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市的華爲,淨利率低的想不到,爲何卻這么愛分紅?

2024-04-17 18:10:38    編輯: robot
導讀 任正非摸透了人性,越是在危機時刻,越是被打壓,更要背水一战,更要大比例分紅,去抓人心。每一個敢分錢的掌門人,心中一定有一個世界級的夢想。 文:中外管理傳媒 任慧媛 責任編輯:胸懷天下 當初,華爲明明...

任正非摸透了人性,越是在危機時刻,越是被打壓,更要背水一战,更要大比例分紅,去抓人心。每一個敢分錢的掌門人,心中一定有一個世界級的夢想。

文:中外管理傳媒 任慧媛

責任編輯:胸懷天下

當初,華爲明明說好了2023年只要活下來就行,字裏行間充滿了保守、避險的意味。如今,卻“暗度陳倉”,爆出了堪稱“炸裂”的年度成績單。

前不久,華爲發布的2023年財報顯示,營收達7042億,比去年增長了9.64%。其淨利潤870億,同比狂飆144.4%,比2022年356億的淨利潤翻了一倍還多,創下五年來新高。

可知2021年的華爲有多悲壯,芯片市場幾乎在一夜之間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手機業務更是屢遭重創。而且,那一年它被迫賣了自己的“親兒子”榮耀,還在全球通信市場遭到了各路巨頭的圍追堵截——可以說已經被逼到了絕境。

重重打壓下,華爲的研發投入卻在逐年增高,從財報上看,2021年至2023年,華爲這三年的研發投入佔比均超過20%。尤其2023年,華爲的研發投入爲1647億,佔銷售收入的23.4%。

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發布了2023年全球企業研發投入榜單,其中排名第一的是美國科技巨頭谷歌,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四名分別是META、微軟和蘋果,第五位就是華爲。要知道,前幾位都是市值上萬億美元的上市公司,華爲則基本依賴自有資金,在科技研發上其能夠與巨頭PK,真是一點都不遜色。

過去十年,華爲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已經超過了1.11萬億元。這是什么概念?有人做了一個換算,它相當於2023年北京、深圳兩座超一线城市的財政收入總和,還相當於A股近5000家上市公司在2022年總利潤的五分之一。

更讓人驚嘆的是,繼財報發布之後,華爲最新分紅也跟着出爐:15萬人“瓜分”770億元,人均大概能拿到51萬元。對比前兩年的數據,華爲在上一財年的分紅爲614億元,而再上一年的分紅爲720億元,本年度的分紅額又有了明顯增長。

按道理說,遭遇制裁的華爲,銷售遇阻,研發投入應該收緊,淨利潤率應該下滑才是,爲何卻能逆勢上漲?近期,“國九條”發布,推動上市公司一年多次分紅、預分紅、春節前分紅,沒有上市的華爲又爲何持續選擇大規模分紅呢?

管理解讀

解讀人:冉濤(“中國造隱形冠軍”評選評委、前華爲全球招聘負責人、COE專家)

華爲其實沒那么能“賺錢”

中外管理傳媒:華爲2023年最新財報顯示其淨利潤狂飆144%,您如何看待這一數據?

冉濤:翻看華爲的歷年財報,我們可以觀察到其淨利潤率一直穩定在大約10%的水平。2023年,華爲的淨利潤率達到了12.4%,這一數值仍舊保持在正常區間內,只不過盤子越做越大,利潤額也水漲船高。

在華爲的業務結構中,最基本的盤子是ITC基礎設施運營商業務,2023年實現銷售收入3620億元,同比增長2.3%,雖然增幅不是很大,但很穩健。

終端業務作爲另一主要板塊,近年來受到美國技術限制和貿易制裁的嚴重影響,這直接導致了華爲手機業務的重創,並迫使華爲在2021年出售了旗下的榮耀品牌,當年終端營收也從4800億陡然降至2100億。直到2023年Mate60的橫空出世,華爲手機觸底反彈开始上演王者歸來,支撐了700億的營收。2023年華爲終端業務營收猛增17.3%至2515億,貢獻還是很不錯的。

在雲計算領域,華爲亦展現出了迅速的發展勢頭。2023年,華爲雲計算的營收是553億,同比增長21.9%。數字能源業務實現營收526億,同比增長3.5%。

華爲在2019年成立了車BU(業務單元),目前已累計投入超過300億,所以車BU尚處在虧損中,這么平衡下來,華爲基本上維持了10%上下的淨利潤率。但值得注意的是,華爲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在2023年實現了47億的營收,同比增長128.1%,增速穩居第一,可見華爲車BU已开始進入規模交付階段。

(注:華爲財報中有一組“其他淨收支”數據也值得注意,包含當年處置子公司榮耀及其服務器業務後得到的分期付款。艱難階段的華爲,壯士斷腕的悲壯中有着不容小覷的特定使命,處置榮耀給華爲貢獻了超過1000億元的收入,分三年付清,2023年華爲收到了最後一筆處置收入558億。如果從淨利潤中減掉558億,便只剩下311億了,相對於7000多億的營收,淨利潤率其實不到5%。

2023年,騰訊總營收6090億,比華爲還少一些,但淨利潤有1152億,基本上是華爲的4倍;阿裏總營收8687億,淨利潤是725億,是華爲的2倍;拼多多總營收2476億,差不多是華爲的1/3,淨利潤卻有600億,是華爲的2倍。這么一比較,華爲的淨利潤率真不算高,但在當前環境下也十分難得。)

爲什么越是至暗時刻,越要大手筆分紅?

