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已經反超中美"

2024-01-07 18:11:04    編輯: robot
導讀   據德媒當地時間4日報道,受歐盟資助的奧地利社會創新中心(ZSI)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即便不時傳出對華“去風險化”的鼓噪之聲,但歐洲與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合作仍在持續增長。自2011年...

  據德媒當地時間4日報道,受歐盟資助的奧地利社會創新中心(ZSI)近日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即便不時傳出對華“去風險化”的鼓噪之聲,但歐洲與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科研合作仍在持續增長。自2011年以來,中歐聯合發表的人工智能領域學術論文的數量穩步上升,11年來翻倍10倍多,並且在2022年超過了中美聯合發布的有關論文的數量。

  這份報告的其中一名作者,菲利普·布魯格納(Philipp Brugner)認爲,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學術論文的合作趨勢有所下降,可能與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局勢和中美局勢緊張有關。

  據德媒“Table.Media”報道,布魯格納還進一步表示,中歐學術合作呈上升趨勢,中國更有興趣關注歐洲,因爲歐洲在研究合作方面更开放,而且針對中國的言論“還沒有那么嚴厲”。

每年各地區之間就各學科領域的人工智能方面聯合發表的論文數量 “Table.Media”制圖

  據“Table.Media”介紹,這項研究是歐盟旗艦科學項目“地平线計劃”之一,“重新連接中國”(ReConnect China)部分的內容,旨在調查歐盟與中國在哪些領域“有希望、可能或不可能”進行合作。

  研究分爲兩部分,一部分是通過“人工智能(AI)”、“機器學習”、“大數據”等關鍵詞,對收錄於全球最大學術數據庫“Web of Science”的學術論文進行分析,另一部分是對歐盟專利局的數據庫進行梳理,研究中歐科研人員在不同學科領域就數字和人工智能方面聯合發表論文的情況。

  研究報告顯示,中國2011年在人工智能這一前沿領域的學術產出還很低,但11年以後已經超過了美國和歐盟。

  去年11月,中國獲邀出席人工智能安全峰會,與美國、英國和歐盟在內的超25個國家在英國籤署“布萊切利宣言”,同意通過國際合作建立人工智能監管方法。彭博社當時援引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的跟蹤數據報道稱,在人工智能(AI)專利方面,中國正日益擴大對美國的領先優勢。僅2022年一年,中國AI專利的申請量爲29853項,幾乎要達到美國的兩倍,佔過去一年全球AI專利申請總量的40%以上。

  美媒還提到,在近幾年美國阻撓中國獲得先進技術的背景下,中國政府推動加快基礎科學研究。並非所有專利申請都能帶來實際發明,但華爲等中國科技企業已經在網絡、超算和圖像識別等領域領導了創新。

   “Table.Media”進而指出,中國在該領域研究的迅速增長,也帶動了與歐盟國家的學術合作。從2011年到2022年,中歐在人工智能領域每年合作發表學術論文的數量從822篇增加到9500篇,增長了10倍多。

  研究還發現,從歐洲的情況來看,英國大學與中國機構的學術合作最多。在所有與人工智能相關的中歐合作論文中,有44%至少有一位作者來自英國。此後爲德國(15%)、法國(11%)。

  而在中國方面,中國科學院與歐洲機構合作的人工智能領域論文數量最多,11年間共同發表的論文達到了4632篇。此後是清華大學(1936篇)和上海交通大學(接近1600篇)。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從總體數據來看,中美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論文總數量(75000篇)仍大於中歐(57000篇),但在2022年,中歐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合作論文數量已經反超中美。並且總體上,中歐在學術論文的合作呈上升趨勢,中美則有所下降。

  對於這一趨勢,這份報告的其中一名作者布魯格納解讀稱,“我們認爲,下降的部分原因是更廣泛的地緣政治局勢和中美之間的緊張局勢。”

  他表示,中國可能因此加強與歐洲的合作,因爲歐洲相對而言在學術合作上更爲开放一些,“中國有興趣更密切地關注歐洲,歐洲對中國的言辭還不那么嚴厲。”

  布魯格納聲稱,雖然歐洲今後也需要注意避免出現學術合作被“濫用”,但他不認爲歐洲會像美國現在這樣,在科研合作中如此明顯地遠離中國,而是更愿意保持一種平衡,以便未來有選擇性地前進。

  “Table.Media”稱,布魯格納等報告的作者們建議人們提高風險意識,但他們明確表示不贊成歐洲因噎廢食,與中國停止科研合作。

  上個月月初,布魯格納在接受奧地利大報《新聞報》(Die Presse)採訪時也提到,地緣政治正在極大地改變各國與中國科研合作的氛圍,他們呼籲合作雙方應建立信任,“與中國的合作正在經受考驗,這裏面有政治原因。美國的觀點非常嚴格,而俄羅斯等國家則對中國非常友好,歐洲正試圖在兩者之間找到一條路。”

截圖自布魯格納的X(原推特)

  報道還提到,這份報告也研究了中歐在其他學術領域合作發表的論文情況。其中指出,中歐在學術論文的合作主要集中在應用科學領域,佔到總體數量的65%,人工智能也屬於這一領域。其次,自然科學佔到18%,健康科學佔12%,經濟和社會科學佔3%。

  報告的共同作者,蘇迪(Gábor Szüdi)認爲,中國的研究人員在尋找合作夥伴時不會特別考慮政治問題,“他們希望與最優秀的國家合作,包括德國或荷蘭。”

  “我們猜測,中方尋求建立合作關系的那些歐洲大學或者機構,他們可能名氣並不是最響的,但在某個細分學科或技術領域處於領先地位,這(合作)對雙方都有好處。”布魯格納補充稱:“中國正在觀察歐洲的研究和技術部門,然後非常有針對性地尋找那個能夠補上其研發拼圖所缺失的那一塊,以實現自身技術的突破。”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系。

標題:"中歐已經反超中美"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14582.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