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模式”關鍵是能落地

2023-08-04 18:10:13    編輯: robot
導讀   高源   爲給未成年人營造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國家網信辦就《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公开徵求意見。其中提出,將全面升級“青少年模式”爲“未成年人模式”,推動模式覆蓋範圍由A...

  高源

  爲給未成年人營造安全健康的網絡環境,國家網信辦就《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徵求意見稿)》公开徵求意見。其中提出,將全面升級“青少年模式”爲“未成年人模式”,推動模式覆蓋範圍由APP擴大到移動智能終端、應用商店,築牢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三重防线”。

  近年來,爲找到青少年上網最優解,相關治理力度一直不小,“青少年模式”已成爲互聯網產品的標配。但不得不承認,由於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行業標准,各平台建設水平也參差不齊,很多平台雖邁出了“技術把關”的第一步,可實際效果卻名不副實。除了模式入口隱蔽、程序繁瑣,且不具備強制性外,有的平台一邊對使用時長、觀看內容等作出限制,一邊又暗戳戳地在充值、打賞等方面留口子。與此同時,不乏平台將“青少年模式”簡單理解爲“幼兒模式”,开啓後滿屏都是動畫片、拼音字母等,顯然走向了另一種極端。可以說,這樣的“青少年模式”既不管用,也不符合相關用戶的實際需求,升級更加細化、更具針對性的保護措施,是家長們的普遍心愿。

  從“青少年模式”到“未成年人模式”,劃分年齡區間、提供分齡服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如果說,細化年齡分層是爲了讓“合適的內容匹配合適的人”,那么此次升級的“三重防线”,則相當於進一步向前延伸了治理鏈條。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青少年模式”推進的一大難點,就在於如何精准識別未成年人身份。用戶提供真實信息的自覺性難以保證,而每個應用都引入人臉識別,又帶來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將相關模式引入硬件設備及應用商店,實現端口前移,顯然也是從源頭落實保護工作的關鍵一環。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離不开監管給力與平台建設,而作爲重要的監護主體,家長負責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調研報告顯示,2021年开啓“青少年模式”的未成年人及家長佔比均不到五成,相當一部分家長缺乏使用意識,直接或間接成爲了防沉迷的“木桶短板”。從本次升級可以看到,無論是“從未成年人模式退出時,需要家長進行驗證同意”,還是“在規定使用總時長的同時,爲家長提供豁免操作”,都是在強化家長責任。技術升級很難解決全部問題,也無法取代家長的積極引導。擔起分內之責、不做保護短板,孩子健康觸網的“最後一米”才能平穩落地。

  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達1.91億,觸網低齡化趨勢不可避免,“護網”精細化舉措必須跟上,共同築牢未成年人網絡防线,他們才能在網絡世界收獲更多善意與美好。



標題:“未成年人模式”關鍵是能落地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45779.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