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被罰後,大量跨國巨頭奔赴印度:印度被我們低估了

2023-07-02 18:10:27    編輯: robot
導讀 文/王新喜 小米被罰48億之後,不少人以爲印度的做法會讓跨國巨頭與資本對印度的投資環境變得進一步警惕起來。但現實讓我們大跌眼鏡,大量跨國巨頭仍要奔赴印度。 首先是馬斯克表態會盡可能的投資印度,盡最大...

文/王新喜

小米被罰48億之後,不少人以爲印度的做法會讓跨國巨頭與資本對印度的投資環境變得進一步警惕起來。但現實讓我們大跌眼鏡,大量跨國巨頭仍要奔赴印度。

首先是馬斯克表態會盡可能的投資印度,盡最大可能盡快讓特斯拉進入印度,此前消息稱,比亞迪也要進軍印度市場。而亞馬遜和谷歌將擴大在印度投資,亞馬遜表示,將在 2030 年前將其在印度的投資提高到 260 億美元,到 2030 年底將在印度投資 1.06 萬億盧比。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CEO 皮查伊也宣布,谷歌將在位於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國際金融科技城。

此外,日前國內電池廠商榮盛盟固利與印度PMI公司战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北京舉行,雙方協定將在印度德裏合作共建動力電池生產工廠,進一步拓展印度新能源汽車及儲能市場,助推當地鋰電產業的發展。

印度營商環境之惡劣熱人所共知。除了小米OV之外,包括沃達豐、沃爾瑪、諾基亞、三星、IBM、亞馬遜、谷歌、微軟都跨國巨頭遭遇過印度的巨額罰款。對於跨國公司,經常突擊檢查,以逃稅或違規等名義沒收資產,开下天價罰單等。

作爲有跨國企業墳場之稱的印度,爲什么這么多大廠依然義無反顧奔赴印度市場,這背後是什么原因?

大量跨國巨頭爲何仍要奔赴印度?

事實上,對於這些跨國公司而言,都是做互聯網與制造業領域,都注重人口紅利與規模效應,也都懂得做生意都是有風險的,風險越大,往往利潤越高,做生意也要有賭性,無論是新產品的研發、新業務的投資還是新興市場的开發,都是如此。

印度營商環境惡劣,這是人所共知的,很多跨國巨頭都曾遭遇過印度的巨額罰款。相關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21年的7年時間裏,選擇關閉印度子公司或者辦事處的跨國公司高達2783家。

但是大廠們都想去賭一把,越是注重規模化的企業,就越難以放棄印度市場,畢竟,印度市場這塊大蛋糕對於整體的業務大盤來說,是非常大的增量,對其整體的市值與股價,起到強勁的拉動作用,因此,雖然印度是一個高風險市場,但他們愿意賭一把。

對於這些跨國巨頭來說,當下的全球經濟環境,很多市場都能進的都進了,能开發的都基本开發了。現在也就印度這個市場,龐大而又難啃,單獨放棄印度市場,絕不是明智之舉,尤其是現在全球經濟衰退,他們正在處於一個增長的瓶頸期,這個時期非常難受,如果不开發人口龐大的印度市場,全球就幾乎沒有大的增量市場了,天花板就到頂了。

與其以後在全球再也找不到增量市場再進去,倒不如更早去闖一闖,沒有理由害怕印度的營商環境,而對這么大體量的人口與市場視而不見,即便是龍潭虎穴,也必須要試一試才知道。

尤其是今天的環境下,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汽車發展競爭太激烈,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印度自主工業體系還比較薄弱,大廠進去,基本上是碾壓優勢。

從理智與長期的角度來看,這些大廠沒有理由完全放棄人口龐大的印度市場。印度作爲一個快速發展的國家,各種消費電子、汽車、互聯網產品的需求也在急速擴大,加之人工成本相對其他發達國家較低,因此,這么大的市場,權衡利弊,也還是得去試試。

印度的智慧在哪?最高明的獵人,往往以獵物姿態出現

事實上,印度人早看穿了跨國巨頭與大廠的想法。你來印度,盯上我的人口紅利,但是印度人不傻,首先是一系列條款,讓你在印度本地建廠,以市場換技術,幫我解決就業問題與稅收問題,隨着深耕投入越大,放棄越難,就只能等着被印度收割。

而印度之所以敢於收割外資,因爲印度是包括美國、日本、俄羅斯、歐盟都想拉攏的對象。甚至我們搞“一帶一路”也希望能拉印度過來。

整體來看,印度當前現在正處於战略機遇期,它對各個大國威脅不大,但體量潛力很大,作爲一顆战略棋子,對很多國家來說,都很重要。

對於美國來說,印度是制衡中國的一顆重要棋子。蘋果、特斯拉之外,谷歌、通用等大廠都將投資印度。尤其是當前莫迪訪美,莫迪先後見了拜登,馬斯克,達利歐等人。業內透露涉及的項目包括蘋果手機上下遊產業鏈,無人機,特斯拉建廠,星鏈,人工智能,國防軍工等。

