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咖啡生產、加工企業增多,對於專業咖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提升。雲南農業大學开設全國首個咖啡本科專業,針對整個產業鏈條進行培養,爲我國咖啡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及人才保障。
雲南農業大學“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是全國首個咖啡本科專業,今年,這個專業招入了首批新生,來自全國11個省市區。
首個咖啡本科專業,到底要培養具備何種技能的人才呢?帶着這樣的問題,《工人日報》記者走進了位於雲南省普洱市的雲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
從咖啡樹到一杯咖啡
記者從招生簡介了解到,該專業培養的人才將“具備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和咖啡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專業課程包括咖啡工廠設計與環境保護、咖啡營養與健康、世界咖啡貿易學等。雲南農業大學表示,這是“全國首個开辦咖啡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專業點”。
據雲南農業大學普洱熱帶作物學院副院長李學俊介紹,今年“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首次通過高考招生,面向國內11個省市區共招錄100人,其中在雲南省招錄80人,省外招錄20人,主要以理工科考生爲主,以培養具有咖啡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的研發及工程設計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爲目標,注重專業實踐能力建設,與雀巢、星巴克等品牌單位共建實習實踐基地,可實現崗賽融合教學及本碩博一體化貫通培養。該專業爲熱帶作物學院2023年申報的本科新專業,學制4年,學位授予門類爲工學學士,學院位於普洱,當地成熟、優質的咖啡產業背景爲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沃土”。
“咖啡專業的成果一定是香的,但學的過程卻要有喫苦精神。”李學俊說,“一棵咖啡樹怎么種植出來?怎么樣進行管理,然後粗加工,最後獲得一杯高品質的咖啡,這些都會貫穿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
一頭連着產業,一頭連着就業
“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不僅有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基礎課程,以及咖啡化學、咖啡加工學、咖啡烘焙與品評學等專業核心課程,還有工程訓練、技能訓練等專業綜合實踐課程。新增專業一頭連着產業,一頭連着就業,通過搭建創新創業平台,校企結合等體制機制,保障了學生就業的需求,同時也彌補了國內當前咖啡專業人才緊缺的現狀。
咖啡專業新生陳思源的咖啡情緣始於對這份獨特飲品的濃厚興趣。她告訴記者,在高考填報志愿的關鍵時刻,自己通過教育部陽光高考平台、雲南省招考院的志愿填報輔助系統以及網上的廣泛搜索,意外發現了這個新开的專業。這個結合了她的興趣與未來職業規劃的專業,瞬間成爲她心中的首選。於是,她毫不猶豫地將它作爲第一志愿,並成功被錄取。
“我們雖然是第一批,可能有很多不足,但我們會努力打好專業基礎,爲咖啡事業做出自己的貢獻。”陳思源計劃考取咖啡品鑑師等相關證書,並積極參與各類實踐活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
我國咖啡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1.1%,其中約98%的產量產自雲南省。雲南的氣候與咖啡豆原產地埃塞俄比亞類似。2022年,雲南咖啡種植面積達127萬畝,生豆產量11.4萬噸以上,綜合產值418億元以上。2023年雲南咖啡種植面積、產量均佔全國的98%以上,咖啡豆精品率22%。如今,雲南已成爲中國主要的咖啡種植基地。
如何種好咖啡?產業鏈如何融合發展?咖啡產業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如何提升?……雲南咖啡產業良性發展過程中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一定程度上成了咖啡產業的解題“說明書”,“咖啡學子”可以在雲南咖啡產業的實際發展過程中,學會體驗、讀懂、實踐這一張張“說明書”。
需要咖啡全產業鏈人才
近年來,伴隨我國咖啡市場的高速發展,咖啡行業的人才需求也逐漸發生變化。咖啡師往往佔據咖啡門店日常經營中的關鍵一環,產品、體驗、服務、甚至品牌內核的傳播,最終的落腳點都在咖啡師身上,對於咖啡師的個人素養有着較高要求,甚至不少咖啡店的老板都是咖啡師出身。
據《2024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2023年中國咖啡產業規模達到2654億元,咖啡產業近3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7.14%。雲南作爲中國最大的咖啡產區,咖啡種植面積、產量均佔全國總量的98%以上,隨着咖啡生產、加工企業增多,對於專業咖啡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提升。“新興專業既是行業發展的需求,也是學科發展的需求。”雲南農業大學熱帶作物學院院長楊學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需要咖啡全產業鏈的人才,‘咖啡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的不單單只是某一個方向,是針對整個產業鏈條進行培養,學生的就業前景很好,爲我國咖啡產業高質量快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及人才保障,也爲結合本地產業發展實際推動區域人才供需匹配提供了‘雲南樣板’。”
“5年前我爲了學習咖啡的專業知識跑到國外上課,過程很艱辛。”雲南諳客咖啡主理人朱澤宇說,過去,咖啡從業者多依賴國外咖啡培訓以及國際賽事鍍金,攻讀咖啡專業代表着教育背景與行業的匹配性,咖啡從業者未來也將迎來完整的晉升通道。“雲南咖啡專業的設立,與這兩年咖啡在國內快速發展有密切關系,咖啡人才體系日益完善,是行業走向成熟的必然結果。”
標題:全國首個咖啡本科專業設立 咖啡產業鏈人才何處來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54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