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廣燦】
大家可能多多少少都聽說了中國手機企業這些年在印度的遭遇。抄家抓人、凍結資產、指控偷稅漏稅、認定轉移資產……印度政府的各種操作層出不窮。
其中,印度給vivo的罪名最多,下手也最狠,包括但不限於逮捕vivo印度代理商,低價收購vivo在印度的股權,近期又指控vivo“未經批准通過分銷商轉移資產”——據報道,這批轉移的資產規模高達7000億盧比。
很多人都會問:印度不是說吸引外資、發展印度制造嗎?那爲什么又突然出來迫害外資?我只能說:現在的印度制造簡直越來越魔怔。
“印度制造”標語 資料圖:印媒從印度中央政府角度看,打壓這些企業的主要目的,一是通過打壓這些頭部企業,逼迫他們吸引更多配套企業到印度來,完成印度本土化生產,二是加速印度國內企業對這些中資企業的收購,完成印度資本化控制。
目前,印度手機制造業主要是組裝,大部分核心零部件依舊依賴進口,主要來自東亞地區中日韓和我國的台灣地區。
印度本土企業在整個印度手機行業的產值貢獻率大致在15%左右,大都是比較外圍部件的生產,包括充電器(2.4%)、充電线(0.06%)、麥克風和揚聲器(0.6%)、電池(5.7%)、少量的攝像頭(2.5%)和外殼(1.6%)等部件,以及PCBA板的組裝(2.1%)。
居於產業價值核心的CPU、GPU、內存、存儲、輔助芯片、電源管理芯片、顯示屏等,都沒有在印度制造。就連一些非核心零部件生產制造也並非完全印度本土化,如印度在本土有线耳機生產領域也只有60%的國產化率,在麥克風和接收器方面的國產化率更是只有2%。
小米的印度高管也曾提到,目前整個印度手機配套產業鏈,只有手機充電頭(95%)和充電线(80%)由印度本土企業制造,其核心零部件,包括佔手機成本40%-45%的PCB板及所需核心套件,仍需要從中、日、韓和我國台灣地區進口。
當初很多手機制造廠商來印度生產,主要是三個背景:一是國內手機制造業越來越卷,利潤率越來越低,很多企業都喜歡出海;二是,印度國內人均收入上升很快,越來越多的人達到了智能手機的消費標准;這時候,莫迪把手機成品進口關稅大幅度提高,然後稍微給點投資、土地方面的優惠,很多企業爲了佔據印度市場,紛紛去印度投資設廠。莫迪在手機行業是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根子上還是利用了時代的風口。
不過印度人並不滿足於此,現在的印度人想學中國制造業,沿着供應鏈一點點地向上喫,讓更多的手機零配件配套企業去印度投資,最後把整個產業鏈都佔據住。
不是說這種想法不正確,而是沒有抓住核心問題。發展制造業的核心在於,要有產業發展所需要的土壤,印度人把國內道路修好,提供更多電信基站,供應充足電力,培訓更多熟練技工,提高人民群衆收入,同時各類行政審批的效率提高一些,這樣就會逐步壓縮整個行業的運行成本。要想超過中國,就要把整套運行成本做得比中國還要低,這么做才是正道。
但是印度缺少這種土壤,培育不出來這么多本土企業,只能是利用中印關系急轉直下後,中資企業在印度成爲了政治賤民的背景,對在印中資企業進行各種強行收購,這完全是強行移植和揠苗助長。
小米在印度的手機工廠 資料圖:印媒這裏不得不說一下印度第一個較大規模的產業政策——生產激勵計劃(Production Linked Incentive schemes in India,簡稱PLI)。PLI原計劃中對芯片制造行業有補貼:外國芯片生產公司可以在印度設廠,但是當時的印度電子和信息技術部特地要求,這個芯片是先進制程,而且是制程越高,享受的補貼比例越高,最高可以達到50%。
然而在印度生產的手機根本用不到多少先進制程的芯片,因爲印度組裝的手機都非常地廉價。以2024年第二季度爲例,印度國內智能手機銷售,200美元以下的手機佔比58%,200-400美元手機佔比30%,400美元以上的中高端手機不到12%,而且中高端市場這兩年還在萎縮。你說印度人現在需要這么多先進制程的芯片嗎?不需要的。
當前芯片需求的大頭也不是什么先進制程,而是很多成熟制程的芯片,如28nm、45nm的汽車芯片。
那莫迪當時爲什么這么搞?
