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5萬不舍得打車”,並非年輕人變得“摳門”

2023-10-17 18:10:12    編輯: robot
導讀 ▲消費者在中免集團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購物。圖/新華社   近日,《南風窗》雜志一篇“月薪5萬,不舍得打車”的報道,在社交平台上引起熱議。   據報道,金曉(化名)曾是金融專業人士,後來轉爲獨立行業報...

▲消費者在中免集團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購物。圖/新華社

  近日,《南風窗》雜志一篇“月薪5萬,不舍得打車”的報道,在社交平台上引起熱議。

  據報道,金曉(化名)曾是金融專業人士,後來轉爲獨立行業報告撰稿人,每個月收入5—6萬元,太太也是高薪人士。然而,他的代步車僅爲10萬元左右,且外出一般不駕車,而是步行或騎行;他從不在外購买咖啡、飲品,而是自制,自己每天到市場买菜做飯;即使是見多頂尖的行業大佬,也是頂着一頭自剪的頭發前去......

  這種“去高溢價”型消費方式頗有代表性,正成爲當下年輕人的新生活範例。但這當然不是因爲這屆年輕人开始變得“摳門”了。

  曾經,從直播帶貨促銷到網友分享“種草”,消費在我們的生活中佔據了很大一部分比重。隨着現代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們的消費力不斷增強,消費習慣也發生了變化,开始追求高品質生活,开始享受一瞬間“剁手”的快樂。

  但最近,在“去高溢價”的新風潮下,年輕人的社交平台上,類似“低消費研究所”“消費主義有效抵抗”“下單前冷卻小組”等小組接連出現,勸退各種不理性消費。

  不再過度追求衣食住行上的“輕奢”體驗感,而是降低物欲,把錢花到“悅己”的刀刃上。這樣的轉變,是因爲人們對消費的看法發生了變化。

  隨着互聯網的興起,短視頻、自媒體日益蓬勃,各大網購平台也花樣不斷,“雙十一”“雙十二”“618”等購物節層出不窮。在這種互動性強的推銷過程中,人們的購物欲也在被不斷放大。

  追求即時快樂的背後,人們有時也難免掉入消費主義陷阱:東西买到手之後,才發現不需要此類商品;初見時特別喜歡的物品,用了兩天就置之高閣;一時衝動手癢清空購物車,才开始有點後悔……

  法國思想家鮑德裏亞曾經說過,“消費塑造着人,也奴役着人”。有時,人們對所謂“高品質生活”和“輕奢感物品”的追求,其實只是商家精心包裹的營銷手段。激情下單了許多並不需要的物品後,卻並不總會感到滿足,甚至會因爲“越級消費”反而陷入一種迷茫。

  於是,一些年輕人开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內心,更加注重自己真正的需求,給心靈減負,試圖過上一種去掉“高溢價”、獲得高性價比的生活。

  但這並不意味着年輕人开始變得“摳門”,想要开始節衣縮食,過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而是調整自己的消費習慣,對某些物品附帶的身份價值祛魅,從而更好地選擇自己真正喜歡和需要的物品。

  於是,我們看到,一些年輕人會花幾千元买演唱會門票,而各類拼團APP、臨期超市、採購批發平台等也會成爲年輕人淘貨的熱土。

  消費能愉悅心情,提高生活質量,也能刺激生產,拉動內需。但若把消費上升到“主義”的高度,則大可不必。

  年輕人开始追求高性價比生活,其實是提醒我們,應該審慎衡量物品和人的關系,讓物品更好地服務於人,擺脫消費主義的“奴役”,進入一種更加舒適悅己的新生活。

  撰稿 / 吳珮如(大學生)

責任編輯:劉光博



標題:“月薪5萬不舍得打車”,並非年輕人變得“摳門”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77270.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