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新聞記者 田陽 成都報道
近日,重慶天然氣表到期更換後用氣量暴增、燃氣費激增問題引起廣泛討論和熱議。4月17日,知名編劇李亞鈴發文稱,自己在海南2個月,成都家中產生了500多立方米用氣量。
而在一天前,也就是4月16日,一網友發視頻表示,成都有小區住戶更換燃氣表後,一個月燃氣欠費17290元。該網友表示這是“兄弟小區換表後的账單”,並透露還有業主的账單顯示5天用了2018立方米天然氣。海報新聞記者向發布視頻的網友求證账單是否屬實,但該網友並未正面回答。
同時,有網友向記者爆料提供的一則群聊記錄顯示,成都保利心語小區群內多位業主反映更換燃氣表後,家中燃氣用量顯著增加,費用也隨之飆升。更有甚者,盡管已兩次交納3月份燃氣費,繳費系統卻仍顯示欠費三千多元。
實地探訪:小區上月底开始更換燃氣表,多數業主在觀望
4月17日,記者來到成都保利心語小區走訪時發現,該小區正在進行燃氣改造施工。記者在小區門口看到一則燃氣施工公告,公告寫道:小區內部分燃氣設施已超過使用年限,爲保障小區居民的安全用氣,現由四川和德石油天然氣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對該部分燃氣設施(間控表、燃氣報警器、電磁間及燃具連接軟管等)進行原位更換,並將家用燃氣竈前閥門更換爲自閉間,由四川聯發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做好指導和相應供氣服務工作。石羊街道、盛樂社區、聯發氣與四川和德有限公司已於2023年12月22日召开了工程啓動會議,四川和德有限公司已於2024年3月20日正式進場施工,工期預計爲2個月。本次更換爲免費更換,不會收取用戶任何費用。
有業主向記者表示,目前有幾棟樓已經更換了燃氣表,剩下沒有換的還在觀望,因爲很多業主都在討論更換燃氣表後燃氣用量增多的事,所以有些擔憂。該業主告訴記者:“我們家已經換了,氣表跑得是比以前快,但是因爲才更換不到一個月,具體用氣量和費用現在還沒有核算過。”
“他們有上門讓我換表,但我沒換。因爲有換了的業主說氣表跑得比以前快了,錢數也高了,所以我就不想換,聽說有一半多的業主都沒換。”小區另外一位業主說。記者詢問有沒有業主換表後燃氣費高達到一萬元,該業主表示沒有聽說。
小區內的四川和德石油天然氣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工人只負責換表,如果換表後有無法正常使用之類問題可以上門處理,但用氣量和燃氣費的問題需要向營業廳咨詢。對於該小區用戶反映的天然氣欠費異常高昂問題,爲小區提供供氣服務的四川聯發天然氣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回復稱,公司正在查詢處理中。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四川聯發天然氣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回復時表示,換氣表後費用上漲或是錯覺。因爲換表前天然氣的費用是先用氣後繳費的,如果每個月按時交費用,這個月交的是上個月的氣量。換表後,繳費方式就會發生變化,變成了先交費後用氣。所以在啓動預付閥值表的第一個月,用戶會一次性交納上個月的氣費和本月已經產生的氣費,並預存後續的氣費,所以就造成了本月氣費超高的一個錯覺。也有可能是長時間不繳費,等換表的時候就會交納以前沒有繳的一個金額,這個並不是計費上漲,只是用戶的一個錯覺。
四川多地市民反映燃氣計費異常,知名編劇發文稱要檢測燃氣表
記者注意到,很多網友通過多平台、多渠道反映天然氣用量和費用的問題。成都新都區一小區業主告訴記者,平時家裏就一個人,最近兩個月的燃氣費用高達290元,覺得有些不太合理。“給新創燃氣公司反映了,他們說讓我校對氣表,他們上門取和安裝,拿出去找專門校對氣表的地方。”該小區另外一位業主給記者展示了一張近12月用氣量數狀圖,圖上顯示該業主2023年9月後的用氣量呈直线上升狀。
一網友表示,自己家兩口人,在成都生活的時候偶爾做一次飯,一個月燃氣費都接近100元,而此前在老家,一家6口,一天三頓都做飯的時候,每個月燃氣費還不到100元。打電話給燃氣公司說燃氣費有問題,燃氣公司只會告訴你,覺得有問題可以申請檢測。
在四川問政平台上,從4月14日开始,成都多個區的網友關於燃氣計費異常的投訴超過20條,多反映更換新燃氣表後,在使用習慣未有較大變化的情況下,燃氣表顯示的用氣量大增。除此成都外,四川南充、內江、自貢、綿陽、資陽、德陽、廣安等地也有網友在問政平台反映類似情況,得到的回復基本都是:已轉至相關部門處理中,待處理完畢後會將結果進行公布。
4月17日,知名編劇李亞鈴也發文稱,自己在海南2個月,成都家中產生了500多立方米用氣量。其在小區業主群發布了這個消息後,鄰居們自查發現了同樣的異常。鄰居A在國外呆了三個月,回來發現產生了2000多元的燃氣費;不怎么做飯的鄰居B,三月份氣表產生了360方用氣量;鄰居C對比了去年3、4月份和今年3、4月份的天然氣交費清單,發現在同樣的用氣情況下,今年漲了50%。李亞玲表示,目前已經聯系了成都華新天然氣公司,准備聯合有相同遭遇的鄰居找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燃氣表。
標題:燃氣換表導致收費“爆表”?知名編劇發文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5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