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成式 AI 內容越來越普遍,許多公司和線上平台都在爭論如何處理生成式 AI 內容,人們也關心如何標記這類內容,以明確指出是否運用 AI 模型製作圖片、影片或者音訊,為此 YouTube 制定有關 AI 生成影片新規則。
YouTube 在創作者工作室推出新工具,要求創作者向觀眾揭露使用 AI 相關資訊。如果影片的逼真內容是由 AI 變造或合成技術產生,創作者必須於影片資訊清楚說明,避免因為內容中的人物、地點或事件過於逼真導致觀眾難以分辨真偽。
YouTube 去年 11 月即宣布,會在展開後的說明面板或影片播放器前方,加上顯眼標籤揭露經過 AI 變造或合成的內容。比方說,影片呈現真實人物的言論和動作,但其實並非本人所為,實際事件或地點的影片片段經過加工,影片出現看似真實但從未發生的場景,這些狀況需要使用電腦版 YouTube 創作者工作室的「經過加工的內容」加以設定。
對大部分影片而言,標籤會出現在展開後的 YouTube 說明面板。但如果影片涉及敏感主題,例如與健康、時事、選舉、金融相關,YouTube 會在影片播放器視窗顯示更醒目的標籤來提示觀眾。
▲ YouTube 在影片播放器前方(圖左)或說明面板(圖右)加上標籤說明。(Source:)
相對地,如果內容明顯超脫現實、採用動畫方式呈現,或只是使用生成式 AI 輔助製作,例如產出腳本、構思內容或自動產生字幕等,在不易混淆觀眾視聽下,不會強制要求創作者加上標籤。
未來幾週,觀眾會在 YouTube 看見揭露使用 AI 相關資訊的標籤,這項功能會優先適用在手機版 YouTube,不久後也會陸續出現在電腦和電視上。
YouTube 希望給予創作者一段緩衝期適應新流程和功能,萬一日後屢次選擇隱瞞和不揭露 AI 資訊的話,YouTube 將對違規創作者採取處置措施。
生成式 AI 正在改變創作者自我表達的方式,不論是將創意構想寫成分鏡腳本,或是使用工具提升創作流程的效率,都能藉助生成式 AI。與此同時,觀眾也越來越希望影片資訊能夠更加公開透明,在觀影過程能清楚知道是否有經過 AI 變造或模擬合成,YouTube 做為平台方也提出具體措施加以把關。
(首圖來源:科技新報)
標題:YouTube 新規則,創作者需揭露使用 AI 變造或合成內容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4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