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上連“天线”腳底長“輪子”的攤位爲啥便宜又便利

2024-03-30 18:51:09    編輯: robot
導讀   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六裏橋蓮寶路的公交便民驛棧。王 超攝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

  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六裏橋蓮寶路的公交便民驛棧。王 超攝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本版聚焦“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出系列報道,充分反映各地在社會治理方面的創新實踐。

  ——編  者

  3月,行走在北京市朝陽區和平裏北街,柳芳公交場站北側,一處藍白相間的果蔬攤格外打眼。

  定睛細看,這處攤位不太尋常——頭上連了“天线”,腳底長了“輪子”。原來這“小型菜場”是由一輛公交車變身而來,車廂頂部的幾個大字——“公交便民驛棧”分外醒目。

  小小“公交便民驛棧”這道城市裏獨特的風景线,將如何啓迪城市治理?記者近日走近公交便民驛棧,解碼新業態背後的新實踐。

  何以吸引客流?

  便利又便宜,驛棧選址有巧思,合作運營更專業

  “豌豆兩塊五,西葫蘆一塊九,耙耙柑五塊六……”清晨7點,柳芳公交場站北側,工作人員敞开車窗、支起貨架,路旁停駐的一輛公交車搖身一變,成爲一處“生鮮商超”。

  30平方米左右的車廂裏,分成4個檔口。三層貨架上,青綠鮮嫩的菠菜、翠綠帶刺的黃瓜、飽滿紅潤的西紅柿一溜兒排开,琳琅滿目,甚是熱鬧。不一會兒,附近街坊三三兩兩聚攏過來。

  “這裏位置便利,果蔬價格也便宜。”家住附近的李奶奶送完孫子上學,遛彎兒的工夫順道走進驛棧,挑選蔬菜,“這兒的果蔬水靈,價格也比周邊的超市便宜,我隔兩天就會來买一趟。”

  說話的工夫,前來採买的居民絡繹不絕。“每天上架的品類不少於120種,當天上貨當天就能售罄。”裝袋、稱重、結账……售貨員範師傅忙個不停,早7點开門,一直忙到晚10點閉店。

  “便利又便宜”,老百姓的心聲裏,凝結着運營者的心思。

  選址有巧思。以驛棧爲圓心,向南,緊鄰柳芳公交總站,來往車次頻繁;向東,不足百米便是地鐵站,人流量大;再向外擴,1公裏內輻射5個大型社區的上萬戶居民,還有學校、醫院分布其間。“優越的地理位置,既方便了市民,也保證了客流。”北京公交便民驛棧項目運營負責人吳宏偉說,他們曾在路口實地測算,驛棧所在路口每小時約有上千人流量。

  運營更專業。“驛棧採取公交公司和專業第三方合作的模式。”吳宏偉解釋,前者的場站資源疊加後者的供應鏈資源,使銷售的商品價格比市場價低10%—20%,爲居民帶來了實惠。

  公交車變身便民驛棧,讓場站的邊邊角角變成“金邊銀角”。以柳芳便民驛棧爲例,自去年3月底开業以來,不到一年時間,累計服務人群約21萬人次,銷售蔬果總量近35萬公斤。“日營業額能達到1萬元左右,相當於一家80平方米左右果蔬超市的水平。”吳宏偉說。

  創意從何而來?

  缺什么補什么,融入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促進公交服務轉型

  成熟一個、運營一個。如今,公交便民驛棧的探索正逐漸推开。

  “近一年來,已投入運營或試運營的公交便民驛棧項目達23處,覆蓋北京7個城區,累計客流約73萬人次。”吳宏偉介紹,今年春節期間,柳芳、馬官營、南湖渠等多個棧點不打烊,供應不斷檔,貨品不漲價,2月10日至17日,便民驛棧客流量就超過1.6萬人次,成爲不少市民街坊的“心頭好”。

