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印度爭搶中國工程師

2024-02-06 18:40:11    編輯: robot
導讀 中國制造,如何守住工程師紅利? 文 | 華商韜略 張靜波 印度,班加羅爾。 這座號稱亞洲硅谷的城市,正苦等中國工程師。眼看地鐵馬上要落成,來自中國的技術專家卻因爲籤證受阻,遲遲未能到位。 一向自命不...

中國制造,如何守住工程師紅利?

文 | 華商韜略 張靜波

印度,班加羅爾。

這座號稱亞洲硅谷的城市,正苦等中國工程師。眼看地鐵馬上要落成,來自中國的技術專家卻因爲籤證受阻,遲遲未能到位。

一向自命不凡、不服輸的印度人,也急了。

【印度的煩惱】

班加羅爾的煩惱,也是印度的煩惱。

2014年,剛剛就任印度總理的莫迪,在德裏發表了獨立日演講。站在紅堡城牆上,莫迪向全世界呼籲:

“來吧,在印度制造!來吧,在印度生產!”

那一天,也被很多人視爲印度制造大國夢的开始。

紅堡,是印度的歷史地標,曾見證了莫臥兒帝國的興衰,也是印度人的驕傲。莫迪的紅堡演講吹響了印度制造的號角。

然而,由於歷史原因,印度的制造業基礎薄弱。

無論基礎設施、產業鏈配套,還是技術人才,都難以跟中國匹敵。這些年,莫迪政府爲了解決這些短板,採取了很多措施。

比如,大力興建電力、鐵路、港口、航運等基礎設施,甚至提出一個瘋狂的Gati Shakti基建計劃,耗資1.2萬億美元,堪比美國大基建計劃。

與此同時,還吸引衆多產業鏈企業投資印度,比如三星、美光、富士康等。

過去十年,印度吸收外國直接投資(FDI)持續走高,成爲全球最受外資歡迎的投資目的國之一。

盡管印度制造業,搞得風生水起,但莫迪也有自己的煩惱。

今天,在印度工廠和大型基建工地,經常有中國人的身影。

這些年,富士康在印度建廠,派了很多中國工程師去印度,幫他們優化流程,並處理生產中的任何故障。

不止富士康。隨着中企進軍印度市場,中國工程師成爲印度工廠和大型基建工程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印度人對此,一直懷有戒心。

2020年,在一場地區衝突後,印度方面收緊了中國人赴印籤證的審批。然而,很快他們就感受到了壓力。

2019年,印度班加羅爾打算建地鐵,中國中車一舉中標。

經過四年多建設,項目原計劃於2023年11月正式運營。但數十位中企技術人員,卻遲遲拿不到印方的工作籤證。

眼看設備都已到位,負責組裝和調試的中國工程師卻被擋在了門外,印度地鐵公司急了。他們給政府施壓。

最終,迫於壓力,印度方面火速給21名中國工程師辦理了籤證。

對印度地鐵來講,這只是一小步,但對印度制造來講,這或許是一大步。

就在21名中國工程師拿到籤證後不久,《印度簡報》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印度已經制定了新規則:

簡化流程,加快中國技術人員的籤證審批!

其目標,是激勵中國技術人員,投身印度制造業中去。

從限制籤證,到大开綠燈,這政策的大拐彎,折射出一個事實:眼下的印度制造,離不开中國工程師的參與!

身爲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印度,咋就離不开中國的工程師呢?

【中國,被低估的紅利】

2023年4月19日,聯合國公布最新的世界人口統計數據:

印度人口總數達到14.28億,正式超過中國,成爲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

印度總理莫迪,更在隨後,站在美國國會的演講台上,自豪地宣稱,要將印度打造成一個人口結構年輕的新興世界工廠。

年輕、人口大國……顯然,在莫迪的眼中,這是印度手中握有的王牌。

理想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制造業需要的是一群訓練有素,有高度組織性、自律性的工人,以及知識、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

論人口,中國早在100年前,就擁有4億多人。

但這其中,農民佔大多數,產業工人不足1%。盡管彼時的中國,一心想要振興民族產業,終歸力有不逮。

今天的印度,雖然條件比百年前的中國好得多,但也不容樂觀。

數據顯示,印度農業人口佔總人口的一半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很低,文盲數量更是世界第一。

勞動力素質低,缺乏熟練工人,已經成爲印度制造最大的絆腳石之一。

很多被富士康派往印度的中國工程師,對此深有感觸。

最近幾年,蘋果加快了在印度的擴張計劃。作爲蘋果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除了在印度大肆招工,還從中國派去了很多工程師。

在印度桑谷村的蘋果組裝线上,有記者目睹了這一幕:

一位中國工程師,反復教一名印度工人解決技術故障,對方都學不會。沮喪之余,只好自己親自動手修好了故障,然後走开了。

面對記者的採訪,印度工人怯生生地回答:“他沒有教我呀。”

中國工程師則氣得跳腳,幾近咆哮地喊道:“我應該教多少次,他才能學會?”

