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密支付藏風險:稀裏糊塗被扣錢 开啓容易關閉難

2024-01-12 18:50:32    編輯: robot
導讀   無需輸入密碼,即可完成扣款……如今,不少线上平台爲簡化付款流程,推出免密支付和自動續費功能。享受便利的同時,一些消費者發現,免密支付可能帶來新的安全隱患,部分商家在自動續費前也未能盡到提醒義務。...

  無需輸入密碼,即可完成扣款……如今,不少线上平台爲簡化付款流程,推出免密支付和自動續費功能。享受便利的同時,一些消費者發現,免密支付可能帶來新的安全隱患,部分商家在自動續費前也未能盡到提醒義務。相比起开通時的一鍵操作來說,想要關閉這些服務,往往並不容易。

  現狀

  無意中授權 扣錢才發現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在朋友的建議下,丁先生最近查了下自己的支付寶,意外發現已籤約免密支付或自動扣款的服務多達10項。其中,既有打車軟件、共享單車、停車服務平台,也有生活繳費、乘車碼服務和電商平台會員等。

  “居然還有一個旅行平台,完全想不起來是什么情況下开通的免密支付。”丁先生看到,服務詳情顯示,“在得到您的授權後,可自動從授權的支付寶账號中扣款,扣款過程中不需要輸入密碼。”而开通時間是2023年1月12日,“這都一年了,也不知道當時是不是爲了搶春運火車票,無意中就給授權了,後來也忘了關。”

  記者了解到,部分軟件或小程序會將免密支付作爲必選項,如果不同意开通,則無法使用相關功能。在一家寫字樓內的自動售貨機前,記者嘗試掃碼購买商品,支付時顯示需要採用“先購後付”方式,記者同意授權後關上櫃門,隨後收到支付完成提示。信息中顯示,“無人貨櫃/門店自主選購,選購完成後自動支付實際購买的商品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常用的付款碼,其實也默認开通千元以下免密支付功能。以微信付款碼爲例,使用說明顯示,“开通微信支付付款碼服務後,單筆付費金額不足1000元的交易,無需驗證支付密碼或其他交易指令驗證要素,超額需要驗證支付密碼。”

  除了免密支付以外,還有不少消費者因自動續費,不知不覺被扣款。前不久,李女士出於好奇,下載了一款聊天機器人軟件。“會員中心的套餐選擇除了永久會員外,還有18元的包周訂閱、38元的月度訂閱、78元的季度訂閱和128元的年度訂閱,可沒提會自動連續扣款。”李女士以爲,包周訂閱就是只訂一周,於是打算先體驗一下。結果,第二周她再次被扣款18元。“原來套餐裏沒有一個是單獨的,都是默認續訂。”仔細查看後她恍然發現,“會員特權”下面用不起眼的灰色小字附上了“服務說明”,其中提到,“到期前24小時內會扣費並順延至下一周期。”

  事實上,多款視頻軟件、修圖軟件和辦公軟件也都會用定價策略吸引用戶選擇自動續費。

  去年10月,齊女士开通了某視頻軟件的會員。“月卡是30元,連續包月的話,每月25元,明顯是鼓勵選擇連續包月。”齊女士原本想着到期前取消就行,結果因爲幾天時間追完劇後沒再打开過,稀裏糊塗被續了三個月,“直到12月查看支付寶账單,才想起這回事。”

  風險

  誤觸就下單 可能被盜刷

  免密支付的確給消費者帶來了便利,但也有不少人深受困擾。

  “不小心买了頂帽子”“我收到了兩個衣櫃”……原本並不需要的日用品、食品,甚至是大型家具,被寄到了家門口。雖然沒有下單的印象,但仔細查看購物平台發現,自己的账號裏確實有相應訂單。這樣的事情聽起來離譜,卻並不少見。而這通常是因爲消費者在購物平台开通了“免密支付”。

  記者體驗發現,從某電商平台开通免密支付後,在商品頁面點擊“立即支付”,無需跳轉支付頁面、輸入支付密碼,就直接生成了交易訂單。有消費者反映,在瀏覽商品的過程中,非常容易誤觸,結果一不留神就下了單。

  “平時都是打車到了地方就自動扣費,根本沒注意這些訂單多花了錢。”王女士最近在某打車軟件的訂單頁面上偶然看到兩個月前的一個17元訂單。

  “這條路线我經常打車,印象中也就11元左右,從來沒有這么高的價格。”從王女士所住的小區門口到附近這家醫院,駕車距離兩公裏左右,屬於出租車起步裏程範圍內,按照起步價來收取費用,應爲13元。同樣的路线,打車軟件上顯示的快車預估價格爲11元左右。“這還是沒用券的價格,有時用完券就更便宜了,爲什么有一單會收我17元呢?”

