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擲8億拿下小貸牌照後,潮流電商“得物”終於有了自營的消費金融產品。
從炒鞋平台起家,到拿下高大上的小貸牌照,這個坐擁上億年輕用戶的全國第八大電商平台,繞來繞去還是做起了金融。
這不幸又命中了那句老話——一切商業模式的盡頭是金融。
炒鞋引發加槓杆質疑,提供分期付款引發誘導過度消費質疑,得物似乎總是爭議纏身,這次正式拿下金融牌照,也引發了業務合規性的質疑。
這次,得物還能在爭議聲中繼續埋頭前行嗎?
豪擲8億拿下小貸牌照
7月初,一則上海灘豪宅买賣的消息引發熱議。
據京東拍賣網數據顯示,上海知名豪宅綠城黃浦灣的一套住宅,以1.58億元的價格成交,較起拍價1.25億元溢價26.4%,單價高達34.4萬元/平方米,刷新了綠城黃浦灣的成交紀錄。
隨後有媒體報道,此豪宅的購买者爲潮流電商得物創始人兼CEO楊冰。
這是得物又一次引發公衆關注。
在過去四五年時間裏,得物從球鞋分享社區一路野蠻發展爲多品類的電商平台,網傳其估值一度越過了百億美金,成爲名副其實的獨角獸。
與1.58億买豪宅相比,得物豪擲8億拿下一塊小貸公司牌照,更堪稱大手筆。
今年5月,港股上市公司瀚華金控公告顯示,其作價8億元將旗下互聯網小貸公司四川瀚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簡稱“瀚華小貸”),出售給睹煜(上海)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簡稱“睹煜信息”)。
據媒體報道,盡管睹煜信息被得物稱爲“第三方”,但實際是關聯公司。
工商信息顯示,兩者的真實關系是一家人。得物APP主體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睹煜信息之間多有人員交叉,睹煜信息法人代表張志鵬對外身份更是得物APP鑑別業務負責人。
交易完成後,瀚華小貸更名爲四川佳物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簡稱“佳物小貸”),注冊資本7億元。目前,佳物小貸爲得物消費金融業務的運營主體。
這意味着,得物可以名正言順從事消費金融業務了,而不只是此前作爲引流手段給別人做嫁衣。
值得關注的是,加碼自營消金業務後,用戶通過其自營消金獲取的借貸成本高於第三方消金平台,這或許成爲得物的短板。
在得物APP購买商品,結算時有支付寶、花唄、微信支付、銀聯支付、分期購、信用卡分期 、花唄分期等支付方式,但使用得物分期購的利息相對較高。
財經衆議院發現,對同一個總價爲5599元的商品進行支付,花唄分期需支付¥1895.61x3期,含手續費¥42.61/期,總計支付5686.83元;而得物分期購需支付¥1910.44x3期,含手續費¥57.44/期,總計支付5731.32元,明顯高於花唄。
從炒鞋到放貸
得物的成長之路頗具傳奇色彩。
得物,前身是毒APP,2015年由虎撲內部孵化,大量來自虎撲的球鞋鑑定師轉向毒APP並提供有償鑑定。2017年,毒APP正式獨立,並上线球鞋交易功能,由球鞋文化和交流社區逐漸向球鞋交易社交平台轉型。
而毒APP從小衆球鞋市場走入大衆視野,離不开前幾年的炒鞋熱。
例如,2017年9月,一款名爲OFF—WHITE•Air Jordan 1的球鞋,官方售價1499元/雙,正式發售後沒多久,二級市場的價格就被炒到12000元,2019年價格曾飆漲到70000元,兩年時間漲幅超過4500%。
官方價和二級市場間懸殊的價差,讓炒鞋成爲了一門有巨大套利空間的生意。炒鞋瘋狂的時候,甚至都弄出了K线走勢圖,還造出了阿迪達斯指數、耐克指數、喬丹指數等。
作爲國內潮鞋最大的討論和交易平台,2019年4月,毒APP完成A輪融資後,估值達十億美元。
2020年1月1日,“毒”更名爲“得物”,官方解釋寓意爲“得到美好事物”。但其英文名字“Poizon”並沒有改變,還是有讓人上癮、中毒的意思。
改名的同時,得物還進行了品類拓展,平台除售賣球鞋外,還增加了服裝、配飾、手表、美妝、手辦等潮流消費品類,更像是一個針對年輕人的潮流電商平台。數據顯示,得物APP上“90後”在全平台用戶中佔比超過80%。
做金融一直是得物的夢想。實際上,早在2020年末,得物就把觸角伸向了金融領域。
得物推出第一款消費分期產品,起初名爲“佳物分期”,現更名爲“分期購”,最高授信50000元。該服務合作的機構包括360數科、浦發銀行、無錫錫商銀行、順豐速運、重慶富民銀行等。
除了信用消費服務,得物還推出了线上借款服務,既滿足APP消費用戶,也適用於廣大借款人。借款額度最高是200000元,年化率(單利)7.2%-24%,放款方由平安銀行、馬上消費、百信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和銀行組成。
在佳物小貸之前,得物消金業務主要通過助貸模式开展,作爲銀行和消金公司的導流平台。
現在坐擁佳物小貸的牌照,得物可以正式开啓自營的金融業務了。
合規性存疑
得物的商業模式一直不乏爭議。
因爲炒鞋的不理性消費行爲以及一系列證券化操作,得物曾被監管點名批評。得物雖然提出“鞋穿不炒”的口號,但2020年末,得物與第三方機構合作推出消費分期貸,欲最大限度挖掘年輕人能爲平台提供的價值,再次引發了爭議。
此次拿下小貸牌照後,得物又陷入了業務合規性的爭議。
有觀點認爲,得物雖然拿下了小貸牌照,但是沒有支付牌照,這一行爲或許並不合規。
據了解,用戶在得物購买商品後,貨款的收款方是得物账戶。這就意味着貨款必須先經過得物才能到商家手中,這實際構成了“二清”。
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217號文件將“二清”定義爲兩類,一種是收單型二清:“以平台對接或‘大商戶’模式接入持證機構,留存商戶結算資金,並自行开展商戶資金清算”;另一種是網絡支付型二清:“採取平台對接或‘大商戶’模式,即客戶資金先劃轉至網絡平台账戶,再由網絡平台結算給該平台二級商戶”。按照這個定義,得物屬於第二類。
監管部門之所以要防範“二清”,是因爲這讓資金結算多出了一道流程,而無證機構又對這筆結算資金的管理佔據主導地位,便會增加挪用資金或者經營不善的風險,最終導致損害平台商戶利益。
業務是否合規,需要有監管機構認定,但目前在雙十一的購物狂潮之下,得物忙着應對的,顯然是年輕人的購物熱情,以及由此衍生出的自營金融生意。
標題:從炒鞋到放貸,百億美金獨角獸又盯上了年輕人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88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