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4月23日消息,小米牽頭承擔的2023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機器人自動化產线快速重構技術項目”啓動會在北京小米科技園舉辦。該項目聚焦電子產品等高端制造業需求的研發成果,有助於...
4月23日消息,小米牽頭承擔的2023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機器人自動化產线快速重構技術項目”啓動會在北京小米科技園舉辦。
該項目聚焦電子產品等高端制造業需求的研發成果,有助於加速形成快速重構的大規模定制化生產型模式,支撐我國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
造機器人的小米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是目前我國最高級別的研發項目之一,小米可以挑大梁完全不意外。
2016年,雷軍宣布开始籌建“探索實驗室”,進軍VR及機器人領域。
2021年8月,雷軍宣布了小米在仿生機器人領域的首度探索概念項目——第一代仿生四足機器人CyberDog“鐵蛋”。“鐵蛋”搭載了高精度環境感知系統,全身11個高精度傳感器向AI大腦實時傳輸信息,讓它可以感知圖像、光线、距離、速度、聲音等環境信息。
隨後,“鐵蛋”开啓了citywalk,在全國27個城市,100個小米之家都能見到這個四足機器人。2023年9月,“鐵蛋”二代也如期而至。
不僅“鐵蛋”,還有“鐵大”CyberOne。
“鐵大”是小米於2022年8月發布的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其以人工智能爲內核,標准人形爲載體,並搭載小米自研Mi-Sense深度視覺模組,結合AI算法,使其巨頭完整的三維空間感知能力,更能夠實現人物身份識別、手勢識別、表情識別功能。
爲迎接人工智能產業化發展的浪潮,小米還在持續加注。
去年4月,小米投資5000萬元設立北京小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由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控股。
同年11月,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成立,這是國內首家省級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該公司由小米機器人、優必選和京城機電產投共同持股。
衆所周知,小米以“技術爲本”在研發投入上絲毫不吝嗇。公开信息顯示,2023年,小米研發投入達191億元,研發人員已達17800人,佔員工總人數的53%。
21世紀最缺的是人才。小米深知這一點,設立百萬美元技術大獎。在評選的五年光景中,CyberDog“鐵蛋”仿生機器人團隊獲得2021年百萬美金技術大獎。
今年3月,雷軍母校武漢大學宣布,聯合小米成立機器人系,打造高技能復合型人才,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不單造車,造機器人,小米也不錯。
誰都不能避开機器人?
科技大廠們涉足機器人領域已成爲必然趨勢。
比如,家電巨頭美的曾與國際四大機器人制造巨頭之一的日本安川電機(中國)有限公司組建兩家研產銷結合的機器人合資公司,正式進軍機器人產業。雖說二者合資的機器人公司後宣布解散,但在當時也賺足了流量。
2021年,離开安川的美的完成收購被視作德國“工業4.0”代表企業之一的庫卡100%的股權。後者是一家在機器人應用和系統解決方案企業,尤其擅長汽車制造領域的工業機器人生產。
2022年6月,美的高調入局服務機器人賽道,正式發布家庭服務機器人新品牌——WISHUG,並官宣首款產品小惟“家庭”服務機器人。
不光美的,還有格力電器也先後重點推出新一代工業機器人GR600/2.85、高速高精機器人GR7/0.9、高速高精機器人GR70/2.0等。
再看互聯網大廠更是頻頻布局。
例如,騰訊於2018年成立了騰訊RoboticsX機器人實驗室。在之後每一年,騰訊都有產品與大家見面,其中不乏會走梅花樁的四足機器人Jamaca、多模態四足機器人Max、IDC運維機器人等,
在《2024數字科技前沿應用趨勢》報告中,騰訊把“AI加速人形機器人‘手、腦’進化”排在第三位,無一不側面印證了其對該領域的期望。
還有科技零售領軍者——美團,其持續深耕機器人領域,自主研發了自動配送車、無人機、室內機器人等硬件服務機器人,以及智能客服、商業大腦等軟件服務機器人,旨在不斷完善不同應用場景下真實需求的機器人產品矩陣。
此外,成立於2022年的美團機器人研究院,正在計劃面向國內外高校學者發布了2024年課題合作計劃,涉及具身智能、自動駕駛、機器人等領域。
寫在最後
無論是大模型,還是機器人,都指向同一個關鍵詞——新質生產力。
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創新在其中起主導作用的生產力,是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
而機器人是新質生產力核心要素之一,在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入和加持下,又會有哪些突破呢?
標題:挑大梁!小米牽頭機器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64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