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嗚……”伴隨着一陣渾厚悠遠的汽笛聲響起,滿載着3片10兆瓦風機葉片及相關機艙輪轂配套設備的“津航駁12000”輪從浙江舟山港緩緩啓程。操作室內,輪機長蔡爐生滿臉欣慰地看着柴油機監控儀和航速表上...
“嗚……”伴隨着一陣渾厚悠遠的汽笛聲響起,滿載着3片10兆瓦風機葉片及相關機艙輪轂配套設備的“津航駁12000”輪從浙江舟山港緩緩啓程。操作室內,輪機長蔡爐生滿臉欣慰地看着柴油機監控儀和航速表上緩慢跳動的數字,腦海中不由浮現出輪機團隊爲實現節能降耗而共同奮战的百余個日夜。
“津航駁12000”輪是三航局引進的一艘多功能自航甲板運輸駁船,專門用於裝載海上風電基礎樁、發電機等大型部件,滿足海上風電施工多樣化運輸需求。這個“鋼鐵巨輪”雖然運輸能力突出,但航行時每日燃油消耗量高達15噸,是個不折不扣的“吞金巨獸”。
看着居高不下的能耗,蔡爐生不禁着急起來,尋找一種既保證船機性能,又降低能耗的優化方案迫在眉睫。經過對全船設備運行參數、輔機電耗率、機組啓停用油等數據進行詳細記錄與分析後,輪機團隊發現,船舶在航行時要同時开啓2台30千瓦的中央淡水冷卻泵對全船設備進行冷卻,一天需消耗300公斤燃油。“如果降低中央淡水冷卻泵的油耗,是不是就可以實現節能降耗的目的?”團隊迅速展开破題攻堅。
團隊首先從縮短中央淡水冷卻泵的使用時長、降低使用頻率等方面入手,嘗試對船舶進行節能降耗,但取得的效果都不盡如人意。正當團隊成員苦思對策時,潺潺的水流聲引起了蔡爐生的注意:船舶停泊期間,各設備都處於低頻運轉狀態,實際並不需要消耗太多能源,但是冷卻水依然在流動,中央淡水泵仍然以標准狀態運轉,能耗較大。“能不能從減少冷卻水流量入手嘗試突破……”他喃喃自語道。
爲了進一步驗證其可行性,蔡爐生帶領輪機團隊展开行動,反復細致地摸索研究各種設備。經過一輪輪觀察與調試,團隊發現,船舶在停泊狀態時,如果將一台中央淡水冷卻泵停止運行,再將未使用的主機冷卻水系統和空調冷媒系統進出口閥門調小70%,船上各設備不僅仍可正常使用,中央淡水冷卻泵的水壓與各使用設備的水壓還均能保持在正常值內。這樣一來,各設備冷卻效果不僅沒有降低,每日可節省燃油160公斤。根據減負減載的原理,團隊又盯上了船舶其他大型設備,將2台中央海水泵“見縫插針”式縮減至1台,在滿足船舶日常使用情況下,輪流運轉2組9千瓦電加熱器加熱生活用水,使2.2千瓦的日用淡水櫃組漩渦泵成功從2台減少至1台,這樣每月又可節省油耗近1噸。
設備“減負”的成功降耗,大大提升了團隊的信心,一個個“金點子”破蛹而出。船舶喫水面積越深,阻力越大,能耗也就越多,減少喫水面積有利於船舶節能。但一味減少喫水面積卻不利於船舶運行。“我們必須尋找船舶喫水的‘黃金’比例,再將船舶主機的轉速控制在一定範圍,就能使燃油燃燒效率達到最高,讓船舶以最省油的速度航行。”機務員周文山提議道。
蔡爐生帶領輪機團隊嘗試從0.1米、0.2米开始……借助壓載水系統逐漸減少喫水面積,再結合壓載系統各艙室液位參數,及時調整減少壓載艙內壓載水的容量。經過多個航次的試驗對比和調整,團隊將艏部喫水由3.8米調整爲3.5米,艉部喫水由4.5米調整爲4.1米,並根據台架試驗參數和試航數據,將主機轉速調整至每分鐘780轉。經過計算,“津航駁12000”在經濟航速下航行,從舟山到溫州航行時間從23小時減少至21小時,航行費用降本7000元,實現了船舶航行性能不變與油耗降低的雙贏目標。
如今,“津航駁12000”滿懷信心航行在節能降耗的綠色航道上,繼續助力海上風電項目取得更大突破。(來源:交通建設報 三航局)
原標題:“耗能大戶”駛上綠色航道
標題:中國交建助“耗能大戶”駛上綠色航道!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0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