美國要扶持印度制造削弱中國制造的不可替代的價值與地位,這是美國的一大目的。

因此,印度的聰明之處,在於利用別人的利用,有點將計就計的意思,你們都把我當成棋子,殊不知你們才是獵物。

一旦這些大廠的战略布局越來越深,越來越完整的時候,那么各種罰款以及條款就會跟上,畢竟,從小米OV們的遭遇來看,在印度國內,法律解釋權在他手裏,要想從你的企業身上揪出問題,易如反掌,而且不同邦的法律也可以過幾年變一次。這決定了你賺多少錢,吐多少出來,決定權在印度手裏。

當然,印度不在乎營商環境,首先也是短視與貪婪,但中美的競爭,讓印度有機會左右逢源,也有條件爲自己謀求最大利益。

此外,印度有人口紅利,大而不強,全球大國拉攏印度,這決定了全球輿論環境也會包容印度的胡來,這給了印度收割跨國企業的國際環境利好,尤其是如果印度針對中國企業,甚至有可能獲得背後支持方的某種默許,比如針對手機廠商關於印度籍擔任關鍵崗位的新制度,只針對中國手機廠商,而沒有把三星包括在內,這其實是一種歧視性的制度設定。

盡管印度成外企墳場,西方也是選擇性忽視。

想想看,如果中國出現了印度對小米的這種對跨國企業的打劫式做法,全球媒體輿論的譴責以及威脅論會鋪天蓋地而來,各種國際媒體會鼓動外資離开。但對於印度,各國都是人爲忽視,因此,在國際輿論環境上,給了印度一個良好的收割跨國企業的環境。

此外,印度也想做好國內的營商環境,但印度企業的競爭力不允許,如果印度像中國一樣打造一個开放、公平的營商環境,印度各領域的企業多半都會國際資本與跨國巨頭的強勢擠壓下垮掉。比如印度手機行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過去佔據印度市場份額第一的印度本地手機品牌Micromax在小米OV三星的強勢競爭下,目前已經邊緣化。

因此,印度深知,如果不使點手段,來印度的跨國公司基本都能掙錢的,因爲印度本土企業太缺乏競爭力,會被打的潰不成軍,因此,一旦跨國制造企業深入布局,本土供應鏈起來,印度會有新的政策,包括變相入股、資產沒收、新的法律條例以及在核心位置安插印度籍高管等形式,將你的資產變相沒收,將利潤佔爲己有。

但是這個時候,外資重資產布局已經形成,印度的人口紅利又還在,你也只能繼續投資印度,等待下一波收割。

此外,很多美企也曾在印度被坑,也只有忍了,多一個印度這樣的敵人,對美國沒好處,中印如果站在一起,把區域市場做大,才是美國害怕的,因此,印度看准了,印度幾乎沒有任何一個方面能威脅美國,但對制衡中國又太重要。

這也是爲什么,印度能利用美國的战略左右逢源,吸收各種跨國大廠的資源來投資建廠布局落地,幫助自己構建產業鏈,等待時機成熟,再慢慢收割。

也因此,明知印度是一個死局,但是依然會有大量廠商前僕後繼,而印度又能確保了它的利益,收割了大廠,大廠的利潤留給了印度,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你走了,空出來的市場其他大廠就來爭奪了。而全球也只有印度有人口紅利了,你不來印度,你去哪。

因此,這就陷入了一個死循環,就像大話西遊中紫霞的那句:“就像飛蛾那樣,明知道會受傷,但還是會撲到火上,飛蛾就那么傻。”但是,這種大廠的傻,彰顯了印度作爲一個獵手,往往以獵物的身份出現,這些廠商都在盡最大可能的追逐人口紅利,把印度看成一塊有待开發的大肥肉,必須賭一把。

而印度也利用資本的賭性以及各大國的战略,以大而不強的獵物姿態示人,反轉成爲高級的獵人,它以最低的代價,套取最大的利益,以人口紅利引誘一個個大廠來到印度重資產布局建廠、最後利潤、資產與產業鏈都留在了印度。

對於馬斯克、王傳福來說,如何充分認識到印度的這種智慧,如何想辦法破局,把印度賺的錢花到印度之外的國家,成爲那個例外,可能是考驗他們投資印度的最大難題。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作者微信公衆號:智能新連接



標題:小米被罰後,大量跨國巨頭奔赴印度:印度被我們低估了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32275.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