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未
原創:深眸財經(chutou0325)
沒有預期盈利計劃的“吞金獸”失去了他的依靠,資本不再信任商湯。
投資五年、歷經多次減持,阿裏最終清倉了AI巨頭商湯科技。7月21日,港股上市公司商湯-W發布公告稱,收到阿裏巴巴的全資子公司Taobao Holding Limited通知,其已經有序出售所持有的商湯的所有B類股份。這意味着阿裏選擇退出曾經投資多年時間的商湯科技。
即便商湯在減持後表示,對公司業務、運營以及與合作夥伴的業務合作安排並未受到影響。但這份公告拯救不了投資者失去的信心和下滑的股價。
發布阿裏減持公告當天,商湯報收1.72港元/股,今年以來股價跌幅爲22.52%,最新總市值僅爲576億港元。
實際上,商湯失去的不止阿裏。2022年5月,商湯第二大股東軟銀集團开始減持套現。不到一年的時間,軟銀集團三次減持套現商湯,持股比例也從18.02%降至15.99%;商湯的另一大風投股東軟銀集團也於2022年12月以及2023年的2月、3月、4月多次減持商湯股票,持股比例從17.97%降至13.95%。
今年上半年,商湯乘着大模型的東風,憑借“商湯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四月份股價回暖至3.7港元/股,雖離峰值的9.7港元/股還相差甚遠,但也透露着積極信號。
商湯爲何失去了資本的信任?
01
無非是爲了賺錢
宏觀上來看,美聯儲加息周期結束後,資本重新評估風險撤離後是正常邏輯。可微觀上來看,5年虧損430億的商湯,也有自身的原因。
從大環境來看,商湯遭遇資本減持本是正常現象,今年的AI概念股都不太好過,比如三六零、劍橋科技、昆侖萬維等概念龍頭股同樣遭遇減持。
AI概念股遭減持和世界經濟息息相關,當美聯儲加息周期接近尾聲時,科技企業的估值就會面臨重估。
2023年,加息周期接近尾聲,又撞上了ChatGPT的熱度,以商湯、科大訊飛、寒武紀等爲主原生AI企業大漲。但在短短幾月間,投資人出現了分化,由於過去兩年市場的復雜性和避險性,投資機構更爲謹慎,像AI這類高投入長期主義的行業,使得投資機構產生畏懼心理,所以對於盈利能力弱的企業更爲謹慎。
盈利能力弱,是商湯根深蒂固的問題,也是失去資本信任的關鍵。
自2019年起,商湯每年交出的年報還未“及格”過,均是虧損狀態。2019年,數據顯示,2021年,商湯集團實現營業收入47億元,同比增長36.4%,經調整虧損額爲14.2億元。
據公开數據,2018年至今,商湯累計虧損達到了438億元。
拋出去的錢、看不到的回報,使得資本對商湯的未來成長性堪憂。
從2018年至2021年,商湯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爲8.49億元、19.16億元、24.54億元和36.14億元,研發費用佔當期總收入比重分別爲45.9%、63.8%、71.3%和76.89%。2022年,商湯科技的研發开支進一步提升至40.14億元,同比增長11.07%,研發費用率達到了105.38%。
把研發和營收合並來看,2022年商湯科技的總營收減少了,研發費用卻還在提高。
2022年商湯總營業收入38.09億,同比減少18.97%,研發支出4.14億,同比增長11.07%億。商湯的研發投入越來越高,回報越來越少,燒了五年錢營收還未有改善,資本怎么能不急呢。
虧損是一面,搖擺不定的業務則是另一面。
商湯科技的搖擺不定表現在,哪有風口就跟哪走。在公司發展策略上,商湯做過許多嘗試,從TOB到TOC、TOG,積極开拓客戶,從智慧醫療、智慧城市到,商湯把當下AI熱門賽道都收入囊中。
只是,除了智慧城市外,商湯新开拓的業務都算是淺嘗輒止,在行業賽道中優勢並不大,過於繁雜的業務也讓商湯浪費了許多時間,在與時間賽跑的AI行業中,商湯可謂是得不償失。
具體來看,商湯科技有四大業務板塊: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汽車、智慧商業。此前,商湯近90%的營收來源於智慧商業和智慧城市。
對比2021年,商湯2022年業務結構發生了明顯變化。商湯此前依賴的智慧商業和智慧城市收入下滑,智慧生活和智慧汽車的份額後來者直上。