  王女士打开頁面信息,僅能看到車輛爲“出租車”,沒有顯示起步價、裏程價等信息。仔細查看訂單列表後,王女士發現,類似情況也出現了不止一次。“因爲是免密支付,當時都沒及時發現,現在過去這么久,也很難再追回。”

  據了解,類似遭遇並非個例。有消費者反映,使用打車軟件時,最終實際支付的價格與打車時顯示的一口價不同。還有消費者發現,司機在未與自己協商或告知的情況下,在最終價格中加入了其他費用。由於免密支付,自己下車時並沒有注意到。也有人提出,打車平台曾出現手機號碼對應账號有誤,導致其账號出現了未知訂單,但由於此前設置了免密支付,還是被自動扣款。

  开通免密支付後,一旦手機丟失,則意味着還有被盜刷的風險。日前,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的官方微博曾公布案例,一位大媽撿到他人手機後,發現手機沒有鎖屏密碼,且微信零錢有5100多元,於是分8次掃碼免密消費,直到將微信零錢揮霍一空。

  “免密支付功能一旦开通,支付的安全性就會降低。”公安部刑偵局也曾專門提醒,全國各地陸續出現多起因事主开通免密支付功能,通過直接掃碼或者將付款碼轉發給他人,導致手機內錢款被騙走盜刷的案例。

  提醒

  平台要提醒

  不用就關閉

  “究竟在哪些平台开通過免密支付或者自動續費,真的很難記清楚,一不留神就會被扣‘冤枉錢’。”柳先生希望,平台能夠及時提醒,確認是否還要續費。

  根據《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第十八條規定,網絡交易經營者採取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方式提供服務的,應當在消費者接受服務前和自動展期、自動續費等日期前五日,以顯著方式提請消費者注意,由消費者自主選擇;在服務期間內,應當爲消費者提供顯著、簡便的隨時取消或者變更的選項,並不得收取不合理費用。

  2023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關於進一步提升移動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的通知》也再次要求,“採取自動續訂、自動續費方式提供服務的,應當徵得用戶同意,不得默認勾選、強制捆綁开通。在自動續訂、自動續費前5日以短信、消息推送等顯著方式提醒用戶,服務期間提供便捷的隨時退訂方式和自動續訂、自動續費取消途徑。”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平台都沒有在自動續費前五日進行提醒。

  “开通的時候只用在App上一鍵操作,可到了想關閉的時候,卻要兜兜轉轉,恨不得‘過五關斬六將’,關閉頁面藏在犄角旮旯裏,找起來特別費勁。”提起如何關閉,柳先生一頭霧水。“比如微信,查看和取消方式跟過去不太一樣,如果不是專門上網查,都不知道該怎么弄。”

  記者發現,要想關閉免密支付或自動續費,需要打开微信,選擇右下角“我”,點擊“服務”,再進入“錢包”,點擊最下方的“支付設置”,查看其中的“免密支付”或“自動續費”,找到相應項目,根據需要選擇是否關閉。

  如果是支付寶,則選擇右下角“我的”,再點开右上角“設置”的齒輪狀圖標,選擇“支付設置”,點开“免密支付/自動扣款”,可以看到所有已籤約免密支付/自動扣款的服務項目。打开其中一項,能夠查看开通時間、扣款方式等,如果不希望繼續免密支付,則點擊最下方的“關閉服務”。

  在美團、抖音等App中,也可以在相關的支付功能頁面手動關閉“免密支付”。

  本報記者

  宗媛媛 相旭陽



標題:免密支付藏風險:稀裏糊塗被扣錢 开啓容易關閉難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1751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