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互聯網江湖
當談起TCL,現在絕大多數的90後們第一時間能想到的,可能就是TCL電視了。
畢竟在上世紀90年代,TCL和它背後的那個被稱爲“彩電大王”的男人——李東升,用一手“王牌”彩電,給當時的全國都帶來了不小的28寸大屏震撼。
然而就是這么一塊曾帶給TCL無限榮光的電視業務,卻在進入存量競爭市場後,反倒成了現在李東升和TCL版圖中最沒想象力的一環。不僅要忍受上遊面板的成本周期波動,還要正面迎擊下遊的競對內卷,中間還時不時會被市場靈魂拷問“在智能手機的時代,我們還需要電視嗎”……
一整套“組合拳”下來,最近兩年TCL電子的淨利率又回到1%以下。
或許正因如此,TCL們先是在今年年中來一波集體漲價,而後在近日,又有媒體曝出,有消費者在雙十一期間买的TCL雷鳥鵬6SE電視,電視型號沒變,但裏面的芯片、揚聲器、色域等關鍵零部件卻出現了與此前宣傳圖裏的降級減配,而且TCL網店客服與官方服務熱线對此型號配置的口徑說法還各不一致。
消息一出,頓時引得不少喫瓜網友直呼:“難道減配也成了現在TCL電視降本增效play的一環嗎?”
這其中的真相究竟如何,我們可能還需要讓子彈再飛一會兒。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現在電視彩電行業的日子似乎過得有些憋屈……
尷尬的彩電行業:上遊“壓”、中遊“卷”、下遊“嫌棄”
從“下遊”消費市場的角度看,困擾TCL們長期增長的最大因素在於:電視市場的需求早已趨近飽和。
根據統計局數據,我國每百戶城鎮居民電視的市場保有量在2012年就已經達到巔峰的136.07台。即便後來又有所回落,但也一直維持在120台左右,基本上進入了一戶一台的存量市場水平。
至於新增量市場,一方面受當前房地產環境不佳等影響,买房的人少了,電視等家電購置需求也就有所降低。而且即便購置了新房,傳統電視還要面臨着投影儀等新興智能設備的用戶爭奪;另一方面以家庭爲單位的電視換機周期又很長,如果沒有特別換新需求,且舊電視又沒有出問題的話,這個換機周期至少十年起步。
畢竟,現在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早已超越電視成了消磨用戶時間的最大殺器。
不過據天眼查APP顯示,今年上半年,TCL電子卻依然實現營收349.16億港元,同比增長3.7%,歸母淨利潤2.64億港元,同比增長5.7%。如果僅從存量市場的表現來看,TCL交出的這份成績似乎還不錯,但是如果橫向對比來看,同期,海信視像實現營收248.7億元,同比增長23.06%,歸母淨利潤10.37億元,同比大漲74.65%;四川長虹營收466.4億元,同比增長6.13%,歸母淨利潤2.02億元,同比增長32.98%,增速均高於TCL。
那么問題來了,這部分電視廠商爲什么能重回增長?TCL又爲何會落後?
答案有兩點:一是源於“上遊”產業鏈成本端的周期性偶然;二是“中遊”銷售費用率猛增的結果。
先來看前者,在整個電視生產成本中,面板價格約佔70%,並且面板還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價格與產能往往隨着周期此起彼伏,所以TCL等電視廠商們的採購成本和利潤率也會隨之波動。
而據wind數據,最近的這一輪面板周期,從2020年5月开始瘋狂上漲,而後各尺寸面板價格在2021年7月達到峰值。隨後便开始下滑,直至2022年9月又降至2016年以來的歷史新低。
反映到財報數據方面,就表現爲2022年主流電視廠商們的毛利率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上漲。比如TCL的毛利率同比上漲1.62個百分點至18.37%,海信視像的毛利率較2021年上漲2.47個百分點至18.22%。如果再加上,大部分廠商提前採購帶來的業績轉化滯後性,所以在今年上半年,TCL們的盈利能力有所改善就不難理解了。
只不過就像最开始提到的那樣,面板價格是存在周期的波動。從2022年底开始,面板價格又迎來了新一輪的周期性上漲,所以TCL們的盈利增長也將跟着迎來了一次新的考驗。或許正因如此,在今年618之後,包括TCL、海信和創維在內的國產電視廠商們集體宣布了漲價,以應對成本變化帶來的利潤擠壓。
再來看後者,主要回答了爲什么電視廠商們營收增長和TCL落後的問題。
正常來說,TCL在面板周期波動中是有一定成本優勢的,畢竟背後的TCL科技早早就拿下了頭部面板企業“華星光電”。但爲什么TCL現在的業績表現還落後了呢?
