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麻吉編輯 | 劉景豐
8月27日,一年一度的港姐選拔總決賽在香港將軍澳電視城落下帷幕。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TVB電視台特意綜合過去50年港姐冠軍的參賽片段,生成了首位AI女司儀陳婉嫣,並且通過AI技術讓佳麗與多年後的“老年版自己”對話。
就連當天的對答問題,也由AI自動生成。港姐,是香港時尚界最有代表性的符號之一。這一次,經典的時尚符號开始嘗試與科技擁抱。
雖然港姐+AI的組合看上去象是蹭熱點,但香港科技行業對人工智能的關注度空前提升卻是顯而易見的。這可能是當下香港變化的一個縮影:從6萬高端人才湧入香港,到大力引進AI企業,甚至在高校也全面擁抱AI——有着古典氣質的香港正走出傳統金融、地產和時尚之都的標籤,迎接AI科創帶來的變革。
今年,能明顯感覺到,從香港政府到各大高校,都在以更熱烈的姿態擁抱AI。
有香港AI行業人士告訴霞光社,香港自身有着多重獨特優勢,在發展AI產業方面充滿潛力,在加強創科發展的多重舉措推動下,香港AI產業生態圈近年持續完善。
不過,相比大陸北上廣深等城市,香港在AI的基礎設施以及AI應用上,都尚有差距。擁抱AI科創的香港,能否在新的AI競爭時代殺出重圍?值得拭目以待。
9月1日,开學季來臨。香港的各大高校也迎來一個新的變化。
近日,包括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已經开始陸續向教職員或學生开放使用ChatGPT服務。
此前,關於如何合理利用人工智能工具的爭論從未停止。以頂尖大學香港大學爲代表,一度禁止在課堂作業、課業和評估任務中使用ChatGPT等人工智能內容生成工具。
圖源:Unsplash
但港大在8月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從9月新學年开始,將允許在大學教學中納入ChatGPT和圖像生成器Dall-E等人工智能工具,且學生也可以免費使用這類工具。但與此同時,每個用戶只能使用 20 個提示,以防止學生账號被外界濫用,而港大將提供培訓、在线課程和其他資源,以確保這些工具得到有效使用。
其他多所大學也同步設立了“使用條款”,例如規定僅限工作研究用途、引入抄襲偵測軟件、增訂誠信條文等,防止出現濫用現象。
香港大學副校長Ian Holliday表示:香港大學支持 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並認爲人工智能素養對教學至關重要。“我們的目標是使我們的教師和學生不僅具備人工智能素養,而且成爲开發GenAI巨大潛力、造福人類的領軍人物。”
而更早鼓勵學生使用生成式AI工具的香港科技大學,則在今年3月時,就已撥款一千萬港元,設立“教育及生成式人工智能基金”,鼓勵教職員在課程中使用生成式 AI技術,推出HKUST ChatGPT供大學成員使用,並設立工作小組,制定及定期檢討使用生成式 AI的機制。
此外,香港還通過公帑資助等形式着力推動中小學及大學STEAM學科教育。
所謂STEAM,是科學(Science) 、科技(Technology) 、工程(Engineering)、藝術(the Arts) 及數學(Mathematics)幾門學科的首字母縮寫。STEAM教育的重點,則是強化學生在科學、科技及數學教育各學習領域及跨學習領域的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以配合香港發展創科的長期目標。
近年,香港在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目標下,开始聚焦AI產業的發展和應用。
在ChatGPT掀起新一輪熱潮之前,AI技術就已經被逐步應用於香港的金融、醫療、旅遊、零售、教育等行業。
不少銀行在多年前就已开始使用聊天機器人,可24小時回復客戶的查詢消息,提升溝通效率。香港金管局一項針對銀行業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受訪的零售銀行中,接近90%已經或計劃採用人工智能經營業務。
部分旅遊公司也通過聊天機器人提供旅遊咨詢服務,包括預定機票、酒店,並通過數據分析爲旅客提供行程建議等。
而在醫療領域,AI模型輔助診斷和藥物研發的嘗試也已展开,甚至在一些香港醫院和醫藥公司落地。
在霞光社最近於香港舉辦的SparkHub线下活動上,羅氏制藥(香港)信息技術合夥人Hans Lim就表示,羅氏制藥目前正借助AI來提升其診療水平。例如,在藥物設計階段,利用AI模擬和預測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加速藥物篩選過程;在臨牀試驗階段,借助AI分析臨牀數據,識別潛在的治療風險;通過分析地理信息和疾病傳播模式,更好地規劃醫療資源分配;通過醫療數字化、患者熱线以及RocheGPT,提供更好的醫療支持和咨詢服務等。
谷歌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隨着各行各業加速數字化,越來越多香港企業應用AI及ML(機器學習),52%受訪初創企業正計劃投資發展相關技術。
但總體來看,AI技術應用在香港仍處於起步階段。