在印度很多工廠裏,類似的衝突,並不在少數。

中國成熟的產業鏈,以及大量的熟練工人,加班加點幹活的內卷文化,讓很多企業誤以爲國外也一樣。

2015年,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到美國开了一家工廠,原本打算大幹一場。沒想到,那裏工人好喫懶做,工作懶散。

這一度令曹德旺頭疼不已。

曹德旺碰到的,還只是冰山一角。如今的美國制造,最棘手的問題之一,同樣是缺乏大量自律且技術熟練的工人和工程師。

幾年前,有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美國波音公司南卡羅萊納州工廠的機械工程師,有不少曾是街頭小混混,或者快餐店做漢堡的人。

這從某個方面解釋了,作爲美國人驕傲的波音,爲何會在近年來事故不斷。

既然缺人,自然要想辦法搶人!

當今世界,哪個國家的工程師數量最多,技術水平最熟練?答案是:

中國。

過去二十年,伴隨高校擴招,中國培養了6000萬工程師,幾乎相當於德國總人口。這些人是推動中國制造躋身世界第一的重要力量。

我們常說,中國有人口紅利,但工程師紅利,很多時候,被低估了。

【工廠之外,更要守住工程師】

翻閱人類近代史,工程師對社會發展和進步,居功至偉。

英國工業革命的起點——珍妮紡織機,是一個叫詹姆斯·哈格裏夫斯的工程師發明的,它極大加速了紡織業的速度。

後來,詹姆斯·瓦特改良了蒸汽機,將第一次工業革命推向高潮。

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德國人後來居上,在西門子、博世、本茨等一大批身兼科學家、工程師的人才推動下,德國制造开始崛起。

第二次世界大战後,美國人借助回形針計劃,從歐洲特別是德國,搶走了大量科學家和工程師,比如馮·布勞恩等。

在此基礎上,美國航天、生物、半導體等產業,快速崛起。

大國間力量的此消彼長,競爭的勝負,也在這個過程中,從英國傳遞到德國,再由德國交棒給美國。

作爲美國制造的驕傲,波音一直以工程師文化著稱。

在波音歷史上,工程師曾多次拯救了公司命運。比如,其第一任總工程師,中國人王助,就在波音危難之際,通過改良設計,幫公司拿下了關鍵訂單。

也因此,波音對工程師很重視,哪怕身處困境中,也極少裁減工程師。

然而,這種情況在2000年以後,發生了變化。在經營壓力下,波音常常爲了節約成本而裁員。

不少工程師,上午還在畫圖紙,下午就被通知走人。

彼時的波音,或許還沒意識到,隨着黃金一代工程師的老去,往後的美國,將越來越難以招到能夠勝任的人。

以致今天,我們不斷聽到來自波音的質量事故。

波音的老去,只是美國制造的一個縮影。國家的興衰,就這樣與工程師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了一起。

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飛船登月,其研究團隊平均年齡28歲,如今這個數字已經躥升至42歲,其中不乏耄耋老者。

相比之下,中國航天隊伍還很年輕,平均年齡35歲,朝氣蓬勃。

作爲新興大國,印度對工程師的渴望,比美國還要強烈。

盡管因爲疫情及其他原因,印度一度收緊了中國人赴印籤證審批。但,印度制造的野心,顯然蓋過了雙方暫時的人員分歧。

莫迪政府最近的政策變化,就表現出印度對於中國工程師的渴望,甚至有爭搶中國工程師之勢。

過去這些年,我們一直在討論,隨着人口紅利消失,中國制造如何守住工廠。但或許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中國制造,如何守住工程師紅利?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文標題 : 警惕!印度爭搶中國工程師



標題:警惕!印度爭搶中國工程師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2906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