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寒潮來襲,迎峰度冬保供壓力幾何?

2023-12-15 18:51:03    編輯: robot
導讀 大雪已過,又一股寒潮席卷國內大部分地區。不僅北方多地氣溫接近歷史同期最低極值,南方也將上演冷暖逆轉,能源保供“迎峰度冬”進入關鍵期。 14日6時,中央氣象台發布寒潮黃色預警稱,受強寒潮影響,預計14...

大雪已過,又一股寒潮席卷國內大部分地區。不僅北方多地氣溫接近歷史同期最低極值,南方也將上演冷暖逆轉,能源保供“迎峰度冬”進入關鍵期。

14日6時,中央氣象台發布寒潮黃色預警稱,受強寒潮影響,預計14日至17日,我國大部地區將自西向東、自北向南先後降溫8~12℃。

目前,煤炭仍是能源保供的“壓艙石”。最新一期《中國電煤採購價格指數(CECI)分析周報》顯示,秦皇島港5500大卡動力煤市場價格爲937元/噸,環比上漲0.5%,與前期基本保持平穩。同時,受益於近期煤電容量電價等機制的出台,煤電企業“买不到煤”“买不起煤”的經營困境已成過去。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對第一財經表示,與2021年國內部分地區能源供應一度面臨的緊張狀況不同的是,今年全國的保供工作做足了准備。無論是煤炭的產能還是煤電聯動的機制,都針對性地解決了現階段保供可能遇到的較大障礙。“不排除局部地區可能出現極端雨雪天氣的特殊情況,使得當地煤炭運輸和使用受到影響。總體來看,全國煤電保供形勢是有保障的。”

進口煤貢獻新增量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我國生產原煤3.9億噸,同比增長3.8%。1到10月份,生產原煤38.3億噸,同比增長3.1%。

國內原煤產量持續增長,是多家煤炭企業產能穩步提升的結果。中國華能集團本月初發表消息稱,2023年公司煤炭產量突破1億噸大關,創歷史同期最高水平。資料顯示,中國華能現有煤礦26處,核定煤炭產能11880萬噸/年,主要分布在內蒙古、甘肅、陝西等地。

對比國產原煤的小幅增長,進口煤的激增更爲顯著。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1月,我國進口煤炭4350.6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34.6%。1~11月,我國共進口煤炭4.3億噸,同比增長62.8%。

爲何在國內原煤供應能力沒有減弱的情況下,進口煤卻出現了六成以上的增長?

易煤研究院總監張飛龍告訴第一財經,國際能源市場形勢轉變,使得進口煤更具“性價比”是企業用腳投票的關鍵因素。他表示,此前俄烏衝突爆發,歐洲等地對於天然氣供應存在恐慌情緒,出現了搶煤的態勢,使得煤炭價格一路飆升。到了今年,天然氣供求格局基本重塑,從管道天然氣轉變爲液化天然氣進口,對於煤炭的需求降低,所以進口煤價格明顯回落。

“今年歐洲市場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一度跌破100美元,有些進口煤甚至比我們籤的長協煤還便宜,即使算上海運費,進口煤依然比內貿煤更有優勢。”張飛龍認爲,預計今年國內煤炭消費量的增長約與國內原煤產能的增長幅度持平,如果沒有進口煤的補充,國內煤炭供需大約維持在緊平衡狀態。但海外煤價的走低,使得國內煤炭供需呈偏寬松狀態,爲冬季保供提供了物質基礎。

國家發改委消息顯示,當前全國能源供應總體平穩,煤炭生產供應平穩有序,運輸得到有力保障,全國統調電廠存煤超過2億噸、可用33天,處於歷史最高水平;天然氣資源准備較爲充足,各類儲氣設施入冬前應儲盡儲,天然氣合同實現全覆蓋,供應能力穩步提升。

