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爲天才少年:身價上億,已離職

2023-06-13 18:10:20    編輯: robot
導讀   前不久,有媒體爆出,曾被稱爲“華爲天才少年”的彭志輝,憑借其機器人創業項目,已獲3輪融資,市場估值被爆在十幾億美元左右,彭志輝持股約6.6%。   此時距離他去年12月宣布離職華爲,放棄百萬年薪...

  前不久,有媒體爆出,曾被稱爲“華爲天才少年”的彭志輝,憑借其機器人創業項目,已獲3輪融資,市場估值被爆在十幾億美元左右,彭志輝持股約6.6%。

  此時距離他去年12月宣布離職華爲,放棄百萬年薪,僅過去不到半年。

  2019年,華爲董事長任正非提出“天才少年計劃”,表示要在全球用頂級薪酬爲華爲吸引頂級人才。

  彼時華爲正處風雨飄搖之際——先是2018年,時任華爲公司副董事長、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前往國外參加會議時,在加拿大溫哥華轉機時被捕。

  再是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开始對華爲實施出口管制,華爲被列入出口管制黑名單,美國企業被禁止向華爲出售任何產品和技術。

  迷霧與困難層層出現。

  一個月後,任正非籤署了一份內部文件,正式提出“天才少年”招聘計劃,宣布華爲將在全球招募“天才少年”。

  在任正非看來,這些少年的加入,就像給華爲“換槍換炮”,能否打贏這場战鬥,他們或許正是關鍵之處。

在提出“天才少年”這一概念之初,任正非曾將他們形容爲“泥鰍”:

  “我們將從全世界招進20-30名天才少年,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鰍’一樣,鑽活我們的組織,激活我們的隊伍”。

  在這樣的設想下,能夠獲得面試機會的少年們,通常需要在數學、物理、計算機、材料、芯片等相關領域有突出且卓絕的成績。

  選拔過程通常是7輪:簡歷篩選、筆試、初面、主管面試、若幹部長面試、總裁面試、HR面試。

  通過之後,華爲會根據面試成績,對這些“天才少年”們定薪。

  按照計劃,薪資被定爲三個檔次:最高檔爲182萬-201萬,第二檔爲140.5萬-156.5萬,第三檔爲89.6萬-100.8萬。

部分華爲天才少年的學歷與薪資

  2019年,華爲天才少年共招收9人,均爲博士研究生,2020年則爲6人,其中,就有1993年出生的彭志輝。

  如今看,彭志輝的薪資評級並不在最高檔,但他獲得的關注卻是最多。2020年,彭志輝通過“天才少年計劃”入職華爲,成爲一名AI算法工程師。

  與此同時,在視頻網站上,他給自己起名“稚暉君”,憑借着腦洞大开的科技視頻,成爲知名度極高的硬核科技博主。

  有人評價彭志輝的設計:“外行看起來很牛,內行人看起來更牛”。

彭志輝

  在他的B站账號上,記錄了許多從生活中延伸出來的奇思妙想。

  其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彭志輝在2021年夏天,制作過的一個自動駕駛自行車。

  那是他加入華爲的第二年夏天。

  有一天下大雨,彭志輝騎着自行車去上班,因爲速度太快,導致他在轉彎時摔倒受傷。站在鏡子前,彭志輝盯着臉上的紗布,腦海中浮現出一個巨大的問題:

  “自行車爲什么非要人騎,它既然叫‘自行’,就應該能夠自動駕駛。”

  想法浮現在腦海後,便很難再被驅散。

  之後,彭志輝利用下班和休息日,花費4個月的時間,制作出一輛能夠自動駕駛的自行車,這輛車不僅能夠保持平衡、自動駕駛,還能夠在過程中通過傳感器,識別到前方與兩側的障礙物,自動避讓。

彭志輝制作的自動駕駛自行車

  視頻一經發行,立刻在科技圈引起極大關注。有人在看過視頻後,詳細列出了彭志輝在制作過程中使用的相關知識點,總結出了20多條。

網友列出彭志輝使用的相關知識

  就連B站的董事長陳睿,都前來評價:“太強了,UP主重新定義自行車。”

陳睿評價彭志輝

  對彭志輝而言,生活中不起眼的細節,總能成爲他創作的靈感。比如一次在喫螃蟹時,他覺得螃蟹殼長得像火星車,便花費幾十小時,將其改裝成了一輛火星車。

  之後的兩年時間裏,彭志輝還制作過外觀只有一枚硬幣大小的電腦、能夠當作充電寶的屏幕,以及能對葡萄進行縫合的機械臂。

  彭志輝說:“過於先進的科技對於普通人而言,就像魔法一樣,我覺得很酷。”

