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處1400年摩崖造像被村民塗抹“毀容” 文保部門:來不及制止

2023-11-14 18:50:26    編輯: robot
導讀   近日,四川巴中市南江縣新發現的一處开鑿於北魏晚期、距今1400多年的摩崖造像,被當地村民信衆以“還愿”爲由用顏料塗抹“毀容”,一些川渝地區的文物愛好者也發文表示惋惜。14日,上遊新聞記者從當地文...

  近日,四川巴中市南江縣新發現的一處开鑿於北魏晚期、距今1400多年的摩崖造像,被當地村民信衆以“還愿”爲由用顏料塗抹“毀容”,一些川渝地區的文物愛好者也發文表示惋惜。14日,上遊新聞記者從當地文保部門獲悉,該處造像是2021年才發現,還未納入文保單位,雖然設有監控和大棚保護,但因地處偏遠,發現情況時已來不及制止,目前正在邀請相關專家論證,盡力修復恢復原貌。

  重慶的文物愛好者宋先生(化名)告訴上遊新聞記者,自己是12日深夜得知的消息,13日才得到證實,“佇立了1400多年,被老百姓毀掉,令人難以接受。”成都的文物愛好者蒲先生告訴上遊新聞記者,這處摩崖造像位於著名的米倉古道上,自己是9月份到當地考察了這處造像,“當時就已經搭了彩鋼棚,安裝了監控,聽說出事後,當地文保部門也趕到了現場。”

  近日,四川南江縣一處北魏晚期營造的摩崖造像被塗抹,圖爲塗抹前。 受訪者供圖

  根據相關考古調查報告,該處造像系2021年新發現,2022年2月,巴中市文物局、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西安碑林博物館和南江縣文物保護研究中心聯合對該處摩崖造像進行調查工作,隨後形成的報告認爲:“摩崖造像罕見地始鑿於北魏晚期,在初唐、武周和中晚唐又有續鑿,开鑿年代早,形成過程復雜,其整體將地表天然石包开鑿爲造像碑的特色做法在四川地區屬於孤例,這些材料在完善四川石窟發展序列,揭示四川地區和中原北方地區的佛教文化藝術交流領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價值。”

  14日,上遊新聞記者致電南江縣文物保護研究中心,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這處摩崖造像一直建有棚子和監控,目前中心正在开會處理此事,“會盡力恢復原貌。”

  近日,四川南江縣一處北魏晚期營造的摩崖造像被塗抹,圖爲塗抹後。受訪者供圖

  隨後記者又致電巴中市文物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事情是前兩天發生的,當時通過監控發現就去制止了,“我們立即聯系了當地黨委政府、派出所,但是因爲在荒山野嶺,趕到時他們已經塗完了。因爲造像是前兩年才發現,還沒有納入文保單位,我們已經建了文物棚和監控,但太遠了在山裏面,當地的保護力量也有限。”

  工作人員介紹,塗抹造像的“都是些七八十歲的老太爺,說是爲了給菩薩還愿,我們也不好處理,只有批評教育,目前正在研究下一步怎么處理。”

  對於造像能否恢復原貌,工作人員表示,塗抹造像的顏料主要是丙烯類,目前已經邀請相關專家論證,“應該是可以恢復的,我們也會加強文物保護宣傳教育,也通過媒體呼籲大家提高文物保護意識。”

  當地另一座被塗抹的摩崖造像。圖爲塗抹前,受訪者供圖

  珍貴石窟佛像被“濃妝豔抹”,近年來,全國各地類似事情時有發生。2018年8月,四川資陽市安岳縣封門寺石窟佛像遭遇油漆重繪、水泥修補事件被網友曝光,引起了熱議。經四川省文物局現場核查,發現當地有13處文物點確實存在佛像被“妝彩重塑、不當維修”的情況,其中大部分發生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此外在四川廣安、資陽、內江等地也存在類似情況。位於廣安市經开區的金鳳山摩崖造像,开鑿於宋代,1994年當地群衆自募資金對造像的殘缺部位進行了修補,並塗上紅、藍、青三色油漆。位於內江市資中縣的羅漢洞,建於宋代,1998年,當地群衆自籌資金對羅漢洞內“拈花微笑佛”進行裝彩重繪,目前,其余造像無妝彩重塑現象。此外,核查中還發現四川資陽市雁江區的半月山摩崖造像,佛足部分有人爲刻畫痕跡。

  當地另一座被塗抹的摩崖造像。圖爲塗抹後。受訪者供圖

  《文物保護法》明確規定: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修繕,應該根據文物保護單位的級別報相應的文物行政部門批准,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遷移、重建,由取得文物保護工程資質證書的單位承擔。

  據四川日報報道,以大足石刻、安岳石刻爲代表的川渝地區石窟,被稱爲中國石窟藝術的下半闋。在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的大背景下,四川省文物局已經摸清,全省現存石窟寺2134處,數量居全國第一。目前相關保護力量也在加強,四川石窟寺保護研究院等機構相繼成立,重點工程落地落實,近年投入石窟寺保護專項資金近3億元。

  上遊新聞記者 湯皓 綜合自央視財經、四川日報



標題:四川一處1400年摩崖造像被村民塗抹“毀容” 文保部門:來不及制止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9134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