張飛龍表示,由於氣溫降低、疊加“迎峰度冬”補庫需求,往年12月通常是煤炭價格和日耗的高點,對應的是煤炭的去庫存,但在今年電廠存煤量較高,去庫不明顯。尤其是明年1月以後,許多工廠進入停工放假階段,需求進一步下降,一季度煤價存在下行風險。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受煤炭價格波動的影響,2024年煤炭中長期合同籤訂履約的要求也進行了局部調整。例如,2023年要求電力企業中長協籤約全覆蓋甚至105%覆蓋,2024年這一比例恢復至80%~100%,對耗煤增量的限制相對放松,籤約彈性較2023年有所增加。

保供的另一個主體煤電企業也在今年底迎來了重磅改革政策。11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決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建立煤電容量電價機制。

通俗來說,在此前實施的煤電單一電量電價機制下,煤電機組只有發電才有收益。近年,煤電利用小時數持續下降,疊加燃煤成本的倍數增長,使得幾乎完全依賴“績效”生存的煤電企業叫苦不迭。然而,新規爲不同容量的煤電機組增加了與其固定投資成本對應的“底薪”,讓煤電企業的收入結構更穩定、更多元。

“過去兩年,煤電資產的效益一直不好,對集團新能源的投資也形成了一定的掣肘。坊間流傳很久的容量電價終於落地,讓我們喫了一顆定心丸。過去煤電保供再虧錢也保下來了,今年形勢這么好,沒有理由幹不好。”一位大型能源集團中部地區高管對第一財經稱。

清潔供暖加速登場

盡管煤炭保供已經有了基礎保障,但是對於推進雙碳目標而言,只求安全仍是不夠。爲此,清潔能源的替代成爲一項重點工作,而這也給多地冬季能源保供帶來了新的挑战。

據第一財經梳理,近年來,國家能源局、生態環境部先後出台了《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等政策文件,明確了煤改電清潔取暖工作目標和方向,並多次要求各地堅持從實際出發,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確保北方地區群衆安全溫暖過冬。

實際上,多地也出台了相關配套支持文件,下達清潔取暖改造計劃。以內蒙古爲例,2022年起,內蒙古設立清潔取暖專項資金,每年安排資金1.6億元,支持試點地區清潔取暖項目實施。2023年,中央和內蒙古財政共投入改造資金14.23億元,累計完成上述四地清潔取暖改造21.26萬戶。

12月11日,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劉炳江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介紹,今年中央財政安排330億元用於大氣污染防治,重點之一是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截至去年底,農村已經完成3700萬戶清潔取暖改造,今年將再增加200多萬戶。

然而,部分地區在落實清潔取暖過程也暴露出一些問題。一位長期研究低碳能源轉型的資深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盡管很多地方清潔供暖要求在短期內完成建設,推行電供暖、空氣源熱泵等技術應用,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至今阻力依然較大。例如,電採暖的電價較高、補貼到期難以續補,熱泵在高寒地區的效率不高。總體而言,一是經濟性不足,二是替代能源的供應質量不高或者存在短缺風險。

該人士建議,在推動供暖清潔低碳轉型中,要因地制宜採用適合的方式進行供暖,利用地熱資源或生物質資源等不同的地區資源稟賦。“現在還缺乏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經濟性等問題還有賴於可再生能源技術、電力市場和環境效益價值的不斷發展。”

林伯強認爲,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是破解清潔供暖替代難題的終極路徑,只有通過規模效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才能期望其在社會中得到認可,從而真正實現大面積推廣。

劉炳江在上述會議中表示,目前,我國清潔取暖工作重心已經由原來大規模提高清潔取暖比重爲主,轉到鞏固存量和有序新增上。現階段和下一步將切實抓好清潔取暖持續運行,鞏固成果,完善清潔取暖長效機制,確保運行有人管、支持政策有延續、供暖安全有保障、散煤不復燒。有序實施新增清潔取暖改造,正在开展清潔取暖的地區按照既定實施方案有序推進,暫時未开展改造的地區,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穩妥實施新增清潔取暖改造。



標題:多地寒潮來襲,迎峰度冬保供壓力幾何?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04454.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