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史博臻
生活垃圾分類“硬約束”,最大特點是什么?莫過於把責任明確到人,明確到每家每戶、每個單位。
事實上,垃圾分類在上海可以追溯到多年以前。2011年,上海啓動新一輪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开展“百萬家庭低碳行,垃圾分類要先行”市政府實事項目。楊浦區新江灣城街道被劃定爲上海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鎮之一,建於1997年的政立路711弄小區從而承擔了“試點”的使命。
2019年7月1日實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後,“熱身”數年的政立路711弄小區進入“分類快跑道”,是不是意味着就此“躺贏”了呢?
持之以恆的實踐
面對種類繁多的生活垃圾,不熟悉這套政策邏輯背後的居民,很難迅速判斷每一個生活垃圾所屬的類別。
2011年,當垃圾分類第一次來到真實的生活中,社區志愿者們不是守在垃圾桶旁指導,就是在上門做示範。街道和小區的管理者意識到,推廣垃圾分類最大的難點,就是讓每家每戶都建立起垃圾分類的意識,自覺去做。2017年,政立路711弄小區加入新江灣城街道“垃圾分類品質提升項目”。從那時起,一場深入推進垃圾分類的“战役”在小區內打響。一支支力量全體總動員,一幅幅宣傳展板、橫幅出現在小區各處,社工、第三方組織的宣講團逐層入戶宣傳。
小區內建有兩座簡易垃圾箱房,居民將垃圾幹溼分好後,在上午和下午固定時間到垃圾房投放,掃描員對居民投放垃圾开袋進行檢查,符合要求給予綠色账戶刷卡積分,不符合要求的提醒注意。
要調動起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自覺性和積極性,這顯然不夠,小區爲此开展了評比活動,誕生了一批“小區垃圾分類達人”“優秀樓組”。久而久之,各樓組居民爲了這個榮譽都積極參與到垃圾分類工作中來。經過努力,政立路711弄取得了良好的分類實效。隨着垃圾分類的推進,更多變化出現在人們身邊。一到夏天就蚊蟲亂飛的場景不見了,大家紛紛加入小區當志愿者,主動分、自愿分的氣氛越來越濃。
將目光投向更高處。2019年7月,爲了進一步貫徹“方便居民分,引導居民分”,居委會、物業配合街道對小區垃圾分類投放設施進行二次升級,使之成爲新江灣城街道首個引入智能化垃圾分類管理的投放點。在管理上,新的垃圾箱房改變了原來完全依賴人工管理的狀況,按照定時定點投放時間自動开啓。此外,還有滿箱提示、自動消毒除味等功能,夏季不必再擔心溼垃圾的異味影響周圍環境等。垃圾分類不僅要智能,還引入了大數據處理,設備可連接後台大數據接口,方便今後對分類投放的數量、分類的質量進行監控、評估。通過這次升級和後續管理逐步跟上,該小區的幹溼垃圾源頭分類正確率達到95%以上。
“幹溼要分开,能賣拿去賣,有害單獨放。”簡明三句話,居民們記得滾瓜爛熟。有居民說:“垃圾沒分類都覺得不習慣了。”
無論是長期以來的宣傳氛圍,還是小區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政立路711弄都領先於其他小區。在楊浦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效每月考評結果中,今年以來,該小區均獲評優秀居住區。
“新時尚”浸潤人心
從地鐵18號上海財經大學站出來,步行500米,就是政立路711弄小區。而這短短的500米,浸潤着無處不在的“新時尚”印記。
刷卡出站,迎面是《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易拉寶,宣傳“四分類”知識點;沿街商鋪,每家門店的顯眼位置都張貼海報,“害回溼幹分开投,門前責任做到位”等打油詩朗朗上口;馬路邊,新一批升級改造完成的廢物箱提高了生活垃圾分類純淨度,投口設計有新意,扁平狀的“廢紙張”、圓形的“圓罐類”,方形的“其他可回收物”,文字說明簡潔清晰,方便來往市民投放。
如此,從管理到治理、從達標到示範、從監督到自覺多個維度的轉變,有效推進了垃圾分類工作的开展,新江灣城街道先後獲評上海市首批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道、上海市市容環境綜合管理示範街道、上海市垃圾分類志愿服務特色社區等稱號,在2022年生活垃圾分類實效綜合考評中位列全市第二、全區第一。以“垃圾分類2.0”視角來看,新江灣城街道將繼續在實地考量、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根據小區類型不同,提升分類質效。比如,針對老式居民小區,推行在垃圾箱房集中投放,撤除部分臨時垃圾投放點;對中、高檔住宅小區和別墅區,改變原有每個門棟甚至每個樓道投放的模式,最大程度優化合並投放點位。正是一次次針對問題、提出方案、試點驗證,多方舉措的一齊實施,推動了生活垃圾分類的不斷進階,保證了市容市貌的幹淨與整潔。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上海各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效均達到“優秀”水平,其中,楊浦區位列首位。今年,楊浦區將繼續圍繞“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升級战略定位、長效治理、源頭品質、資源回收、宣傳發動,堅持問題導向、聚焦分類實效,不斷完善生活垃圾分類全程管理,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向更高層次發展。
標題:一個小區的12年垃圾分類實踐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17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