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日,應急管理部和工業信息化部聯合發布《關於應急機器人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這是我國首次針對應急機器人發展做出專門部署,並明確提出到2025年要實現應急機器人技術大幅提升、建成一...
近日,應急管理部和工業信息化部聯合發布《關於應急機器人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這是我國首次針對應急機器人發展做出專門部署,並明確提出到2025年要實現應急機器人技術大幅提升、建成一批應用示範基地並逐步完善生態、實战應用及支撐水平全面提升等目標,標志着我國應急機器人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發展前景廣闊
應急機器人是執行監測預警、搜索救援、通信指揮、後勤保障等任務的智能機器系統,可替代或部分替代人工進行作業,其實際應用落地能大大提高應急管理的信息化、專業化和智能化水平。
應急管理工作涉及防災減災和救災三個階段,當前或災害發生後,應急機器人可發揮“最後一道關口”作用,其性能直接影響救援效率。我國每年都面臨不同程度的自然災害威脅,再疊加安全生產事故高發的現狀,亟需依靠應急機器人提升應急管理的專業化響應能力。
以消防領域爲例,高層建築火災、地下空間火災以及危險化學品火災等,都是高風險的復雜火場,傳統人工救援存在明顯困難。如若配備救援機器人,深入火場开展偵察、撲救、避險等作業,則能大幅提高救援效率和成功率。
核心技術亟待攻關
盡管應急機器人潛力可觀,但我國在這一細分領域,無論是高端裝備還是核心技術等難關都尚待攻克,需要持續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突破一批基礎共性技術。
《指導意見》明確要從抗惡劣環境能力、提高機器人載荷功能及模塊化水平、提升機器人控制及智能化水平等重點領域進行研發和突破。這是當前應急機器人的“短板”,也是應急機器人實現強大應用能力的關鍵所在。
以扛惡劣環境能力來說,針對洪澇、火災等自然災害的應急機器人都急需提升適應戶外復雜環境的能力,而地震救援機器人則需要適應倒塌廢墟的狹小空間,這些都考驗着機器人的環境適應技術。
而提高載荷功能則需要實現機器人的多功能集成,若想要同時搭載環境探測、目標識別、物資運輸等不同類型的模塊,對機器人的承重能力和控制系統也是一項不小的挑战。此外,應急機器人大多需要面對多樣、復雜的環境,實現自主路徑規劃、協同作業等能力都需要機器人具備更高的決策與協調能力。
結語
想要實現從需求、到研發、再到應用的端到端發展,政策保障是關鍵。
《指導意見》明確要加大對應急機器人的政策支持,並加強政策創新和協同融合,將在科研經費、產業扶持、推廣應用、標准規範等方面出台股利政策,加快形成產業生態,其發布爲中國應急機器人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動綱領。
展望未來,隨着關鍵技術突破與產業化進程推進,應急機器人必將實現大跨步發展。預計到2025年,中國將擁有一批自主研發的高端應急機器人產品,在防汛搶險、森林火災、城市消防、地震救援等領域實現落地應用,形成技術先進、性能可靠的應急機器人裝備群。
我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標題:兩部聯發重量級指導文件!這次是它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316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