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AI頻頻闖禍。有人惡意將香港特首李家超出席某活動的畫面,配上人工智能生成的聲音,誘導網友進行所謂投資。在大洋彼岸,美國女星泰勒·斯威夫特則被人用AI生成了不雅照。面對高達上千萬的瀏覽量,白宮表示“擔憂”,並敦促美國國會立法打擊此類行爲。
AI換臉便利了二度創作,也刺激着許多人的獵奇心態、作惡衝動。隨着技術門檻降低與應用場景增多,惡作劇越來越出格。在上述案例之前,“拜登”公然宣布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馬克龍”直播回答“政府聘用滅霸”,“岸田文雄”召开线上發布會等案例已經令世界一片譁然。
如今看來,當時的聲討和反思並未阻止AI惡搞的步伐。而這一記記響亮的警鐘也提示我們,對以“進步”爲名的AI,必須保持高度警惕和懷疑,並時刻從人類尊嚴和技術倫理的高度詳加審視。
這些年,AI概念持續走熱,已經被視作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它將如何顛覆傳統行業、怎樣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尚未清晰,但其帶來的現實問題已然擺在眼前。特別是在“有圖不一定有真相”的社交媒體上,倘若上述問題持續泛化,很容易混淆視聽,徒增社會運行成本。
這個意義上,我們有必要再度強化這樣一種共識:再先進的技術也不能脫離开法律法規、社會道德、行業規範等約束條件無序發展,人工智能的真正價值在於造福於人,开發者縱然不能完全預判隱患,但至少要竭盡全力將潛在風險值降到最低。
技術的突破固然讓人心醉,但技術的倫理更需得到重視。讓AI裝好剎車再上路,光靠企業自律不夠,監管部門必須及時“踩剎車”,提高警惕、嚴格把關。目前,全球至少已有60多個國家制定和實施了人工智能治理政策,可見世界範圍內人工智能領域的規則秩序正處於形成期,倫理治理發展趨於同頻。
具體到我們國家,《互聯網信息服務深度合成管理規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的落地,讓剛性治理有了更多抓手。關鍵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對踩踏紅线者嚴肅懲處,將典型案例廣而告之,提高震懾力度。
AI生成數據量龐大,且存在多次合成、多種場景等問題,真正實現善治其實是一個動態優化治理的過程。從科技發展史來看,對於一種前所未見的新科技,人類社會可能永遠不會有“准備好”的一天,但能夠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便有了起點。
既然AI作惡的警報已經拉響,全社會就都有責任義務來思考,如何趨利避害,實現科技向善。換言之,既要前瞻研判技術革新可能造成的規則衝突、社會風險、倫理挑战,更要在技術普及過程中不斷拉緊繮繩,只有見事早、出手准,才能最大限度縮短技術從野蠻生長到規範發展的時間差。
說到底,發展和安全,從來不必然是矛盾的、對立的。我們爲AI等新技術的出現鼓與呼,因新業態的萌發而倍感期待,但我們同樣要保持清醒,透支公共安全和社會秩序的發展注定不可持續。讓技術進步與技術倫理並駕齊驅,這種審慎或許會耽擱新技術面世和普及的速度,但正如墩苗後莊稼才根深葉茂,更成熟的新技術才能釋放更大的紅利。
撰文:夏天
標題:“拜登宣布大战开始”“馬克龍聘用滅霸”……AI野蠻生長警報拉響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25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