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023年國家衛健委最新數據,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爲52.7%,相當於每兩個孩子中就有一個是近視。青少年近視防控產品也成爲了一門高流量的生意。
眼貼、脈衝護眼儀、葉黃素膠囊、全光譜燈、視力矯正眼鏡……打开購物平台搜索近視防控相關產品,各種品類多得令人眼花繚亂。在產品提問區,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這是智商稅嗎?”“到底能不能降低度數?”
雖然消費者對於商家的宣傳顧慮重重,但上當的人也並不少。衝着商家打出“降低度數”“近視逆轉”的承諾,花重金上當後憤然投訴——“花了快兩萬元治近視,結果視力沒改善,反倒下降了”,“給孩子配宣稱能降低度數的功能眼鏡後,度數反增125度”。
早在2021年,市場監管總局就开展了對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產品違規宣傳的專項整治,強調“在目前醫療技術條件下近視不能治愈”,禁止使用“康復”“恢復”“降低度數”“近視治愈”“近視克星”“度數修復”等誤導性表述。
澎湃新聞記者通過爬取淘寶、拼多多、京東等電商平台的近視防控產品後發現:三年過後,許多近視防控產品在營銷上打起了“擦邊球”,爲了規避電商平台的文字審核,商家將疑似虛假宣傳的描述植入到了產品的封面海報中。
虛假宣傳躲進海報:許諾“一輩子看清”“重回5.0”
目前在各電商平台檢索時,“近視治愈”“近視恢復”等關鍵詞已經被平台禁用,搜索不出任何結果。
然而,記者以“近視改善”“近視矯正”等關鍵詞在各個電商平台上搜索後發現,這些產品名稱和海報有非常大的出入。光看產品名稱並沒有很明顯的誇大,只有零星幾個提到了“重回5.0”“一貼摘眼鏡”等誇張用語。而宣傳海報則是另一番光景——擅自使用名人肖像背書、五顏六色加粗的花字、使用前後近視度數的圖片對比、100%治愈近視的承諾……海報成爲了電商平台監管的漏網之魚。商家們用着難以被監管的方法,做着攫取注意力的廣告。
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已經公布的違規營銷宣傳典型案例和發布的監管通知,近視防控產品的不合規宣傳主要包括誇大療效、保證治愈率;模糊使用專業術語混淆概念;未標明專利號和種類,卻宣稱擁有專利或特殊功效。
按照上述的評判標准,記者以“近視改善”爲關鍵詞檢索後,共收集到4800件相關商品。其中,眼貼類產品佔比達到56.5%。而眼貼是最主要的近視防護產品。在電商平台以未登錄狀態下檢索近視防控產品,前30頁裏幾乎都是眼貼類產品的天下,每頁裏眼貼類產品的佔比平均可達69.1%。
被投訴的產品,輕則無效,重則眼底病變
在黑貓投訴平台上關於近視防控類產品的投訴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用戶都提到了使用產品後出現副作用,損害了身體健康。其中,不少消費者控訴使用眼貼後出現眼睛發炎、皮膚病、甚至眼底病變等症狀。在所有提到身體出現不適的投訴中,眼貼導致皮膚過敏、視力下降、眼睛受傷的數量最多。雖然其中不全是關於兒童護眼產品的投訴,但是相關產品的危害性可見一斑。
近視防控產品雖然不斷地在被打假,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消費者擔心產品沒有資質,沒有療效。於是一些產品就放出專家推薦、專利證明、獲獎證書等信息來佐證,試圖通過這些信息來凸顯自身的安全性,但只有在仔細搜索和詢問後才能發現,根本沒有藥物批准號或醫療器械資質。
以一款功效宣稱可以讓眼軸回縮從而恢復視力的視力機爲例,商家客服無法給出醫療器械的批號,但爲了證明產品合規,發了一份質檢報告。然而,上面的產品名稱卻是“LED光譜美眼儀”。但在客服口中,無論是真性近視還是假性近視,只要堅持使用,近視就能改善。
記者在某電商平台針對一款護眼儀產品索要了檢測報告,報告上的產品名稱與該產品宣傳頁面和客服描述的功能描述並不相符。