  棧點數量在增加,服務品類也在擴充。北京市豐台區六裏橋馬官營公交場站西南角,4台公交車改裝而成的便民驛棧裏,不僅果蔬、肉類、冷飲等商品一應俱全,營養早餐、自助洗衣、十元理發等便民服務也應有盡有。經過拆圍欄、鋪地磚、修台階、安座椅等一系列整治,曾經封閉在場站的內部邊角煥然一新,成爲一方整潔的街角公園。

  “本着‘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從周邊社區居民實際需求出發,我們不斷延伸驛棧的服務觸角。”北京公交集團基建行政部業務主管楊躍告訴記者,去年7月,集團开展大調研,發動職工進社區、訪居民、做調研,半數受訪者希望在家門口开辦果蔬店,餐飲、理發、縫補等需求緊隨其後。正是根據這些需求,項目團隊“一棧一策”豐富更新驛棧功能,爲市民提供更加精准的便民服務。

  散落在北京多個城區的公交便民驛棧,在加速融入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同時,也記錄下傳統公交轉型的身影。

  2022年,北京市商務局等12個部門聯合印發《加快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  促進生活服務業轉型升級的若幹措施》,其中提出,“挖掘交通場站、公園、園區等空間資源”,強調“公交、地鐵等公共服務企業,梳理、开放所屬空間資源,布設便利店(社區超市)等便民商業服務設施”。

  “我們擁有700余個公交場站,遍及城區各個角落。以此爲契機,通過整合邊角資源打造便民平台,不僅能補齊社區便民服務短板,打通民生服務‘最後一公裏’,還將助力公交從城市公共交通提供者向公共服務提供者轉型。”楊躍告訴記者,目前,以公交場站爲支撐,以便民驛棧爲主體,通過爲市民提供從交通出行到生活休闲的一站式服務體驗,一個個以場站爲中心的微生活圈正在加速形成。

  如何持續發展?

  進一步優化運營模式,提升管理水平

  公交公司跨界經營,新業態是否可持續?變身“小菜場”的公交車,未來將駛向何方?

  “公交便民驛棧既解決了老百姓买菜難的問題,又拓展了公交業務服務,實現了多方共贏,爲城市空間創新利用做出了新的探索。”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說。

  事實上,在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建設中,除了公交車的改造,各地還有許多創新探索。比如,人防隧道被改造爲科普長廊,人行步道變身成“潮汐攤區”……近年來,一些地方通過盤活內部資源,提升空間利用率,實現“一點多用、一店多能”。在馬亮看來,推進這些新業態的可持續發展,有利於把闲置的空間、時段和資源最大化利用,從而實現城市空間的再开發和再利用。

  如何讓新業態可持續、有優勢,不淪爲“曇花一現”?

  一方面,有賴於社會治理持續創新。

  “對於公交便民驛棧這類新業態,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引導和規範其健康發展。”馬亮提出,與此同時,也要爲此類創新提供一個相對寬松和包容的制度環境和文化氛圍,鼓勵更多相關主體積極參與其中,使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更加便民惠民。

  “在改裝的公交車上售賣生鮮尚屬首創。每個棧點的規劃、建設、運營都需要與多個部門對接辦理相關證照及許可。”吳宏偉期待,有關部門能盡快出台促進便民服務業態的相關細則,助力公交便民驛棧在更多街道社區落地。

  另一方面,經營主體也需積極作爲。

  “項目運營一年來,基本實現‘微利可持續’目標。要想走得長遠,必須形成規模效應。”楊躍介紹,下一步,公交集團將進一步優化運營模式,提升管理水平,努力確保“开一個成一個”,將驛棧打造成爲基於公交網絡的全方位智能服務平台,力爭未來完成全市上百個棧點建設,成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3月19日一早,在一聲聲叫賣吆喝中,安河橋驛棧开啓試營業,這是海澱區第三家、北京市第二十四家公交便民驛棧。全新升級的兩輛公交車沐浴在晨光裏,扮靚了街巷、聚攏了人氣,爲更多鄰裏街坊帶來便利。



標題:頭上連“天线”腳底長“輪子”的攤位爲啥便宜又便利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5153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