其實,不是莫迪想要這么搞,而是莫迪手下的人要這么搞。因爲當時美國人在卡7nm及以上的先進制程,生產這種芯片意味着本國芯片產業達到了世界領先標准,首先就很有面子;其次,也符合莫迪一貫的吹噓宣傳政策。但是,至於印度究竟需要什么樣的制程,則是個次要話題。雖然這個差異化補貼的政策到最後統一補貼比例了,但也能從政策的初始制定時,看到這種不切實際的情況。
PLI計劃中的某些行業有着明顯拉攏一些政治勢力的作用,比如無人機產業補貼。在2019年印度國家轉型委員會制定PLI計劃之初,內定的是只有三個行業,到2020年底時陸陸續續增加到13個,但是都沒有無人機行業。直到2021年9月才將無人機行業加入PLI。
是因爲無人機很重要才加入的嗎?是,也不是。
印度的無人機產業劃歸民航部管轄,當時的民航部長是來自中央邦的喬蒂拉迪特亞·辛迪亞。辛迪亞原本是國大黨成員,後來與拉胡爾·甘地因爲人事的關系鬧翻了,在2020年帶着二十幾個中央邦議會議員脫離國大黨,加入印人黨。之後,印人黨在邦議會中的席位佔據多數,然後印人黨在中央邦執政上台了。
當時辛迪亞給莫迪和沙阿提出了自己反水的條件,起碼是個聯邦院議員,以及一個政府部長職位。在他反水後的三個月,他成功當選聯邦院議員。在2021年7月的時候,莫迪大幅度調整了政府部門成員,辛迪亞又成爲了民航部長。而在兩個月後,無人機行業被納入到PLI計劃中。很難說這裏沒有直接拉攏辛迪亞這一派政治勢力的因素。
之後印度民航部的操作更離譜,2022年2月時宣布,無人機太重要了,必須要印度本土生產,以後印度不再需要進口無人機了。
要知道,在2020年PLI計劃之前,印度本土只有三四家靠組裝爲主的無人機初創企業。2020年後,印度國內雨後春筍般冒出了很多無人機公司,但都是零配件組裝廠。印度民航部這么操作,其實是拿着印度制造當由頭,卡住無人機的國產化標准——說你是,那就是,不是也是;說不是,就不是,是也不是。
這些印度無人機企業想要搞零配件進口,然後貼牌印度制造賣出去,就得看這幫人的臉色。這與其說是扶持印度本土企業,不如說是爲了拉攏一些政治派別而有意在制造一些尋租通道。
喬蒂拉迪特亞·M·辛迪亞(Jyotiraditya M. Scindia),曾任印度民航部、鋼鐵部部長,現任印度通信部、東北地區發展部部長 資料圖:印媒
與此類似的,還有PLI中的食品加工補貼。
當時擔任食品加工工業部長的先是旁遮普邦最高阿卡利黨的考爾·巴達爾。最高阿卡利黨過去一直是印人黨在旁邦的主要盟友,但是在廢除農業法後,考爾·巴達爾感覺自己受到了背刺,之後就退出了政府,由辛格·托馬爾暫時接替。
之後就是比哈爾邦人民力量黨黨魁的維拉斯·帕斯旺的弟弟庫馬爾·帕拉斯。維拉斯·帕斯旺這人在比哈爾邦的賤民群體中有很高的威望,並與當時比哈爾邦的執政黨人民黨聯合派是死對頭。而人民黨聯合派在比哈爾邦時而與印人黨結盟,時而又聯合其他政黨執政反對印人黨,印人黨需要帕斯旺在比哈爾邦內部來制衡人民黨聯合派。至於這個人民力量黨會不會趁機撈一把,就不得而知了。
印度並不是一個富裕國家,政府財政能力有限,應該把財政力量集中到少數幾個行業,要么是補貼少有的幾個優勢產業,比如手機制造和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讓比較優勢更具優勢,要么是補貼新興的战略產業,比如鋰電池和光伏產業,維持國家战略經濟安全。
PLI最初劃定的三個主要行業——電子產業(後分爲電子制造和IT硬件制造)、機械(車輛及零配件)、鋰電池(後改爲新能源,包括光伏)——恰恰是針對上述兩大痛點。但到目前,三個主要行業所佔有的補貼比例,最後只有不到65%。
也就是說,印度人的第一個較大規模的產業補貼計劃,因爲這種國內政治鬥爭的關系,效率起碼降低了1/3以上。再加上這些黨派和政治人物的從中抽成,這個效率只會是更低。如果一直這么下去,印度制造只能制造個鬼。
這時候再回過頭來看印度人搞在印中資手機企業的邏輯就很明白了:
印度本身缺少發展制造業的土壤,好不容易來了個手機組裝業,也因爲沒有在印度本土的產業鏈條,成爲了無根產業。印度人想搞產業補貼計劃,卻因爲內部政治鬥爭和政治生態環境而效率低下。同時,印度手機制造業面臨中國及其他東南亞國家手機制造業的競爭,產業扶持下的政策效果並不明顯。最後,因爲邊境衝突的緣故導致中資企業在印度成了政治賤民,上去踩兩腳也不會有人說什么。
在這種背景下,一些印度高層不論是出於什么樣的利益關系和心理動機,對中資企業採取各種下三濫的手段,要么是強迫中資企業利用自身影響力,逼迫配套廠商在印度本土設廠,要么是用各種理由對中資企業進行強行收購,完成徹底控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既然印度人把事情做絕了,也不怪中資企業做一些讓印度人看着很滑頭的事情。
話說回來,面對下面的人各種打壓中資,莫迪既不能說他們在胡搞八搞,也不方便出台一些政策給這種蠻幹降溫。因爲下面的人會想,他們把整個手機制造企業都強行收購了,自然也是印度制造。怎么?你莫迪還想反對印度制造不成?
海量資訊、精准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標題:白廣燦:“印度制造”,越來越魔怔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448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