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米OV”的新战場:手機大模型

2023-10-26 18:40:06    編輯: robot
導讀 文丨劉俊宏 編丨王一粟 大模型重塑一切的風,吹到了手機行業。 在見識了大模型重塑IT基礎設施、營銷、辦公、自動駕駛等行業後,深陷於手機行業銷量和技術雙周期“低谷”的手機廠商們,急迫且高調地湧入大模型...

文丨劉俊宏

編丨王一粟

大模型重塑一切的風,吹到了手機行業。

在見識了大模型重塑IT基礎設施、營銷、辦公、自動駕駛等行業後,深陷於手機行業銷量和技術雙周期“低谷”的手機廠商們,急迫且高調地湧入大模型+手機的賽道。

走在前面的是華爲和小米。今年8月,華爲和小米先後宣布自家手機助手接入大模型。一時間,手機助手也擁有了類似ChatGPT一般的深度對話、自然語言理解以及編程能力。

然而,這樣依賴雲端的大模型部署方式,在使用上需要用戶等待太久,並且消耗大量帶寬和算力資源,對話也經常不流暢。

於是,在手機端部署大模型,形成端雲協同的大模型的方案,成了所有手機廠商們的一致選擇。

爲了把大模型塞進手機,OPPO、vivo、小米紛紛先後推出手機端十億參數級別的“輕量版大模型”。芯片廠商聯發科和高通也根據大模型的需求推出了更適合AI計算的手機SoC(系統級芯片)。

在11月即將到來的OPPO和vivo开發者大會後,“華米OV”們將再次在手機大模型上齊聚一堂。

如今,如何用好大模型的能力,雖然手機廠商還在初級階段,但已經在許多方向上有了共識,比如:如何壓縮模型、如何雲和端協同、如何在底層打通大模型和系統、應用的能力等。

在硬件進化多年之後,手機也再次走到了軟件定義手機的新節點,這更考驗手機廠商的研發實力。也正因爲如此,最近手機廠商也紛紛發布和升級自己的自研操作系統,以求在軟件體驗上勝出一籌。

可以預見,一波大模型?手機的新賣點就在路上,而隨着大模型對算力要求的提升,能否拉動起一波新的換機潮,把手機廠商們從寒冬中拉出來?

聚焦大模型

“華米OV”的新战場

中國的手機廠商們喜歡“抱團作战”,在進軍大模型上也不例外。

“華米OV”各就各位後,大模型在手機上的落地到底怎么樣?即將進入到“實踐檢驗真理”的時刻。

首先是近在眼前的vivo开發者大會。早在九月,vivo 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胡柏山就宣布即將發布自研大模型,並且會和新機一起跟大家見面。

不過,可能是“新聞太大,憋不住”,才一個月過去,vivo副總裁、全球AI研究院院長周圍,开始在微博上不斷“劇透”即將推出的大模型的信息和能力。

其中,即將發布的vivoLM(vivo大模型)一共分爲5個版本,按照參數量又分成十億(1B/7B)、百億(66B)和千億(130B/175B)三個級別。其中,7B的版本是vivoLM 將對外开放的版本。

在具體的能力上,大模型是很好的文本生成助理,同時也是很好的知識獲取入口。周圍認爲,“文本生成助理,除了普通的生文、總結、擴寫,它甚至能幫你寫SWOT分析。同時它也是很好的知識獲取入口,只要問對問題,它就可以用人人都能聽懂的語句解釋很多專業領域的知識,比你在搜索引擎裏淘金要高效的多,真正的‘旦用難回’。”

按照這個描述,大模型當下與手機的結合可能更接近一個智慧助手的形象。

10月11日,OPPO宣布基於AndesGPT大模型打造的新版AI助手——新小布1.0开啓了第一輪公測。

OPPO對手機大模型的應用展望,也是助理形象。“今天AIGC真的像一個人在跟你對話,這是最超出想象的一個體驗。所以,未來的手機一定是你的超級助理。”在關於AIGC和大模型技術的顛覆性上,OPPO高級副總裁、首席產品官劉作虎在近日的採訪中表示。