商湯智慧商業客戶、單客戶收入、業務收入紛紛下滑,業務收入同比下降25.2%。在智慧城市板塊,盡管服務客戶數量同比有15.7%的增長,但這項業務收入同比下滑48.8%。
主業務下滑背景下,智慧生活、智慧汽車兩個板塊雖沒有撐起商湯整個公司營收,但保持了正向增長。
由於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的不斷攀升,智能化配置正日趨成爲車企差異化競爭的關鍵領域之一,商湯汽車業務开始增長。2022年,商湯智能汽車板塊實現收入3億元,同比增長59%,佔集團總收入的比例由去年的4%提升至8%。
智慧生活業務則是商湯上漲最快的業務。
從財報上來看,商湯智慧生活的收入提高,主要源於AIGC應用的新業務。AIGC應用所屬的智慧生活板塊,在去年實現收入同比增長129.9%至9.6億元,佔同期總收入的25.1%,較2021年提高16.3%。
02
同病相憐的AI“四小龍”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這句俗語道盡了AI行業的現狀。
AI不僅投入成本高、周期長,還遵循着“快魚喫慢魚”的商業准則,研發成果慢人一步就可能前功盡棄,比如曾站在話題中央的“AI四小龍”,除商湯有點動靜外,其他的“三小龍”悄聲無息。
至於四小龍的困境,原因主要還是與商業化落地遭遇瓶頸有關,或者更直白的說,雲從、曠視、依圖用於和商湯一樣的問題——變現能力不足。
雲從科技2022年總營收5.26億元,同期下降51.06%;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8.69億元,虧損幅度較上年的6.32億元擴大了2.37億元。
雖曠視和依圖沒有公布近期的數據,但從過往的財報中虧的也並不少。曠視科技的最新一份招股書則顯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累計虧損超165億元;依圖科技的上一份招股書財務信息更新至2020年上半年,三年半報告期內累計虧損超72億元。
受限於投入高、盈利難的困境,政府支持往往是AI企業和計算機視覺行業最好跑通的道路,所以在早期AI“四小龍”多是以ToG端業務爲主。比如商湯佔比較大的智慧城市業務,包括城市方舟SenseFoundry產品等,還有雲從的數字城市相關業務。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顯示,國內計算機視覺服務的需求主要來自安防、政務、制造、零售等幾個行業,AI公司收入主要來自爲上述行業的企業提供智能影像監控、設備運維及檢測等服務。
但ToG端市場有限,且業務周期冗長,何況智慧城市、智慧安防等業務競爭激烈,市場集中度較高。
2022年,商湯科技(市場份額23.1%)連續五年居於榜首,隨後是海康威視(8.3%)、創新奇智(8.1%)、曠視科技(8.0%)、雲從科技(3.3%)、智慧眼科技(2.2%)。中國計算機視覺AI市場前六名佔據了整體市場53%的市場份額。
最近兩年來自政務、零售行業需求增長低於預期,直接影響了AI四小龍的智慧治理及智慧城市業務收入。比如計算機視覺行業規模也已开始縮水,據IDC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軟件2022年市場份額》報告,計算機視覺AI市場規模123.0億元,同比縮減19.1%,成爲降幅最大的細分市場之一。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to C業務明顯不足,而這都直接限制着業務的增量,難以保持可持續發展,並且業務的可控性弱,容易受到政策等因素影響。
像商湯還曾推出的AI下棋機器人—“元蘿卜”,一個下棋機器人。作爲商湯首款面向消費者的產品,但銷量卻未達預期,發售之初天貓預售訂單量僅200多。
03
大模型不是AI“護身符”
從今年商湯的動向來看,圍繞大模型做商業化落地是主要战略規劃。
ChatGPT 3的誕生引發了企業競逐大模型的浪潮,作爲原生AI企業商湯動作較快的企業之一。4月10日,商湯在技術交流會上發布基礎大模型“日日新SenseNova”,依托AI大裝置SenseCore實現“大模型+大算力”的研發體系。