中外管理傳媒:在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利潤率並不高的情況下,華爲除了真金白銀地搞研發投入,還進行如此大手筆的分紅,這背後潛藏着怎樣的考量?

冉濤:其實任正非摸透了人性,越是在危機時刻,越是被打壓,更要背水一战,更要大比例分紅,去抓人心。華爲舍得大手筆分紅是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通過分紅,也讓員工對未來充滿信心,如此一來,就把隊伍人心穩住了,創造力也就爆發出來了,難關終會迎刃而解。

就像任正非所說的:我們儲備人才不儲備美元,把錢花在人才身上,自然能夠千金散盡還復來。否則,只靠畫餅喊口號,很多人才真的就跑了。尤其這幾年經濟形勢不好,很多企業都在喊降本增效,其實越喊越人心惶惶,隊伍不穩,人心不齊,何談其他。

中外管理傳媒:分紅制度不僅體現了公司對員工的重視,更展現了一種積極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員工獲得豐厚的回報,將更加有動力爲公司創造更多的價值,收益最大的依然是公司,這是很簡單的道理。只要錢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難題就解決了。可惜很多企業不以爲然,無論生意好壞都不喜歡分錢,對此您如何看?

冉濤:2006年,華爲組織了一場到山西喬家大院學晉商的活動,領會了其中八個字的精髓:財散人聚,財聚人散。舍得分既得利潤,就能聚集了一群誓死追隨的員工。這就是錢和人的關系,越舍得花錢,越能做成大事,越“摳摳搜搜”,就越做不大,這就拉大了企業掌門人的層次。

中外管理傳媒:驅馬不加料,這肯定是一個明顯的悖論,那么讓掌門人心甘情愿分錢激勵的關鍵又是什么呢?

冉濤:這是由战略來決定的。每一個敢分錢的掌門人心中,一定有一個世界級的夢想。有大夢想的掌門人,會把錢這個問題看得很明白,抱着“小富即安”的思想不會想着分錢的。

“躺賺”的時代一去不復返,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如果不大力投入研發創新,產品沒有優勢,很快就會被淘汰。那么創新靠誰?要靠人才!企業不尊重人才是搞不起來的,也是活不下去的。

比如,當初阿裏巴巴設立科研機構達摩院,投了1000億搞技術研發,然而,其中堅持了10年的量子實驗室,卻突然在2023年解散了,設備全部捐贈給浙江大學,這一度引發了廣泛關注。其實,搞研發不只是投錢,還要投科學家。怎么樣才能讓科學家愿意來?又通過什么機制留住科學家?這裏面很有學問。

科技創新需在寬容的環境中孕育,關鍵在於賦予人才多少自由。2000年,華爲看中了一位俄羅斯的數學天才,斥資逾千萬在莫斯科成立了以其爲核心的研發中心。然而這位專家在研究院搞了11年,卻顆粒無收。按商業效益評估,此人才可能早已被淘汰。然而,經過持續努力,這位專家最終突破了從2G升級至3G的關鍵技術難題,使華爲在與愛立信的競爭中實現超越,成功拓展了在歐洲市場的業務。

在過去數十年間,我國衆多企業經營者普遍關注投資回報率,卻往往陷入一種負面循環:追求高額利潤需依靠技術革新,而技術創新又需要相應的資金投入,這進一步又要求企業具備良好的盈利能力。但是,若沒有創新成果,企業如何能獲得競爭優勢,進而實現盈利?此外,面對房地產、金融等高收益行業的吸引,許多企業難以專注本業發展。

事實上,不少企業僅僅利用了過往幾十年的經濟增長紅利,賺取了一定收益,但缺少真正的企業家精神,因此難以實現長遠發展。

回想20世紀90年代,深圳正在經歷兩個暴富神話,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股票。當時就有人找到任正非,想讓他帶着剛創立不久的華爲一起去賺快錢。暴富的誘惑,不可謂不大,但任正非果斷拒絕了這個提議。在他看來,“未來的世界,是知識的世界”,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本,才最有前途。後來,他把公司大部分利潤都投進了產品研發,搞技術攻關。

三十年後,華爲的成就有目共睹。華爲憑一己之力,幾乎串聯了一條前所未有的信息產業鏈,而且是一條完全獨立於美國的全球信息產業鏈,重新塑造了全球科技分工的版圖。



標題:不上市的華爲,淨利率低的想不到,爲何卻這么愛分紅?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5906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