比起“OV”在11月的“趕場”,華爲和小米已經在各自的手機助手上开始了應用。

8月4日,在華爲开發者大會上,華爲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宣布推出大模型加持的全新小藝,更新的功能還是主要體現在智慧交互,能夠完成自然語言理解的設備控制、文案內容輔助、圖片二次創作等功能。

在小米這邊,8月14日小米开啓了小愛大模型的邀請測試,覆蓋大量手機機型和部分智能音箱。升級版的小愛具有理解上下文、更高質量的問答、生成式內容輸出等能力,基本上相當於把文心一言、訊飛星火這種大模型App的能力直接嵌入到了手機中。但與App不同的是,這種嵌入會更加底層,交互也更多種多樣。

大模型如何裝進手機裏?

把大模型裝進手機,猶如把大象裝進冰箱,有三步。

首先,手機行業雖然在大模型應用的具體架構和路徑上看法不同,但“雲端+終端”的協同設計思路已經達成了共識。

在數據中心,大模型動輒幾百億、上千億的參數,訓練時對應上萬張GPU的硬件需求,完整的大模型根本不可能塞進手機“消費級”的硬件裏面。

而純雲端的方案下,用戶在等待網絡通信的時間、雲計算傳輸時間、判斷反饋時間的疊加下,等待時間太長,體驗非常差。光是結合大模型的輸入法推薦詞的耗時都要長達兩秒,根本沒法用在實時聊天場景中,更別提在地庫、電梯、老辦公樓這些信號較弱的地點了。

再加上,想提供更多的智能輔助,勢必也會接觸到更多用戶信息。這些信息全上傳雲端,那么隱私等信息安全也無法保證,而就算信息安全能夠支持,這些信息全部上傳雲端,當前存量龐大的智能硬件所產生的天量數據,將對本就GPU硬件喫緊的廠商們帶來進一步的網絡帶寬、存儲等各方面硬件上的壓力。

正如高通高級副總裁Alex Katouzian所言,“隨着連接設備和數據流量加速增長,疊加數據中心成本攀升,(我們)不可能將所有內容都發送到雲端。”

如此一來,要想讓移動終端(手機)擁有大模型的能力,就勢必要在端側安排端側大模型來“接應”。

雲端和終端的分層,是端雲協同的第一步。

“模型訓練需要巨大的算力,一定都會在雲端進行。而手機端的應用,其實是推理。在推理的時候,模型可以只激活一部分的模塊、一部分的神經元來計算,”小米技術委員會 AI 實驗室大模型團隊負責人欒劍表示。

另外,雲端和端側的大模型具體的應用場景也有所不同。

例如在手機上可以執行一些簡單的任務,比如寫作、建議、文生圖等。另一些涉及到復雜的知識體系和實時性的信息,不太適合數據採集和學習的,例如訂票、訂酒店等操作,可以調動雲端的能力。

接下來,是改造手機SoC,在原本的硬件平台基礎上添加適合大模型的GPU、NPU(神經網絡處理器)、APU(加速處理器)等硬件。

在新款旗艦芯片上,針對大模型的搭載,高通和聯發科都有相對應的升級。例如在10月25日新鮮出爐的驍龍8Gen3上,NPU性能提升98%,並且還給了兩個低功耗的NPU單元。令人驚喜的是,驍龍8Gen3支持100 億參數的模型。這意味着,當前高通的新硬件裝下手機廠商們的大模型綽綽有余。

另一邊,與vivo和OPPO深度合作的聯發科,在其即將推出的天璣9300芯片上也集成了新的AI處理器。

不過,硬件上的升級還遠遠不夠。要想把大模型“塞進”巴掌大的手機裏,還需要對大模型“瘦身”。

在參數層面,手機廠商們普遍選擇十億級別的大模型落地。例如小米的13億、vivo的10億和70億、OPPO的70億等。參數量的減小,有效降低了大模型在側端佔用的存儲空間,避免了千億級的大模型,光是參數就要佔據幾百G存儲空間的尷尬。