彭志輝制作的能夠給葡萄縫針的機械臂

  毋庸置疑,作爲華爲的工程師,他擁有上百萬的年薪,而作爲科技博主,他收獲了250多萬的關注。

  無論是名與利,他都收獲頗豐。

  在這樣的故事脈絡下,當人們試圖去探索與復刻,一個天才少年被創造的過程時,卻意外發現,在彭志輝的人生中,有跡可循的東西,都太過平常。

  很長一段時間裏,對於“天才少年”這個稱號,彭志輝都並不習慣。他說:“我既不是天才也不再少年,我的成長並沒有出衆的故事,只是一個很平淡的過程。”

  無論在網上被叫多少次“大神”,在生活中,彭志輝更像是一個普通的男生。他愛喫泡面、喝可樂,討厭花椰菜,喜歡彈吉他和吹口琴,空余時間會嘗試接觸新事物,比如攝影。

  “普普通通”的彭志輝,出生在江西農村,上小學之前,因爲父母工作調動,他也跟着來到廣東生活。

  年幼的他不愛說話,也沒什么朋友,大多數時間,都是一個人在家中。

彭志輝小時候

  廣東的夏天炎熱且漫長,那時彭志輝最愛做的事情,就是蹲坐在電視前看引進的國外動畫片,握着只有32兆內存的GAMEBOY掌機,一遍遍地通關遊戲。

  時間久了,他便开始好奇,如此小的一個設備裏,怎樣實現那些生動的畫面和內容。

  他开始拿着梅花刀,將家裏不用的電子設備拆开,試圖找到一些破解的线索。

  多年後,已經掌握許多科技技能的彭志輝,曾創造出一塊又能當充電寶,又能成爲遊戲屏幕的作品,或許對他而言,靈感正是來源於幼年。

彭志輝制作的屏幕充電寶

  高中畢業後,彭志輝考入電子科技大學,進入生物醫學工程學院。

  那時他對學校裏組織的科技競賽十分感興趣,但他所在的生物學院,相比於計算機學院,很難組織出一支隊伍。

  爲了參賽,彭志輝只好一個人扮演所有角色,無論是硬件、軟件、算法、結構、還是撰寫報告,他都學了一個遍。

  讀大學那幾年,彭志輝參加了大大小小的電子設計競賽,拿下多項國際獎項,同學們甚至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電賽狂人”。

彭志輝

  2018年,獲得碩士研究生學歷的彭志輝,從電子科技大學畢業。

  他先是進入了OPPO上海研究院,成爲一名算法工程師。兩年後,又被華爲“天才少年計劃”項目選中,正式入職華爲,成爲一名AI工程師。

  與此同時,在B站上,也有人關注到彭志輝的另一個分身——“稚輝君”,在账號裏,他分享着自己用業余時間制作的各類電子創意發明。

  一方面,這些發明讓彭志輝迅速吸引到上百萬粉絲的關注,成爲繼“何同學”之後的又一大神級別的科技博主。

彭志輝

  但另一方面,這些與工作無關的創作,也讓人們开始關注,以“天才少年”身份入職華爲的彭志輝,是否將太多精力投射到與工作無關的地方。

  甚至有網友在他視頻下評論:“華爲的工作量看來還是太小了”。

  對此,任正非曾大度回應:“有人研究自行車的自動駕駛,公司沒有約束過他,我們要生產自行車嗎?沒有啊。這是他掌握的一把‘手術刀’,或許以後會發揮什么作用,產生某種巨大的商業價值。”

  實際上,華爲內部工作人員曾在網上透露,彭志輝在華爲工作期間的幾次績效評級全爲A,並且拿到過總裁獎、明日之星、金牌團隊等獎項。

  就連彭志輝都曾在視頻中提到,自己所進行的大部分創作,都是利用周末以及節假日,所以有時他的兩個作品時間跨度,會高達半年。

在華爲工作的彭志輝

  似乎,彭志輝在”華爲天才少年”以及“科技圈頂流博主”之間尋找到了平衡。

  但讓人沒想到的是,2022年12月,彭志輝突然在微博上宣布,自己已正式從華爲離職,之後會將更多的時間用於自己的創業項目“智元機器人”的研究。

  在宣布離職的微博上,他感謝了兩年在華爲的經歷,並未回應網絡上的諸多猜測,他說:“年輕熱血不知天高地厚或許就是我最後的倔強。”

