用戶畫像大致是學生、大學生、實習生、打工人、職場人等,這也解釋了劉同學、小王們能夠精准接收到Kimi廣告的原因。
在B站,Kimi幾乎關聯了用戶可能在B站搜索“AI”的所有詞條,比如ChatGPT系列、AI系列、提效系列、助手系列、打工人系列等等。在B站,具有同樣投流思路的還有天工,這樣做的好處之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衝淡競爭對手的標籤。例如號稱對標OpenAI的智譜沒能拿下ChatGPT、國產ChatGPT、ChatGPT平替一類的詞條,以AI聊天、角色扮演爲賣點的星野竟然沒在AI角色、AI角色扮演這兩個詞條下花力氣。
關聯詞條的“全”,背後暗含着兩種操作邏輯,一是甭管白貓黑貓,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貓,別人投了就All in;另一種邏輯是在知道哪些是自身的潛在用戶群體後,盡可能全面地去覆蓋,Kimi顯然是後者。
而到了抖音,據「自象限」了解到,月暗曾嘗試過將B站的關鍵熱詞照搬,但效果並不如人意。於是月暗轉換了投放思路,改爲主打楊植麟個人的標籤“清華天才少年創業”,所以我們看到,在抖音Kimi的出現總是和清華關聯在一起。
▲圖源:抖音截圖
在抖音搜索“清華AI”、“清華AI人工智能”、“清華AI人工智能公司”、“清華AI軟件”、“清華AI智能助手”等字眼就能找到大量的Kimi投放軟廣,其統一的話術皆爲:“清華大學團隊研發,完全免費使用,不限次數”。
這樣的策略,在知乎所謂的高知人群中失效了,畢竟知乎向來是智譜的主战場,“清華”絕招也就隨之失靈了。反而更加渲染情緒,以“國產替代”爲核心策略,直面對手,進行了一系列的工具對比評測。
顯然,爲了打響營銷战的第一槍,月暗沒少爲此做准備。我們發現,除了前端的廣告,產品側也爲了迎接用戶做出了相應的改變。
圍繞用戶體驗,Kimi在不同設備間進行了交互的適配。一位獨立开發者給【自象限】舉了一個例子,表面上Kimi設置的網頁版、APP版和小程序版和其他同類產品沒有太大的差別,但當其作爲插件在網頁中使用時,Kimi的呈現效果要更好。
上述开發者強調,“至少說明月之暗面在研發產品時,考慮到了更多的用戶使用場景。”
【自象限】也注意到Kimi的App版最近迎來了一次UI的重構,在優化體驗問題的同時,上线了“月之暗面”淺色主題模式。
▲圖源:Kimi智能助手截圖
去年,在其他大模型公司還在苦於打开2B市場切口時,Kimi已經喊出了放棄2B轉向2C應用的“出道宣言”。不過,據「自象限」3月向一位接近Kimi的投資人了解到:“將Kimi重金投向市場並不是月暗本身的節奏,而是在投資人的催促下不得不加快變現腳步的一種‘不得已’。”
二、“天工們”東施效顰?
有了Kimi做榜樣,其他大模型在營銷上也逐漸加碼。
按照同樣的方法,「自象限」也整理了目前除Kimi外,經常活躍在社交平台上的豆包、智譜清言、昆侖萬維天工和MiniMax星野的投放策略。
▲圖爲自象限整理制作,轉載請注明出處
通過梳理、制作“不同平台大模型應用產品投流推薦詞匯總”表發現,Kimi在B站發家,豆包在抖音稱王,Others則开始隨緣了。
豆包對應抖音其實很好理解,作爲字節的兩個親兒子,抖音的流浪就是豆包自家的後院。
豆包幾乎沒給其他人一點喘息機會,Kimi等公司在B站搶奪的標籤被豆包一網打盡,但凡跟AI沾點邊的投流關鍵詞都被豆包的廣告所充斥。
據【自象限】不完全統計,一個詞條下最誇張的時候豆包的硬廣+軟廣數量將近十個,這還不包括豆包官方账號24小時直播、頭部達人帶貨豆包和豆包與字節旗下星繪、貓箱(話爐)的聯動。
不過,根據巨量廣告的新規,從4月2號开始將禁止投放AIGC內容生產相關工具類軟件,但我們在4月20日以後進行測試時,仍然可以搜索到大量相關內容,不知道此條規定對豆包是否也同樣適用。
▲圖源:巨量廣告後台截圖
顯然,營銷战這么打下去,也不是辦法。
“AI+場景詞”、“國產替代(ChatGPT平替)”、“職場人效率工具”、“清華創業”這種略顯粗线條的類別劃分,導致了很容易被模仿。從表中,可以看到,五款大模型應用的投流標籤出現了高度的重合,從用戶角度進一步加強了同質化的感覺。
當對家前僕後繼加入到投流隊伍後,Kimi率先反應過來了這個問題,在小紅書發布“Kimi居然還能這樣”的話題,希望通過收集用戶的Prompt來挖掘更多的使用場景,加上篩選小紅書用戶發帖的自帶標籤,Kimi可以進一步細化用戶畫像。
例如同樣是大學生一標籤,能細化爲論文、查文獻、遊戲、電子寵物、上課等。這是一種典型的產品經理思路,以提升產品的能力來彌補技術上暫時的不足。
▲圖源:Kimi小紅書官方账號截圖
面對這種壓力,智譜清言、天工、星野多少都有點“躺平”。
智譜清言專供线下廣告,在機場大牌、地鐵站、寫字樓裏灑滿了“kimi味”的海報;MiniMax星野則將重心放在了海外市場,國內投放只是一小部分。相比之下,天工就有點“跟風”參加的意思了,錢花了,但存在感還是特別低。
三、“新酒”裝“舊瓶”,營銷战非得打嗎?