曠視、雲從也是如此,大模型是重點發展战略。
2月10日,曠視研究院基礎科研負責人張祥雨表示,目前曠視已經开放相關底層技術,並圍繞通用圖像大模型、視頻理解大模型、計算攝影大模型和自動駕駛感知大模型四個方向布局。5月18日,雲從發布“從容”大模型產品。
依圖科技則遠離了這一波“大模型熱”,自上市失敗後,依圖科技便悄無聲息。
自身造血不足的雲從,選擇籌錢做大模型。雲從科技董事長兼總經理周曦認爲只要投入到位,算力門檻並不是不可逾越,“一定要投一二十個億來做這件事”。
在“從容”大模型發布前,雲從科技拋出了定向增資計劃。公告稱,欲爲“行業精靈”大模型研發項目,募集資金不超過36.35億元。
和其他廠商相比,雲從科技的入場時機偏晚,當市場已經湧現各種行業模型時,雲從科技的項目才剛开始籌備。
近日,雲從科技宣布推出雲從行人基礎大模型,該模型使用了超過20億的數據。目前,該技術已廣泛應用於礦山、建築工地以及特殊場所的安全布控,監控作業人員穿戴合規,姿態行爲等異常和違規行爲。
另外,商湯推出了對標ChatGPT的大語言模型“商量SenseChat”、AI文生圖創作平台“秒畫SenseMirage”、AI數字人視頻生成平台“如影SenseAvatar”。6月,商湯聯合上海AI實驗室聯合香港中文大學、復旦大學等又發布了千億級參數大語言模型“書生 浦語”(InternLM)
對於還在“流血”的商湯來說,更值得探討的是一個擺在面前的問題:大模型能否緩解商湯亟須盈利的窘迫?
實際上商湯更想用大模型賦能自己四大板塊的業務,而非與第一梯隊競爭大模型。
這一點在商湯的財報中也有體現,商湯在2022年財報中提到“未來將利用SenseCore大裝置和大模型能力對智慧生活、智能汽車、智慧商業、智慧城市四大板塊進行升級。通過充分利用大模型的能力,不斷升級、強化四大業務线產品矩陣,提高產品競爭力”。
在大模型泡沫消散回歸理性,商湯亟須資本的背景下,與互聯網大廠死磕大模型顯然不現實。那么商湯能有把握賺到錢嗎?
從財報來看,賺到了但是不多,近兩年着重發力的智慧生活和智慧汽車都實現了增長。
從前景上來看,還有增長空間。比如商湯的服務客戶數和客戶收入實現了增長。商湯的智慧生活業務板塊全年累計服務客戶數317,同比增長23%,單客戶收入提高86%。
放到大模型的競爭來看,AI“四小龍”的站位有些許尷尬。據公开資料整理,大模型第一梯隊是騰訊、百度、阿裏、華爲,這4家做大模型核心訴求是要重構雲計算的底部。
商湯目前的水平略遜色於大廠,處於第二梯隊。
國金證券則認爲,與其他提供大語言模型的企業相比,商湯在技術與人才、算力供給、資金等方面具備優勢,但與互聯網公司、華爲、科大訊飛等相比,商湯在穩定的盈利模式和落地應用生態建設方面略有不足。
在技術投入、商業化等多個層面中,即便是第一梯隊,技術落地的前路也依舊漫長,何況“造血”能力較弱的商湯和雲從。
同時,大模型开始去泡沫。據第三方網站SimilarWeb數據,今年6月ChatGPT的王座與移動客戶端的全球流量環比下降9.7%。此外,微軟Bing、Character。AI等網站流量也在6月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知道自己入局較晚的曠野,堅守着計算機視覺業務。現階段曠視企業業務產品體系可分爲身份識別類產品、感知分析類產品、創新產品方案三大系列。
“曠視的目標是要做影響物理世界的AI技術創新。”曠視聯合創始人、CEO印奇在會上強調。
大模型紅利已然消退,留給還未盈利的AI企業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阿裏清倉正是一個信號——資本對AI企業的風險評級已上升。
*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文標題 : 阿裏清倉商湯,大模型不是AI“護身符”
標題:阿裏清倉商湯,大模型不是AI“護身符”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428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