  “華爲天才”的帽子就此摘下,但對於彭志輝而言,過去與將來同等重要。

彭志輝發微博宣布離开華爲

  在“天才少年”的招聘簡章中,華爲明確提出一條規定,英雄不問出處,對於應聘者不限學歷和學校,只看其過往的研究成果。

華爲“天才少年”招聘要求

  這簡單的一句話,恰好說明了華爲對於“人才”的珍惜。畢竟如今,在許多招聘中,“學歷血統”是否純正,依舊是一條隱形存在的限定。

  所謂學歷血統,指的是無論研究生階段考到如何頂尖的學校,如果本科普通,依舊會被判定爲“血統不純”,被企業拒之門外。

  但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一次考試或許能定義一段人生,但卻永遠無法定義一個人的全部能力。

  比如和彭志輝同屆,以第二批“天才少年”加入華爲,並拿下最高檔201萬薪資的張霽,就畢業於三本院校,且兩次高考失利。

  這段經歷也恰好印證了,雖然頂着“天才少年”的頭銜出現在大衆視线,但在張霽的過往經歷中,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卻與“天才”二字大多無關。

張霽

  張霽出生在湖北通山,父母都是老師,從小到大,對於兒子他們並沒有投以太高期望,只希望他能夠快樂健康長大,找一份喜歡的工作,平平安安。

  所以在有關童年的記憶中,張霽並沒有留下太多被要求學習的回憶,父母幾乎從不幹涉他的決定,所以當他第一次高考失敗,決定復讀時,父母一如往常選擇支持。

  遺憾的是,成績並沒有與時間成正比,二次高考後,張霽依舊沒有取得滿意的成績,思前想後,他選擇進入一所三本院校,學習計算機。

  那是2009年,張霽18歲,經歷了兩次失敗,他決定給自己構建一個上升通道:考研,讀博。

  從進入大學第一天起,張霽就給自己制作了一張嚴密的計劃表,從學年到學期再到每月,他都有自己的計劃。

  每天早上,他都會列好要完成的內容,並確保今日事今日畢。如果某天因爲其他事情耽誤了學習時間,他便一定會抽空補上那些被浪費的時間。

  上課時,他通常坐在第一排,對於自己的每科成績,都嚴格要求。

  在這場被緊密編織的大學生活下,4年後,22歲的張霽順利考上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的研究生,之後,又考入華中科技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張霽

  在張霽看來,天分很珍貴,但努力卻更重要。更何況,有些事情即使努力了,也會出現意料之外。

  比如在讀博期間發表第一篇論文時,張霽曾連續5次被退稿,每次退稿都意味着回爐重造,過程十分艱難,直到第六次投遞,論文才如愿發布。

  如同石塊被搬开,一切都變得順利起來。之後幾年裏,張霽在頂級期刊上發布了八篇稿件,並在導師的推薦下進入騰訊實習。

  實習期間,他拿了7項國內、國際專利,其研究成果更是取得了騰訊2016、2017年度傑出貢獻獎,以及2019年度卓越運營獎。

張霽

  也正是因爲這些成績,博士畢業時,許多企業和高校聯系到張霽,主動向他提供工作機會,回憶起來,張霽說自己甚至從未寫過簡歷。

  過程中,張霽拿到了華爲、騰訊、阿裏巴巴、IBM等多家科技頭部公司的錄取通知書,其中,爲了邀請他入職,最高的給出了360萬年薪。

  張霽最終選擇了華爲。

  談及原因,張霽說:“我不是聖人,也不是不在乎錢。我希望在華爲最艱難的時候爲其做一點貢獻,能夠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有意義的事情。”

  對於張霽而言,是不是天才或許並不重要,真正關鍵的,始終是向前走。

  在張霽的故事裏,或許努力是一個最爲顯著的主題,那么姚婷的經歷,則更像是重新對成功與失敗進行定義,過程中還摻雜着作爲一名“女博士”,她想要做出的表達。

  和張霽、彭志輝同屆,在2020年入選的6位“華爲天才少年”中,27歲的姚婷是唯一一位女生。

  她獲得了第二檔的最高薪資,拿到了156萬的年薪,被媒體冠上“最美女博士”的頭銜,收獲諸多關注。

姚婷

  所謂“天才”,指的是一個人天賦的才能,但姚婷的上升,大多數來自於後天的“某個瞬間”。

  1993年,姚婷出生在湖南益陽一個普通的家庭中,爲了給女兒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在姚婷很小的時候,父母便去往長沙工作。