在參數精簡後,廠商們還需進一步調整模型,來讓小參數同樣能得出大參數的結果。

以華爲的全新小藝爲例,小藝是在華爲盤古大模型的基礎上,針對終端消費者場景構建並精調的對話模型。在調整中,小藝重點學習了終端消費者可能產生的數據,如對話、設備操作,購物、喫穿用度等生活常識。在針對學習讓大模型“專精”後,華爲在prompt(提示詞)和輸出格式做了逐字分析和壓縮,最終實現推理時延減半。

另一邊,當前的量化技術也在推動大模型變小。例如將模型從 FP32 縮小到 INT8。所謂 FP32,是一種單精度浮點數,可以表述小數點後 7 位,相當精確,但是運算开銷較大。INT8 就是 8 位整數,只佔用 1 個字節,運算开銷較小。這個過程,可以理解爲把原本精細的計算部分模糊化,量化操作讓端側的大模型無需達到雲端的“盡善盡美”,也能給出合理的答案。

端雲協同、硬件升級、大模型壓縮,經過這三步,大模型基本就可以合格的裝進手機中。

但實際上,大模型真正跟系統和應用結合才剛剛开始,一個軟件驅動行業的新周期漸露曙光。

抓住大模型,抓住

下一輪手機銷量排位賽

大模型進入手機,來自手機軟件能力的升級,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參考vivo大模型負責人周圍在微博的“劇透”。在大模型的用處中,vivo分爲自然語言處理、圖像處理、推薦系統、人工智能安全、自動化決策和模型訓練優化五個大類。

對於手機廠商布局端側大模型的動作,欒劍表示:“首先我覺得從手機廠商來說,一定會探索這種可能性。如果不探索的話,未來有可能在這個領域落後”。

而在用戶側的感知上,以生成圖像、圖像識別的圖像處理和商品推薦、音樂推薦的推薦系統爲例,大模型的加入,將給智能手機帶來智能化的新高度。

前者可以對應當前手機的AI優化攝影功能。區別於之前妙鴨相機這種小程序,大模型接入後的攝影將不再局限自動P圖、建議拍攝位置等功能,可以實現自然語言調整圖片內容,甚至還能建議你,自拍擺什么姿勢最好看。

而後者推薦系統將有望打破音樂、購物、出行、餐飲、長短視頻等一系列APP的“封閉”壁壘,實現不需要打开對應APP就全方位接收推薦算法。

這樣一來,大模型或許將改變APP的“勢力割據”,重塑應用軟件的生態也不是沒有可能。

更爲關鍵的是,大模型將會和手機廠商自研的操作系統深度結合,提供系統級的體驗。

而手機軟件體驗上的差異,將解決當下手機廠商“硬件大同小異,只能外觀找不同”的同質化問題。

消費者挑選更智能的手機,將不需要看評測、對比拍攝樣張、看跑分、看溫度表現等等產品之間的細微差別。大模型的PK,手機產品將直接表現爲“智力水平”的高低,這也正是爲何手機廠商們當前开始熱衷大模型“打榜”的原因之一。

從AI 定義汽車,到AI定義手機、PC,大模型的注入將在一定程度上重塑手機市場的銷量格局。

當前手機廠商們“下餃子”式的入局大模型,還只是個开始,後續應用落地、模型迭代、優化體驗等環節,眼見着將成爲手機行業玩家們的新一輪“無限遊戲”。

而來自軟件層面“看得見,摸得着”的智能化體驗,也將對過去手機發布會關於“攝像頭如何來之不易”、“性能參數又贏蘋果”、“手機殼材質太極限了”這些內容的大侃特侃,注入全新的內容活力。

更重要的是,大模型倒逼手機算力的提升,也將帶來一波換機潮。

過去,因硬件配置過剩,出現了一台手機用5年的“手機釘子戶”,大模型的升級體驗或許將給其一個無法拒絕的換機理由,從而爲手機行業帶來銷售層面的增長。

       原文標題 : “華米OV”的新战場:手機大模型



標題:“華米OV”的新战場:手機大模型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81956.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