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體壇播報
科技之手點燃夢想之火
——訪杭州亞殘運會主火炬手徐佳玲
22日晚的杭州第4屆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开幕式點火儀式上,最後一棒火炬手、殘疾人遊泳運動員徐佳玲登上主火炬台,在萬衆矚目中將火炬“桂冠”從右手換到左手——她的智能仿生手中,點燃了本屆賽事的主火炬。
“其實我是通過新聞才知道我是最後一棒的。”在开幕式彩排前,徐佳玲已經在研發企業浙江強腦科技的幫助下,與智能仿生手磨合了一段時間,並已經可以不錯地控制它了。
“之前有工作人員通知我說,我是开幕式的內場火炬手,但我並不知道自己是第幾棒。”直到在新聞中看到了开幕式總導演沙曉嵐透露主火炬的點燃方式,徐佳玲才意識到,一直在與智能仿生手磨合的自己將承擔最後一棒。
“當時就覺得這么重要的任務給到我,自己非常榮幸。”徐佳玲說。
據介紹,智能仿生手主要由仿生手和接受腔兩部分組成,通過傳感器來獲取用戶的肌電和神經電信號,並做出動作,用徐佳玲的話說,這叫“用意念控制”。“其實我本來已經習慣截肢後的生活了,但是智能仿生手可以讓我雙手來抓握火炬,點燃聖火,在生活中也很方便,拿水杯,擰瓶蓋都是可以的。”徐佳玲說。
开幕式上看起來極具科技感的智能仿生手,其實還經歷過外觀設計的改進。“一开始,我們給徐佳玲做了一個膚色版的手和接受腔,爲了使得整體視覺呈現更有科技感,團隊給她更換了深空灰的手以及碳纖維材質的接受腔,她也表示非常喜歡。”浙江強腦科技智能仿生手工程師團隊透露。
“我這個假肢非常酷炫!”徐佳玲的語氣中透露着开心和自豪。
採訪時,徐佳玲开朗樂觀的言語時常讓人忘記,我們在討論的這件“酷炫”高科技產品,正穿戴在她稍有缺憾的左臂上。
2006年,4歲的徐佳玲遭遇車禍,左臂不再完整。兩年後一次偶然的機會,母親發現徐佳玲喜歡在遊泳館玩水,便考慮送她去學遊泳試試。
教練認爲徐佳玲可能是練遊泳的料子,再加上當地殘聯的推薦,徐佳玲在家鄉寧波訓練了6年,順利進入了浙江省殘疾人遊泳隊,又隨國家隊出徵2016年裏約殘奧會。
在裏約,年僅14歲的徐佳玲作爲當時中國代表團最年輕的參賽選手,斬獲1金2銅,可謂“出道即巔峰”。此後,她又在2018年雅加達亞殘運會攬下7金2銀。盡管在之後的東京殘奧會經歷了低谷,但徐佳玲如今的心態已十分沉穩。
“在裏約拿到金牌的時候,可能一路太順風順水,當時感覺站上領獎台也不是太難的事情,東京的時候一次都沒能登上領獎台,還是會有失落,但是也是有所預料,因爲那時候確實狀態不太好。”徐佳玲說,“現在的心態更多的是好好訓練,然後順其自然。”
不僅是开朗樂觀,徐佳玲還常常在交談中展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
早在裏約殘奧會時,時年14歲的徐佳玲就在採訪中說:“我覺得我的生活很精彩,一點不比身體健全的同齡人差。”
7年過去,回望一路成長的歷程,徐佳玲的青春確實可以用“精彩”來形容。
除了耀眼的比賽成績,徐佳玲在有限的假期裏也喜歡出去旅行,再加上隨隊在海外訓練、比賽,讓她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了寶貴的回憶。
徐佳玲目前還是北京體育大學“冠軍班”的一名學生,她的專業是運動訓練學。“能重回學校還是蠻开心的。”過去近十年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遊泳訓練的徐佳玲說,“在大學讀書既能學到知識,又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從事的專業,我覺得這樣的機會很好。”
如今,徐佳玲又成了亞殘運會主火炬手,借助科技的力量,在萬衆矚目中點燃主火炬,也照亮了自己的青春。
隨着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像智能仿生手這樣的設備、裝備幫助殘障人士彌補了身體的缺憾,點燃了逐夢的信念。但在徐佳玲看來,“平等”二字,對於殘障群體來講,或許與科技的輔助同樣重要。
“我個人覺得,不希望大家用一種憐憫的、想落淚的心態去看待我們。我們能夠站在亞殘運會的賽場上,和任何運動員都一樣,是努力訓練的結果。可能我們訓練是會比較辛苦,一开始會比較艱難,但我們還是希望大家能用平常心來對待我們。”徐佳玲說。
(新華社)
海量資訊、精准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標題:最後一棒!主火炬手和她的“手”都不簡單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80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