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一年後,6家科技巨頭的博弈和取舍

2024-02-29 18:41:01    編輯: robot
導讀 雖然全球主流大模型之間的混战依然持續,但在一些地域,生態位已初步確立;在國內,百模大战已落下帷幕,但由於落地慢於預期,談及市場格局還爲時尚早。 文|牛慧 編|趙豔秋 全球主流大模型間的比拼,仍沒有減...

雖然全球主流大模型之間的混战依然持續,但在一些地域,生態位已初步確立;在國內,百模大战已落下帷幕,但由於落地慢於預期,談及市場格局還爲時尚早。

文|牛慧

編|趙豔秋

全球主流大模型間的比拼,仍沒有減慢的跡象。2024年开年,大模型市場再次被OpenAI等企業的重大發布攪動。雖然战事火熱,但在一些地域,大模型的生態位已初步確立,並迅速向下遊傳導,包括應用开發、手機在內的企業,也加入到大模型最後一公裏的战事當中。

在國內,雖然百模大战已落幕,但由於基礎大模型的性能等挑战,落地比預期要慢,談及市場格局還爲時尚早。

2024年,國資委在春節後第一個工作日就召开了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與會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人工智能頭部企業百度、華爲,以及國家電網、中國移動等中央企業,做了交流發言,席間也提及OpenAI最新發布的大模型Sora。會議強調,加快建設一批智能算力中心,开展AI+專項行動,構建一批產業多模態優質數據集等具體舉措。

我們梳理了2023年至今,全球一些主流大模型之間的战事,來一窺大模型接下去的走勢與格局。

Mistral:歐洲的“OpenAI”勢頭強勁

2023年,國內一些行業人士討論到,歐洲有沒有發展自主大模型產業體系的機會?到目前爲止,雖然歐洲還沒有像美國那樣擁有完整的產業體系,但歐洲的大模型正在迎頭趕上。

2024年2月26日,被稱爲“歐洲版OpenAI”的 Mistral AI,發布了新的大模型Mistral Large,官方介紹稱性能僅次於GPT4。

不過,Mistral Large不再开源了,這也意味着Mistral有更高的商業化訴求,畢竟开源的錢不好掙。

雲廠商對Mistral這種先進、還帶有地域特色的大模型,爭奪也異常激烈。2月26日早上的新聞中,Mistral Large還只能通過自己位於歐洲自建的基礎設施,以及微軟Azure雲提供商業服務,到了傍晚,亞馬遜雲科技就官宣,Mistral AI模型即將登陸 Amazon。而且,大家注意到這是中文公衆號,預示着Mistral AI的服務,應該也覆蓋到中國。

大模型大贏家微軟,與Mistral AI的合作也引發關注。微軟是OpenAI的主要投資者和業務合作夥伴,然而,微軟與OpenAI之間的關系亦敵亦友,微軟同時在與其他大模型企業的合作中尋求利益。比如,微軟就與Mistral AI建立了合作關系。這些微妙的關系,也會影響到市場競爭格局。

Mistral AI在2023年5月成立,還不到一歲,總部位於法國,由DeepMind和Meta的前科學家創立。2023年9月,他們就推出了一款开源大語言模型,雖然參數只有7B,但在所有基准測試中均優於Llama2的13B模型。

Mistral Large發布後,有網友跑到Meta首席科學家楊立昆的社交網絡上詢問,Llama3何時推出,楊立昆稱,希望網友多點耐心。

OpenAI:一騎絕塵,但越來越不透明

在Mistral AI推出全新大模型的10天前,2月16日,OpenAI冷不丁地推出了全新的文生視頻大模型Sora,驚豔的效果,再次引發業界熱議。有業界認爲,它也進一步拉大了OpenAI與其他同行間的差距。到目前爲止,在全球範圍內,還沒有企業表態,在什么時間段,如何趕上Sora的水平。

在過去一年中,OpenAI幾乎每個月都有新動作,從產品技術,到商業變現,再到合作與投資。

2023年,OpenAI收入突破16億美元,成爲歷史上營收增長最快的產品公司。它目前主要的變現模式有三,一是軟件开發者調用API,向其支付流量費用;二是ChatGPT Plus會員,每月的訂閱費用;三是從微軟銷售OpenAI模型的收入中分成,但低於自己直銷所得分成。

OpenAI在2022年底也推出加速器Converge,構建自己的產業版圖,投資企業涉及芯片制造、AI應用助手、機器人等。

但OpenAI做大的同時,變得越來越不透明,它的產品信息越來越封閉。而在去年11月,CEO薩姆奧特曼突然被董事會罷免,幾天後又重返CEO崗位。這場風波將OpenAI內部的分裂呈現在世人面前。很多分析認爲,這是一場理念之爭,而OpenAI沒有給出任何官方解釋,讓人們對AI的進一步發展存在疑慮。

奧特曼的言行也值得玩味。雖然他本人多次表態,需要政府建立監管框架,但在那場公司內部衝突中,奧特曼被認爲是“激進派”,在發展、商業化與安全、AI向善與AI企業盈利性矛盾上,與“建制派”產生分歧。

今年初,業界又傳出奧特曼計劃融資7萬億美元建設能源和芯片工廠,當英特爾CEO基辛格前幾天向奧特曼本人求證時,奧特曼予以否認,但緊接着又說,僅就AI芯片組,需要全球大量投入,超出想象,“我們現在還沒有一個具體數字”。此外,有傳聞稱,今年下半年OpenAI將推出GPT5。

