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鍵成片”?有消費者購买AI會員服務後直呼“上當”

2024-07-08 18:11:02    編輯: robot
導讀   來源:上觀新聞   文字、圖片、聲音、視頻、歌曲創作……近年來,人工智能的普及和應用在全世界範圍內迎來了迅猛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擇主動擁抱並利用這項技術,將AI工具融入日常工作,視其爲提...

  來源:上觀新聞

  文字、圖片、聲音、視頻、歌曲創作……近年來,人工智能的普及和應用在全世界範圍內迎來了迅猛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職場人士選擇主動擁抱並利用這項技術,將AI工具融入日常工作,視其爲提升工作效率的得力助手。

  程先生就是其中一員。作爲策展從業人員,他平日裏需要借助視頻、動畫等形式展現方案的空間設計效果。因此,當他看到“輸入一段話,任何畫面都能生成”的AI軟件廣告時,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就點擊鏈接下載了這款名叫“AI私人助理”的APP,還开通了會員,希望借此生成一些能幫助工作的視頻素材。可付費後才發現,該軟件並不具備將用戶輸入的文字生成視頻的功能,他不禁質疑:“這不是虛假宣傳嗎?”

  如此“一鍵成片”?

  程先生向記者提供了他所期待的同類視頻展示案例,畫面中,除了屏幕中心的人物,身後的背景可以根據指令變化,這正是當時他在宣傳廣告中最爲看中的地方。“比如我們要布亞洲展,希望輸入一些關鍵詞生成一個模擬的空間特效。”他說。然而,等付費解鎖了全部的功能後,他卻發現軟件根本無法實現自己想要的功能。

程先生所期待的視頻產品。

  由於該應用無法截屏,程先生並未保留相應的視頻證據。爲了弄清程先生所說的套路,記者決定自己親自體驗一番。不過,接連搜索了蘋果、華爲等不同系統,記者也未在應用市場看到這款應用。最終在陳先生的幫助下,才總算找到了這款應用的下載界面。

  進入APP,首頁便是智能助手的對話場景,這一部分可免費試用。緊隨其後的,便是“AI生成”“AI工具”“AI繪畫”等不同的功能分區,可以生成視頻、圖片等不同的形態。跟視頻相關的“AI生成”分區裏,操作提示可以輸入想要的故事主題,生成不同類型的小說,此後便要付費才能解鎖相關的視頻。在充值界面,記者觀察到了幾秒鐘的成品演示,其中的人物形象和場景畫面設計得頗爲精致,頗有些成品動畫的質感,廣告語更是直接宣稱“根據文案一鍵生成短視頻”。那么程先生所說的根本沒有動畫制作又是怎么回事呢?

廣告中宣稱“可根據文案一鍵生成短視頻”。

  爲了進一步體驗,記者付費129元成了會員,解鎖了全部功能和權益。這時,記者再次進入“AI生成”分區,選擇了系統推薦的主題“轉校生的盛夏”,約3分鐘過後,便收到了生成的長1分鐘左右的視頻。視頻裏的確是動畫形象,不過制作略顯粗糙,人物並不會動,所謂的動感是通過圖片的放大、縮小實現的,還有不少畫面反復出現。而當記者輸入“外賣小哥”等現實題材後,生成的畫面更是跟描述的文字毫無關聯,更別說生成動畫了,難怪消費者會心生抱怨。

應用裏的功能分區。 只有“生成小說——視頻”這一功能板塊可“一鍵成片”,但效果欠佳。

  “這根本不是AI視頻,只能叫自動配圖一鍵成片,這個功能在其他APP都是可以免費用的。”看到記者的使用體驗後,程先生稱,這款APP裏並沒有根據文字生成動畫的功能入口,跟宣傳相距甚遠。

  AI產品魚龍混雜

  同樣直呼被“坑”的,還有市民舒先生。他近期購入了一台新的筆記本電腦,體驗使用了系統自帶的“筆靈”AI軟件來寫文章。“生成的大綱和开頭部分,寫的還是不錯的,我就付費解鎖了會員,結果全文出來以後我傻眼了。”他稱,自己輸入了“寫一篇關於小學階段教育和教學問題的文章、5000字”指令後,系統交出的卻只有2000字,裏面的內容也“特別水”,跟沒付費前的差別很大。而且,當時購买的是價值299元的終身會員,可他退出後再進入,發現還得重新支付。

  讓兩位市民更生氣的,還有售後客服。原來,當他們發現問題想要尋求售後服務時,發現都是機器人客服,公布的電話也始終無人接聽。好在向上海12345市民服務熱线求助後,相應的錢款也都得以退還,並未造成更大損失,他們希望自己的經歷也可以給廣大消費者提個醒,在付費選用相關的AI產品時要更加留心。

  當前,人工智能領域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然而市場上湧現的衆多產品可靠性參差不齊。試用和比對過多個相關產品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主要源於部分企業在缺乏自主研發實力的情況下,急於抓住行業風口,採取“快速組裝”策略。它們或是通過模仿國內外成熟的產品理念和技術框架以混淆視聽,或是自行構建服務器平台,直接對接國內外已成熟的AI服務接口,實質上扮演着數據流轉的中介角色,而非真正的技術創新者。而這種模式缺乏核心競爭力,伴隨着公衆對人工智能產品需求的增長,亂象也开始湧現。今年初,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就公布了一起ChatGPT的商業混淆案:一家科技公司調用了OpenAI的API接口,以低價體驗的模式吸引顧客,短短兩個月創建的公衆號便迅速吸粉實現營業額超過12萬元,但實際上它並不能提供ChatGPT的原生服務。

  對消費者而言,如果使用了這些“套殼”服務,一方面可能導致隱私泄露,另一方面還可能因爲公司搭建的服務器不夠穩定而面臨付費後無法享受服務的消費糾紛,再加上這一行業剛剛興起,很多標准都沒建立,維權也存在一定難度。希望相關部門可以加強對新興行業的關注,加大對違法行爲的懲治力度,同時制定相應的規範,引導AI產業健康發展。

點擊進入專題: 聚焦AI

責任編輯:陳建瑞 SN243



標題:如此“一鍵成片”?有消費者購买AI會員服務後直呼“上當”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9426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