很多人在這一波來勢洶洶的營銷大战中才看到了Kimi、智譜清言、天工等大模型應用,但實際上這已經是大模型公司的第二波營銷活動了。
第一波是純大模型營銷。去年年前造了一波聲勢,彼時的參賽選手不多,沒過多久也熄火了。
大模型湧入互聯網平台這件事兒雖然新鮮,但本質上是一件賠本賺吆喝的买賣。在偏娛樂性質的短視頻平台,用戶對大模型的感知根本不強,很難用一句簡單明了的話告訴別人大模型是幹什么的。即使,靠營銷收獲到了一部分用戶,也很難帶來直接轉化。於是,僅是持續了一個多月,第一波純大模型營銷最後銷聲匿跡。
第二波才是大模型應用的營銷。以Kimi宕機出圈爲起點,线上投流、线下搶地盤爲手段,將整個大模型圈都卷了進來。第一波大模型營銷雖然宣告失敗,但這裏面隱藏着一條暗线邏輯:有了產品,才能帶來用戶;想要有產品,得先有底座大模型。Kimi背後是月之暗面自研模型,智譜清言背後是ChatGLM、天工背後是天工大模型,這從側面說明,此次大模型應用營銷大战的門檻並不低。
回歸到大模型圈的兩次營銷行爲,本質上是“新酒”裝“舊瓶”,用過去互聯網營銷的老一套來包裹大模型新的靈魂。
營銷的本質是獲客轉化。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經輝煌的在线教育,高峰時期僅一個暑假就砸進去千萬元的廣告費用來搶生源。這並不適用於大模型公司,因爲從一开始大模型應用的下載就是免費。
在线教育公司可以通過擴大招生數量,把投入的成本不斷攤平,而大模型應用則恰好相反,用戶基數越大,其負擔的維護成本、token成本就越高。如果,只是完成引流,吸引到第一波初始用戶這一任務,大模型公司將陷入越營銷越虧損的怪圈中。唯一的解決辦法是提升付費用戶的比例,或者靠增值服務拉動營收,短時間內用戶是否愿意买單,需要打個問號。
這裏面還有一個問題,無論從投流的平台還是面向的潛在用戶,目前這波大模型公司都在爭搶同一批用戶人群。現實就是,各家的功能都大差不差,可爭取的用戶數量就那么多,營銷战的後半程,搶着搶着,用戶可能就不夠了。
到這裏爲止,我們一直站在Kimi們的營銷行爲是必要的前提下討論。但不要忘了,Kimi成功的關鍵究竟是什么?是一开始的用戶自來水,是優於競爭對手的產品思維。月之暗面激進的營銷策略很容易讓人忽略一個事實:Kimi的投流跟着產品邏輯跑,而同行只顧着埋頭打商战。
借鑑國外的做法,大模型公司各自爲王,用戶非要擇其一的想法可能只是暫時的。“美國版知乎”Quora出品的AI Chatbot平台Poe就是一個可參考的案例,該平台集成了ChatGPT、Claude-insant(類似GPT-3.5)、GPT-4、Claude2,Google-PaLM、Llama2等主流的AI大模型,可以讓用戶以一個账號使用多個大模型,讓用戶在大模型之間自由跳轉的同時,免去开多個會員的繁瑣。
▲圖源:Poe官網截圖
Poe 已經顯示出規模增長的跡象。目前,Poe 是最大的五個生成式 AI 相關平台之一,創作者在 Poe 平台上構建了 100 萬多個機器人。
Poe雖然被人詬病“套殼”,但給用戶提供的價值是實在的,比如用戶可以在使用中清晰地了解各個AI應用的特點,從而按需去付費。Poe還算不上成熟,不過其對創作者的激勵機制、類GPTs的生態已經走在了OpenAI之前。
拋开營銷战,或許在中國也可以探索新的大模型應用聚合方式、供給方式以及商業利潤分配的方式,對大模型公司來說,這將是一個新議題。
原文標題 : 大模型應用當紅頂流是如何練成的?
標題:大模型應用當紅頂流是如何練成的?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66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