“我認爲AI在香港各行業的應用才剛剛开始。相比內地而言,在AI等新技術的應用上似乎相對滯後一些。”思連科技創始人兼CEO康通博提到,在以人工智能爲技術支撐的人臉識別和動態交通規劃方面,“內地已經有了不少嘗試,但在香港這方面的應用還比較有限。”
在Tortoise 2023年發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指數》中,通過對AI領域人才、基礎設施、運營環境、研究开發、政府战略及商業等多個維度的綜合評估,香港在62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32,顯示仍有不少發展空間。
金融、貿易、地產等,一直被認爲是支撐香港經濟發展的傳統支柱行業。近年,隨着傳統行業無法支撐促進經濟增長的目標,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成爲香港加速轉型的關鍵。
香港的創新科技發展起步較晚,但近年卻備受重視。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上任初期就喊話:“沒科創,沒未來”。
香港一直以擁有健全的法律和金融體系,奉行簡單稅制及低稅率等優勢而成爲全球理想的營商地,其經濟自由度和競爭力位居世界前列。而在發展科創或AI產業方面,香港領先的學術科研能力是優勢之一。
圖源:Pexels
在一份由AMiner發布的2023年《全球人工智能創新城市500強分析報告》中,中國香港則以86.94的創新指數位列全球人工智能創新力城市排名第11位。這一創新指數,基於AMiner對2013-2022年間頂級人工智能領域期刊和會議的所有出版物的分析,並從論文指數、學者指數、機構指數和國際合作指數四個維度按照權重計算得出。
相比香港在Tortoise《全球人工智能指數》中的排名,在這份AMiner發布的更爲聚焦學術領域的報告中,香港的排名要靠前得多。
實際上,香港的AI研究能力,在國內早已盡人皆知。2014年,人工智能專家、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創辦商湯科技,如今已躋身亞洲最大的人工智能企業。湯曉鷗的學生,更是在人工智能領域遍地开花。
從2017年开始,香港投入逾1500億港元,遵循增加研發資源、匯聚科技人才、提供創投資金、加強科普教育等八大方向推動香港科創發展。
去年12月,香港特區政府在《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中,明確了科創發展的四大方向:完善創科生態圈,推進香港“新型工業化”;壯大創科人才庫,增強發展動能;推動數字經濟發展,建設智慧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做好連通內地與世界的橋梁。
生態、人才、應用和借力內地,香港在發展AI上的思路,日漸清晰。
爲進一步加強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香港特區政府發布的2023-2024年度財政預算中提到,將預留30億港元推動相關建設,引進人才及科研團隊等。不論是在基礎建設和資金投入,或是吸引企業和人才方面,都向科創產業傾斜,以“全速引領香港實現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愿景”。
具體來看,在2022年施政報告中,明確了一系列吸引科創企業和人才的具體措施,包括成立“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專責引進世界各地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等產業高潛力重點企業,並制定針對性的企業落戶和人員配套安排等。
在基建設施方面,除了已設立的香港數碼港和香港科技園,供科技公司低成本入駐,由政府提供租金補貼和財政補助外,還計劃建設港深創客園,聯同“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及50 億元“策略性創科基金”,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等產業的優秀企業和人才落戶香港。
圖源:香港科技園網站
去年10月,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曾表示,在過去一年,園內的AI科企急增一倍至逾200家。這些企業利用AI技術協助不同企業解決困難,包括利用AI成功研發新藥、以AI語音技術取代傳統人手、監察銀行前线人員銷售等,令企業成本大減、提升效率。黃克強認爲,AI將在數碼經濟發展中擔當重要角色,爲香港未來經濟發展打下重要基石。
AI企業的快速湧入,讓香港的人才壓力开始凸顯。
Equinix發布的2022年《全球科技趨勢調查》顯示,相比亞太其他地區,香港具備AI及機器學習技能的人才(32%)正面臨更顯著的技能缺口,而香港的IT決策者預計AI及機器學習的人才短缺情況將會繼續加劇(34%)。
隨着去年底香港宣布多項人才引進計劃,並進一步放寬本地企業引入人才的條件,不少創科人才也借此機會來到香港。其中,就包括在此間從北京來到香港發展的思連科技創始人兼CEO康通博。
思連科技主要從事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在能源與節能領域的研究與應用。他表示,今年以來,自己身邊不少科技領域尤其是人工智能行業的朋友,都已成功申請香港人才引進計劃。