從OpenAI和奧特曼的一系列動作看,它有成爲AI時代巨無霸的雄心,它的目標遠超微軟、蘋果和谷歌。

微軟:策略老道

除了OpenAI,在這波大模型混战中,微軟的策略不得不說是前瞻而老道,動作類似“千手觀音”,影響直通四面八方。

當ChatGPT轟動全球時,微軟一方面火速決策向OpenAI追加100億美元投資,拿下49%的股權;另一方面,又迅速將GPT運用到自家應用上。

微軟官宣的第一個產品就是搜索產品Bing,讓只佔全球3%的Bing,一周內新注冊用戶激增數百萬,打得谷歌股價暴跌。

微軟在與OpenAI進行緊密捆綁外,它的Azure雲也服務了Meta的Llama、法國的Mistral、加拿大的Cohere、中東的G42等大模型。業界認爲,微軟這樣的舉措,除了建立一個完善的AI生態外,也避免了壟斷的嫌疑。

最近,根據小飯桌公號的信息,微軟與國內辦公IT供應商易點雲達成合作,共同推出易智匯,可讓中國企業使用 OpenAl的 GPT 能力。

微軟的前瞻和洞察力,似乎回到了它的巔峰時期,也攪得業界非常焦慮。它在2021年收購GitHub時,首次引入了“copilot”概念,意爲“AI助手”。不得不說,這與微軟2019年投資OpenAI一樣具有前瞻性。在2023年11月微軟重磅的全球技術大會Ignite上,微軟CEO納德拉稱,微軟已成爲Copilot(AI助手)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在聯手對谷歌發起“轟炸”大战的同時,微軟與OpenAI的關系並不是鐵板一塊。比如,2023年8月,OpenAI推出ChatGPT企業版訂閱服務,直接取代微軟雲部分AI商業服務,令微軟不悅。而在11月的OpenAI風波中,微軟和CEO納德拉雖然快速穩住局面,但有不少用戶,從直接調用OpenAI的服務,轉向使用微軟雲平台。未來,不排除兩者的關系更具競爭性。

谷歌:紅色警報下,連續挫敗

2022年12月,ChatGPT發布一個月後,谷歌CEO Sundar Pichai 在公司內部發布了“紅色警報” (Code Red),表達谷歌遇到了緊急的危機。但一年多過去了,人工智能界的風向標谷歌,仍被OpenAI壓着打。

現在,市場上有不少深度分析——谷歌爲什么“起了大早趕了晚集”?比如老萬故事會的“谷歌羅曼蒂克消亡史”。

谷歌確實被OpenAI和微軟聯手“打懵了”,過去一年一直在倉促應战,在2023年2月緊急推出類ChatGPT對話服務Bard,5月推出對標 GPT4的PaLM 2,12月發布對標DALL·E 3的文生圖大模型......雖然都晚一步推出,效果卻沒有OpenAI產品驚豔,甚至像Bard在發布演示中,回復出錯,谷歌市值一夜間蒸發掉1000多億美元。

有趣的是,以往谷歌的新品發布多集中在每年五六月,但2023年12月,谷歌一反常態,开始狂發大模型。可惜,這些模型未產生太大水花。2024年2月15日,谷歌前腳剛發布多模態大模型Gemini 1.5 Pro,後腳就被OpenAl扔出的Sora淹沒得悄無聲息。

值得關注的是,曾採用开源策略打敗微軟移動生態的谷歌,在大模型上走的是閉源道路。

而2023年,扎克伯格的Meta,推出了Llama大模型,並將其开源,這一舉動對全球大模型生態和人工智能創業,都帶來深遠影響。

目前在海外市場上,OpenAI、微軟和Meta在技術、商業服務,以及對企業和开發者影響上,處於領頭位置。

百度:國內領頭羊,處於艱難追趕之中

客觀講,2023年在國內市場上,百度在大模型上出拳的體系和章法,領先於國內其他互聯網公司,可以看出它在人工智能上過往的積累。

百度從大模型、大模型工具平台、大模型對自身應用的重構、大模型生態包括开發者孵化上,开展了體系化的打法。當下,基礎大模型性能的提升,以及落地應用場景的挖掘,是國內大模型企業的重點,也是難點。而針對2月OpenAI新推出的Sora,百度尚未發布相關計劃。

華爲:走了有爭議但可落地、可變現的道路

在人工智能業界,針對華爲雲盤古大模型是否是大模型,存在爭議。不過,有業界認爲,從本質上看,華爲雲的大模型道路是一條可落地、可變現、不燒錢的商業路徑。

2023年7月,華爲雲盤古大模型3.0發布,提出“不作詩只做事”引發熱議;在9月,百度在雲峰會上回應“既作詩也做事”,但雙方在大模型战場上的打法有很大不同,百度大模型沒有明確的行業屬性。

此後,華爲在各行業展开战略合作,探索應用落地,並在氣象、醫藥、礦山、政務等行業獲得大單。與百度一樣,華爲雲盤古大模型面臨基礎大模型性能提升的挑战。

與業界其他企業不同,華爲在大模型領域還有計算、網絡等技術。任正非在內部講話中談及,要“在新的淘金時代賣鏟子”,並提出百模千態專區。

除了百度和華爲,目前中國市場上還有智譜、阿裏、科大訊飛、騰訊、字節跳動、浪潮等大廠。

雖然國內百模大战已落幕,但生態位尚未完全確立。由於基礎大模型的性能等挑战,2023年的應用落地並不如預期,談及市場格局還爲時尚早。

2024年春季,將有不少進展更新。伴隨基礎大模型性能提升,以及政府、央國企等的推動,今年落地進展有望加速。2024年仍是國內大模型企業激烈較量的一年。

       原文標題 : 大模型一年後,6家科技巨頭的博弈和取舍



標題:大模型一年後,6家科技巨頭的博弈和取舍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3898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