答案與出海尋找新增長有關、與加碼營銷費用有關、與行業內卷競爭有關。
前邊提到,現在國內電視市場幾乎快到了無魚可抓的地步,所以TCL們就把尋找增量市場的眼光放到了海外。
而中國品牌出海很重要的一招就是加碼營銷,尤其是體育營銷。在這方面,TCL和海信們的路子一樣。比如海信曾花重金接連贊助了2021年歐洲杯和2022年卡塔爾世界杯,而TCL則是在2022年世界杯,一方面邀請迪馬利亞等國際球星擔任全球品牌大使,另一方面又成爲了巴西隊的全球合作夥伴。
除此之外,有媒體統計,TCL在海外還是巴西國家足球隊、西班牙國家足球隊、意大利國家足球隊的全球官方合作夥伴,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的北美官方合作夥伴等等。
然而尷尬的是,雖然TCL在面板成本方面略有優勢,且也通過營銷投放拉動了銷量增長,但是對比同行來看,近年來,TCL的整體銷售費用率卻也是最高的。
從2020年到今年上半年,TCL的銷售費用率分別爲11.02%、9.41%、10.37%、10.46%,高於同期海信視像和創維集團的8.48%、7.56%、7.66%、6.75%和8.67%、7.82%、6.43%、5.62%,也高於康佳和四川長虹們。
如此一來,今年上半年TCL的業績增速表現略遜色於同行的原因,似乎就不難理解了……
大模型,能圓了TCL們的AIoT的夢嗎?
從客觀來講,在電視機行業沒有突破性地顯示技術出現之前,TCL們想要通過提升用戶體驗來刺激電視銷量增長,似乎就只能從智能體驗層面入手。
而對於這條破局之路,TCL們實際上早在2019或2018年之前就已經想到了。就比如在2018年,國內的電視市場就曾上演了一場“AI爭奪战”。彼時發布的暴風AI電視7,更是主打“全球第一台幹掉電視遙控器的人工智能電視”。
只不過,當時雖然有不少新產品都加上了搭載有語音交互、智能問答等功能AI的標籤,但可惜受限於技術的不成熟,所以“AI電視”帶來的體驗並不好,整體仍處於一個弱人工智能時代。
現如今,AIGC和大模型的出現直接彌補上了之前設備端交互上的缺陷,其在理解能力和交互能力上的提升,已經極爲接近TCL們期待已久的強人工智能的AloT時代。
所以包括海信視像、四川長虹和TCL在內的一衆電視廠商們,也都迅速地加入了大模型的應用战場。
其中,TCL在今年上半年推出了首個基於AI大模型構建的兒童專屬欄目——“超級智繪”AI故事集。而長虹則是先推出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電視領域的應用——長虹超腦。隨後又在近日宣布,將發布全球首個基於大模型的智慧家電AI平台,似乎想要真正切入智能家居領域。
雖然兩者都是對大模型在電視領域商業化變現的落地探索,但資本市場的反應卻很有意思,四川長虹從今年初开始股價拉升,截止到11月17日收盤,四川長虹的股價已經從年初的2.61元,翻倍上漲到了6.38元。而同期TCL電子的股價卻沒有太大變化,甚至還從年初的三塊多波動下滑到了現在的2.74元。
在互聯網江湖看來,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遭遇背後,實際上藏着當前投資者們對於電視廠商應用大模型,做內容還是在功能硬件層面做智能生態協同的一次傾向回答。
爲什么這么說?首先像長虹一樣在功能硬件層面發力,瞄准全屋智能家居是家電行業早已論證過無數次的確定性增長風口。但是像TCL一樣從硬件轉向內容進一步尋找商業變現的途徑,卻充滿着不確定性,甚至還有被監管打擊的巨大風險。
“硬件收入+內容付費”的盈利思路最先來自於2012年的樂視,最开始這一創新模式不僅拉低了互聯網電視的零售價格,而且還在電視硬件產品越來越難賣的背景下,爲品牌找到了新的收入來源,所以隨後其他電視廠商們也开始紛紛組建起自己的OTT運營公司,通過與央視國際CNTV等持有牌照方和視頻平台合作,一起爲用戶提供內容,靠着收取會員費、服務費、廣告費等成爲了新的盈利手段。
就比如今年上半年,TCL就曾提到國內互聯網業務營收8.87億港元,同比增長了8.9%。通過持續豐富平台內容,音樂、遊戲、應用商店等垂直類及創新業務規模擴大,進而成長爲了集團互聯網業務增長新引擎……
當然,如果內容付費只是正常的發展,似乎也無可厚非,但問題是經過了這么多年的發展,電視自帶預裝App、不可關閉的开機廣告,以及江蘇消保委此前點名批評TCL、索尼等電視廠商時指出的,這些智能電視品牌在开通自帶會員、欄目會員或APP會員後,均存在節目或影片單點付費現象,價格不等,且設置有效期,部分資源有效期短等各種電視觀看問題,都惹得越來越多的大衆消費者反感至極,甚至現在已經引來了監管部門的出手整治……
事實上,即便監管部門不出手,從邏輯上看,電視廠商們想要通過內容廣告變現本身也是一種飲鴆止渴。畢竟要知道,電視在當前不少家庭中的地位本就尷尬,甚至快成了年輕人眼中可有可無的存在,如果此時電視廠商們還層層收費壓榨,這或許就將成爲了中國新一代家庭拋棄電視的最後一根稻草。
或許正因如此,資本投資者們才人間清醒地對TCL投出了股價“反對票”。
不過從長遠來看,此次只是TCL大模型應用的一次嘗試,並不會真正影響其根本,未來在電視大模型時代,誰能笑到最後,其實現在還遠未到揭曉謎底的時刻……
免責聲明:本文基於公司法定披露內容和已公开的資料信息,展开評論,但作者不保證該信息資料的完整性、及時性。另: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文章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與否須自行甄別。
原文標題 : 大模型:能圓了TCL們的AIoT夢嗎?
標題:大模型:能圓了TCL們的AIoT夢嗎?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93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