“我才來香港不久,和團隊會盡快完成調研,如果一切順利,年內會在香港注冊一家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公司。”康通博說,“未來,或許和來港的老朋友有機會一起合作,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在香港的發展。”
人工智能的發展需要算法、算力和數據的緊密結合,而真正釋放其在更多領域的應用潛能,需要基於完善而豐富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數字商務SaaS平台CINNOX CEO兼創始人Peter Chan認爲,“香港有進步的科技研究設施和專業人才,這爲开發和應用先進的AI算法提供了可能。而從數據層面來說,香港的數據集市非常豐富,從金融交易到社交媒體,數據的可用性爲AI的訓練和應用提供了豐富的資源。”Peter Chan說,香港的AI應用已經在金融、醫療、零售等多個領域得到實踐,並且這些行業對AI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
他舉例說,CINNOX目前做的就包括打破數據孤島,希望通過將AI和數據分析深度結合,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數據,實現智能融合,從而推動業務的增長和創新。
但從搭建完善產業生態圈的角度來講,香港AI產業的發展仍然面臨不少挑战。
Peter Chan舉例說,對於大規模數據的處理和分析,香港仍需要進一步提升其算力,可能需要更大的投資和基礎設施支持。而數據隱私和保護問題也需要嚴格規範,以確保AI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圖源:Pexels
算力是支撐AI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之一,而在2023至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已經做出了相關規劃。其中提出,將對在香港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進行可行性研究,向本地大學和研究機構、相關政府部門及業界提供人工智能超算服務,從而加強本地研發能力及發展相關產業生態圈,加速香港在人工智能產業和相關研發的發展。
此外,人工智能研究成果落地轉化爲有效的生產力,更少不了與產業鏈和市場的結合。
在推動科技創新產業方面,香港除了吸引企業與人才,也着力推進“再工業化”。具體舉措包括設立先進制造中心,以創新科技推動制造業升級轉型;並計劃在香港引入更多智能生產线,目標是在5年內將智能生產线由目前的約30條增加4倍至超過130條;以及加強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助力企業轉向智能生產等。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在原本制造業、服務業基礎的多年積累之上,同步向“智能化”轉型,將與香港在應用成果轉化和高端生產能力方面形成良好的疊加效應,進一步填補香港在產業中下遊方面的不足。
香港科技園公司行政總裁黃克強曾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針對一些硬科技企業和高端制造業,香港設立先進制造中心,初創企業可以先在香港進行小規模的原型制造和測試,待生意模型跑通後,再到內地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制造。
而大灣區內各城市的優勢不同,將爲區域內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強大競爭力。例如,深圳和廣州同爲全國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其中深圳具備通信產業基礎,發展側重智能芯片、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還擁有AI產業從基礎層、技術層到應用層的多家行業頭部企業;廣州則側重工業和商貿等領域。而大灣區內的佛山、東莞、珠海等城市也發布過發展人工智能的相關政策。
“我認爲AI的潛力還遠遠沒有被完全挖掘,需要更多的創新和實踐來發現新的應用場景。”Peter Chan說,“香港作爲全球領先的金融和商業中心,自身有着多重獨特優勢,在發展AI產業方面充滿潛力。”
如果放眼整個中國市場,AI產業的前三依然被北上深三座城市牢牢佔據。北京勝在豐富的高校學術資源,強於技術;上海勝在工業發達,有多元的場景應用;而深圳則介於兩者之間。除此之外,杭州、成都、蘇州也憑借智能制造、自動駕駛等產業漸漸在AI大潮中趕了上來。
對於缺乏場景、缺乏基礎設施又錯過了先發優勢的香港來說,發展AI實屬壓力不小。
但長遠來看,隨着香港對創科領域的大力投入和與大灣區的優勢互補,AI產業的潛力仍然有待釋放,或可拭目以待。
原文標題 : 香港,在AI時代着急了
標題:香港,在AI時代着急了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64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