實際上,專利證明、醫療器械資質、藥品批准文號並不是一回事。專利認證僅僅是對藥物或其生產方法、成分組合等創新性的法律保護,確保發明者擁有一定時期的獨佔權。但是,專利認證不涉及藥品或者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或質量保證。但买家在購买時,並不一定會清楚這些產品上的概念,故而在字眼上被商家忽悠。
消費者們在上當後,更多覺得是電商平台沒有盡到應有的審核責任。在對於近視防控產品涉及虛假宣傳的投訴中,77.22%都是投訴購物平台,對於個體商戶的投訴並不多。
根據國家藥監局規定,醫療器械產品必須在顯著位置標明注冊號和生產許可。《醫療器械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中也要求相關企業在網絡銷售產品時,頁面必須清晰展示醫療器械注冊證或備案憑證,並還要以文本形式展示編號。
求醫問藥,窮盡一切手段矯正近視的家長們
國家疾控局監測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爲51.9%(其中,小學36.7%,初中71.4%,高中81.2%),總體近視率較2021年(52.6%)下降0.7個百分點,與2018年全國近視摸底調查結果相比,下降1.7個百分點。
近視率雖對比前幾年的統計數據有所下降,但對比《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中設定的2030年目標還相去甚遠——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下降到60%以下,高中階段學生近視率下降到70%以下。對比2022年數據,初中生近視率還需降低11.4%,高中生近視率還需降低11.2%。青少年近視防控依舊是一項艱巨的任務。
而具體落到每個有着近視小孩的家庭,就踏上了一條與近視抗爭的漫漫長路。而這條路上處處是坑,從驗光配鏡到後續防止度數上漲,要完全不踩坑還真有些難。
有小紅書用戶分享了孩子6歲查出近視後的防控近視全過程,因爲執着於不讓孩子在太小的年紀就戴上眼鏡,在矯正近視的治療上短短八個月就花了2.4萬余元。
她在總結完所有开銷後說道:“發現近視第一時間就應該配鏡,不能抵觸配鏡。改善光源、多戶外鍛煉,可能花1000多就能控制住,千萬以我爲教訓,這是我重金买來的經驗。”國家衛健委在2024年5月31日發布的《近視防治指南》(下稱《指南》)中提到,“框架眼鏡是最簡單、安全的矯正器具,近視兒童應至少每半年進行一次復查。”值得一提的是,《指南》中也肯定了特殊光學設計的框架眼鏡對近視進展較快的兒童有一定的控制效果。
家長最怕的不是多花錢,而是錯過孩子近視的最佳預防治療時機。中青報此前一項關於近視防控虛假宣傳的調查數據顯示,77.4%的受訪家長擔心給未成年人和家長造成錯誤認知,相比之下只有48.0%的受訪家長擔心會交“智商稅”,多花冤枉錢。
《指南》中提到了許多預防近視的可靠途徑,包括限制近距離用眼時間、保持良好的讀寫習慣、提倡兒童從學齡前开始每天戶外活動至少2小時等。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在現有的課業壓力下,孩子們的課業負擔重,不僅有學校課程內的壓力,還有課外班、作業和考試壓力,再要騰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戶外活動簡直是難上加難。
在身不由己過度用眼的情況下,家長們不愿錯過孩子視力可塑性較強的年齡段,急於尋找快速有效的近視防控方法,虛假宣傳的護眼產品因此有了市場。商家利用家長們的焦慮和無奈,通過誇大宣傳、打出各種保證治愈和神效的口號,吸引家長們購买。家長上當“智商稅”產品,更多是因爲焦慮和無奈。
只要有一點可乘之機,市場上的亂象就不會停止滋生繁衍。在產品資質的監管和打擊虛假宣傳上,平台有當好“守門人”的重要責任。
原標題:起底四千款電商近視矯正產品 虛假宣傳如何“躲”進海報廣告裏
標題:四千款電商近視矯正產品 虛假宣傳如何"躲"進海報廣告裏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81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