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說,現在中國芯片產業外部的局勢是越來越緊張了。
去年10月份,美國對人才、設備、軟件、資金等全方面封者,想要鎖死我們的DRAM內存在18納米,鎖死NAND閃存在128層,鎖死邏輯芯片工藝在14納米。
然後今年美國又聯手了荷蘭、日本繼續圍堵。目前日本也出台政策,把尖端半導體制造設備等23個品類列入出口管理限制對象名單。
如果從工藝來看的話,日本的這些設備,均屬於制造電路线寬在10~14納米以下的尖端產品所需設備。而ASML之前表示,浸潤式光刻機,也不能隨便賣到中國來了,只有一台可以賣。
很明顯,目前國內芯片產業要向往先進工藝進發,確實是比較困難了,從現在的14nm進入10nm,短時間之內,基本很難實現。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中國芯接下來的方向,不是先想辦法進入10nm,而是先想辦法實現28nm工藝的全部國產化。
何謂全部國產化?即生產28nm芯片的設備、材料、技術、軟件等,全部國產化,不需要依賴進口。
事實上,目前在28nm這個工藝上,我們都沒有實現國產化的,比如光刻機使用的是ASML的,很多控制良率設備使用的是美國、日本廠商的,材料也很多來自日本的。
目前,雖然美國、日本等廠商,並沒有對28nm這個工藝進行限制,針對的主要是14nm及以下的工藝,但未來可就難說。
所以我們要做好准備,路一步一步走,先把28nm工藝國產化。而這個目標,目前看起來並不遙遠。
如上圖所示,在芯片制造的擴散、薄膜沉積、光刻、刻蝕、離子注入、CMP拋光、金屬化、測試等8個關鍵環節,國產的設備,大多已經達到了28nm,有少部分甚至達到了5nm、3nm了。
而在材料方面,情況也差不多,很多達到了28nm。如果國產芯片廠商們多支持,估計全套產業鏈,都可以迅速提升至28nm,甚至更高的水平。
而從2022年數據來看,全球76%左右的芯片(數量佔比,不是價值佔比),還是採用28nm及以上的工藝制造的。
所以中國芯目前的方向,在我看來肯定不是想方設法進入14nm以下,那也不現實,還是先把28nm全國產化, 再以成熟工藝爲基礎,慢慢推動整個國產供應鏈成長,最終突破至14nm,再10nm……這樣就不怕被人卡脖子,因爲我們那時候已經沒脖子了,脖子和身體一樣粗,對方沒法卡了。
標題:中國芯接下來的方向,是實現28nm國產化,不是進入10nm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1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