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中國民衆選擇生態葬 讓生命“終歸”自然

2024-04-03 18:50:05    編輯: robot
導讀 4月2日,在北京長青生命紀念園,骨灰撒海的逝者家屬向湖中拋撒花瓣追思祭奠。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新華社南京4月3日電(記者何磊靜、蔣文茜)不久前,江蘇省無錫市市民徐偉在當地青龍山公墓將自己爺爺...

4月2日,在北京長青生命紀念園,骨灰撒海的逝者家屬向湖中拋撒花瓣追思祭奠。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新華社南京4月3日電(記者何磊靜、蔣文茜)不久前,江蘇省無錫市市民徐偉在當地青龍山公墓將自己爺爺的骨灰安葬於一棵樹下,樹上掛着爺爺的姓名和墓志銘,四周花草叢生、山巒相依。

  “我們尊重爺爺的遺愿,以樹爲家,回歸自然。”徐偉說。

  4月4日是傳統清明節。清明節前夕,青龍山公墓迎來大量前來祭掃的市民,其中就包括向一棵樹敬獻鮮花以紀念爺爺的徐偉。

  讓逝者回歸自然的生態安葬,正成爲更多中國民衆的選擇。2016年,民政部等發布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相關指導意見,以官方文件形式鼓勵人們採用樹葬、海葬等方式安葬骨灰或遺體。

  “現在前來咨詢生態葬的市民明顯多了。”無錫一家公墓的負責人吳黎棟表示,“以前,有些人覺得墓地得越大越好,是對逝者的尊重。”

4月2日,在北京長青生命紀念園自然葬區,自然葬逝者家屬在安放花束、祭奠親人後相擁。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中國的生態安葬形式多樣,包括草坪葬、花壇葬、樹葬等少佔地以及海葬、可降解骨灰盒葬等不佔地的安葬形式,還可將逝者骨灰存放於當地骨灰堂等。

  去年4月,江蘇开始推行新的公墓管理辦法,提出“新建公墓生態安葬區域佔公墓建設用地面積不低於30%”。中國各地還對選擇生態安葬方式採取了激勵獎補措施:過去三年來,江蘇累計支出生態葬獎補資金約1.8億元;在北京,選擇公益性海葬的家屬可獲得4000元政府補貼。

  “這些新型安葬方式更多反映出人們殯葬觀念的變遷,讓逝者回歸自然,讓他們的精神留存在後人心中。”徐州市殯葬管理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郜蔚說,生態葬區往往綠化更多,也有安葬禮儀。“鮮花路引、詩詞朗誦、鞠躬獻花等具有儀式感的殯葬服務,能讓逝者家屬感到既莊重又溫馨。”

  “更重要的是,隨着生命文化教育逐漸推進,越來越多中國人意識到‘厚養’的重要性,要在老人在世時候給予更多的愛與關心。”無錫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錢青豔說。



標題:更多中國民衆選擇生態葬 讓生命“終歸”自然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5326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