  在上小學那年,姚婷也離开朋友,搬到了長沙讀書。

  初來乍到的姚婷並不習慣新環境,漫長的適應期幾乎橫貫了姚婷的小學與初中,那幾年,姚婷的成績並不算好。

姚婷

  中考那年,姚婷只取得了2A4B的成績,即兩門成績在90分以上,4門成績爲80分以上,這個成績並不能讓姚婷進入長沙四大名校高中——長郡、雅禮、師大附中以及長沙市一中。

  畢竟在當時,這四所名校的錄取條件是,學生的成績必須要達到6A,姚婷2A4B的成績顯然相差甚遠。

  成績出來後,父親問姚婷是否還有別的心儀學校,思量之下,她選擇進入長沙市周南中學。

  那時的姚婷並未對人生有明確的規劃,直到高一結束時,她突然對計算機產生濃厚的興趣,那些代碼和數據在一夜之間將她拉入了全新世界。

  自此之後,能考入一個好的學校,成爲她最大的目標。

姚婷

  如今看,那一時期老師們在姚婷學生手冊上,寫下的最多評價便是:踏實、認真以及時間規劃清晰。

  高中時,姚婷的弟弟剛出生沒多久,害怕回家分散精力,所以就連周末,她都會留在學校讀書。

  2011年,姚婷順利考入西北大學,進入物聯網專業。4年後,她免試進入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就讀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計算系統結構專業,並成功直博。

  期間她去往美國天普大學交換讀書,並在2019年,獲得機會進入西部數據日本研究所工作,擔任高級研究員。

姚婷在西部數據

  2020年,姚婷從日本回國,國內的多家頭部科技企業都向她拋出橄欖枝,考慮到研究方向與興趣,她最終選擇加入華爲,成爲了這批天才少年計劃中,唯一一個天才少女。

  面對媒體報道,姚婷不認爲自己值得被宣傳,相比自己,她更希望社會能夠關注“女博士”這一群體,以及現階段她們所遇到的困境與刻板印象:

  找工作難、歲數太大、婚戀問題。

  姚婷說:“外界普遍誤解女博士年紀大、嚴肅無趣、難以接近,其實我們不要太年輕,不要太有活力。”

姚婷

  入職華爲後,姚婷搬去深圳生活,談及156萬年薪時,姚婷最先想到的,是改善家人生活條件,但也僅此而已。

  當有人將這份年薪定義爲“能夠改變命運”時,姚婷感到無奈:

  “放在深圳這個城市來看,這個年薪很難做些什么,畢竟房價都要10萬一平。”

  從2019年至今,華爲總共招攬了近20名天才少年,沒有人能夠確切量化,在華爲,這些少年們究竟帶來了怎樣的成果。

  但拋开結果,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的存在,一定會成爲華爲的某種驅動。

  前不久,華爲官方再次發布公告,宣布开啓2023年的“天才少年計劃”招聘。此時,距離彭志輝、張霽、姚婷被看見的那個2020年,已過去近三年。

  如今,彭志輝已離職,張霽與姚婷則在入職以後,不再有新消息出現。時間過去,熱度減退,屬於他們的故事,也漸漸歸於平常。

張霽

  再回顧他們的故事,不難發現,雖然作爲“天才少年”,他們的人生幾乎沒有相似之處,但故事的主題卻有重合板塊。

  比如他們都不是大衆概念中的“天才”,生來就有着過人的才智,能夠登頂,大部分依靠的是不斷努力與目標明確;

  再比如他們都認爲自己的人生看起來普通,沒有太多值得被宣傳借鑑的地方。

  更何況,總有新的“天才”會出現,而每一個“少年”都各有不同。

  “華爲天才少年”這個稱號,更像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個節點,正如姚婷所說:

  “我不認爲中考那年只考到2A4B的成績,就是失敗,也不認爲現在獲得156萬年薪,就是成功,節點上的得失,都沒有什么價值。”

  不必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畢竟時間還長,競賽也是。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新浪網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新浪網聯系。

標題:華爲天才少年:身價上億,已離職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4657.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