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曝“一測就破紀錄” 誰在農業試驗田裏“放高產衛星”?

2024-02-21 18:51:00    編輯: robot
導讀   品種好不好,市場最有評判權,農民最有發言權   今天這裏水稻畝產達到1200公斤,明天那裏也許就突破了1300公斤,高產數據你追我趕,各種“紀錄”不斷刷新。《半月談》就此提出詰問:農業試驗本是一...

  品種好不好,市場最有評判權,農民最有發言權

  今天這裏水稻畝產達到1200公斤,明天那裏也許就突破了1300公斤,高產數據你追我趕,各種“紀錄”不斷刷新。《半月談》就此提出詰問:農業試驗本是一種嚴謹的科研手段,“一測就破紀錄”的怪象從何處泛起?

  農業試驗“一測就破紀錄”,違背科學規律,充滿各種弄虛作假,堪稱一種新的“大躍進”。和當年“放高產衛星”一樣,如今的“一測就破紀錄”,同樣是明目張膽的數據造假。如據報道,測產違規作弊手段五花八門,有的在播種環節故意將水稻間距留得很开,收獲前幾天再悄悄把播種在別處的相同品種移栽到試驗田裏;更有甚者,提前將准備好的稻谷藏好,收割時趁亂混到測產稻谷裏冒充。更爲隱蔽的作弊手段,則發生在種植環節:說是“海水稻”,實則是不克制地使用淡水灌溉;爲了追求數據好看,在試驗田投入大量化肥、增產劑,安排多位專業技術人員管理……

  一畝試驗田收入兩三千,試驗成本卻要五六千,這樣獲得的超高產意義何在?有的地方部門和相關協會自導自演,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外加一些收了“咨詢費”的專家配合演出,似乎已讓測產本身變成了一個“產業”。測產結果好到離譜,文章寫出來十分漂亮,報告一大摞,官員政績有說頭,農企賣種子有噱頭,本質上卻是無恥的違規作弊和無聊的文字遊戲。

  報道裏還提到,不斷刷新的“紀錄”讓許多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年輕學者背負了更繁重的評級、晉升等壓力,在“先把文章搞出來再說”的結果導向下,一些原本應該嚴謹規範的農業科研已經變了味。這絕非正常現象。

  品種好不好,市場最有評判權,農民最有發言權。“一測就破紀錄”的數據再漂亮,如果在市場上得不到認可,農民不愿種,這樣的品種無論如何也好不到哪裏去。事實上,只有市場認可、農民會種的品種,才是真正的好品種。爲此,測產成風的口子應該收緊,堅決遏制“一測就破紀錄”的怪象。否則,農業試驗田裏只會劣幣驅逐良幣,安心搞科研的人無處容身,弄虛作假的騙子卻可大行其道。長此以往,市場對測產數據的信任度會越來越低,真正好的品種反而難以得到推廣。

  試驗田裏做手腳,“海水稻”裏摻淡水,農業試驗“一測就破紀錄”……說到底,種種怪象泛起的背後,是科研用數據摻假,科研爲政績助力,科研被利益綁架。我們要警惕科研包裝下的高產作假,更要警惕測產成風下的種業浮誇風。品種好不好,產量怎么樣,應該多問問農民,而不是只看測產數據。農業試驗田裏“放高產衛星”的事情,絕不應該被允許。就此而言,弄虛作假者應被追究科研造假的學術不端責任,如果相關品種涉及對農民的虛假宣傳,更要追究其以非法佔有爲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公私財物的法律責任。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舒聖祥



標題:《半月談》曝“一測就破紀錄” 誰在農業試驗田裏“放高產衛星”?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3492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