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ter推出已經有段時間了,具體市場表現如何呢?不妨通過一位國外同行的使用體驗與觀察來看看真實的情況……
本文作者/Jennifer Pattison Tuohy
智能家居需要Matter,一種連接設備的通用語言,讓它們能夠相互連接對話,而無論制造商是誰。但智能家居需要Thread嗎?
如今,我們已經擁有適合大多數用例的大量無线協議,如適合用於照明的Zigbee、用於安全系統的Z-Wave、用於智能鎖等設備近距離控制的藍牙,以及滿足網絡安全攝像機等高帶寬需求的Wi-Fi等等。如果Matter提供了一種安全、簡單、本地化的方式來統一這些協議,那么今天的情況可能會更好。
相反,Matter選擇使用Wi-Fi和Thread進行無线通信,其他協議需要“橋接”到Matter中,這需要制造商採取額外的步驟,但很少有人選擇實施。那么,爲什么要選擇相對較新的Thread而不是現有的其它選項呢?
這其中也許有着公开祕密。當Matter背後的連接標准聯盟(CSA)成立時,支持推動Matter的兩個最大的參與者——蘋果和谷歌,已經完全登上了Thread智能家居列車。(Thread最初是由Nest早在2010年代初开發的,當時Google 還沒有收購Nest。)另外,Thread基於Zigbee,而CSA的前身是Zigbee聯盟。
爲什么Thread很重要?
Matter是由智能家居主要參與者(包括亞馬遜、蘋果、谷歌和三星)开發的新標准,旨在讓在任何平台上購买、設置和使用智能家居設備變得更加容易。它基於無线協議Wi-Fi和Thread構建,旨在在家中本地工作。
Thread是一種基於IPv6構建的專用智能家居無线協議,旨在支持使智能家居運轉的低功耗、遠距離、低帶寬物聯網設備——傳感器、燈、鎖、恆溫器等。它解決了當今智能家居中最大問題中的三個問題:延遲、故障、連接性和電池壽命。
與Zigbee和Z-Wave等較舊的智能家居網絡協議不同,Thread不需要專用的集线器來支持設備進行通信。相反,在Thread網絡中,設備直接相互通信,從而減少延遲。
Thread確實需要一個Thread邊界路由器,它可以將設備添加到Thread網絡並允許其與互聯網和其他網絡進行通信。許多設備都可以是邊界路由器(Wi-Fi 路由器、智能揚聲器,甚至一些燈具),並且同一網絡上可以有多個邊界路由器,因此,如果一個出現故障,另一個可以接替,從而減少失敗的可能性。
邊界路由器與制造商無關——任何邊界路由器都可以控制任何 Thread 設備——就像任何Wi-Fi路由器可以控制任何 Wi-Fi 設備一樣。一旦將Thread設備接入Thread網絡,它就可以與任何Matter平台配合使用。
但是,盡管开源Thread協議確實具有引人注目的功能,它的推出是Matter試圖使我們的智能家居變得更好的重大轉變的一部分。
問題在於Thread基礎設施的當前狀態:特別是Thread邊界路由器,Thread設備需要連接到互聯網和其他基於IP的網絡。可供消費者購买的Thread 設備仍然相對較少,而且一些平台只是很敷衍地支持該協議,這使得購买和設置Thread驅動的小工具變得混亂和復雜。
但最重要的問題是主要平台無法齊心協力並就如何實現Thread的最大優勢之一達成一致:共享網狀網絡,任何制造商的任何邊界路由器都可以加入該網絡,爲用戶提供強大的、無故障和安全的本地智能家居網絡解決方案。
這種失敗不僅僅是技術性的,主要是政治性的。CSA和該協議的管理機構Thread Group將其留給平台和設備制造商來解決如何在用戶家庭中共享這個強大的新網絡。
Thread規範包括將任何制造商的邊界路由器添加到任何Thread網絡的基礎,但Thread Group技術副總裁 Jonathan Hui對媒體表示,“Thread目前沒有指定用於在不同Thread邊界之間安全共享Thread憑證的協議路由器。” 這意味着它們不一定都在一個網絡上連接在一起。智能家居設備制造商Eve Systems的Stefan Bauer-Schwan表示:“這些平台尚未就相互共享 Thread 憑證的標准化方式達成一致。”
因此,這現狀正在將物聯網的开放網絡變成圍牆花園和特殊合作夥伴關系的另一個可能,這正是Matter所宣傳要防止的情況,否則就與Matter所倡導愿景背道而馳。
Thread邊界路由器爲何如此混亂?
邊界路由器是Thread的關鍵部分。用戶需要一個邊界路由器以及一個Matter控制器來在家中設置Matter-over-Thread設備。與通常是智能揚聲器或智能家居集线器的Matter控制器不同,邊界路由器不是專有的或特定於平台的,並且與傳統的網橋和集线器不同,它不必是掛在路由器上的小白盒。
邊界路由器的一大賣點是它可以內置到任何始終供電的Wi-Fi設備(例如路由器、智能揚聲器,甚至電視或冰箱)中,並且可以與任何Thread設備配合使用,無論制造商如何。有些Matter控制器也可以是Thread邊界路由器,這使得情況更加混亂了。
例如,我家裏有多個邊界路由器,包括Eero Wi-Fi路由器、Echo第四代智能揚聲器、SmartThings集线器、Apple TV、HomePod Mini、兩個Nest Hub和一些Nanoleaf燈。但是,我沒有使用一個具有多個故障保護功能的強大Thread網絡,而是有五個,是的,五個獨立的Thread網絡,所有網絡都相互競爭,吞噬我嘗試添加到網絡中的任何Thread設備。而且,一旦添加成功,就無法始終看到其他網絡上的Thread設備或與之通信,從而破壞了我的智能家居。
我有多個Thread網絡,因爲主要的Matter平台,包括蘋果、谷歌、亞馬遜和三星等參與者尚未就誰可以擁有你家中的這一大網絡達成一致。相反,每當我獲得一台新設備(即Thread邊界路由器)時,它都可能會建立自己的Thread網絡,就像加入已有的Thread網絡一樣。
這使得Thread的最大承諾——強大的、自我修復的共享網狀網絡——在很大程度上成爲了虛無的軟件,除非你堅持使用一兩個制造商的邊界路由器。隨着越來越多可作爲邊界路由器的設備的推出,這將變得更加困難;甚至不可能從同一家公司購买智能音箱、路由器、電視和冰箱。
共享網絡,爲何如此困難?
共享網絡是Thread 的基礎。它具有很多功能,但關鍵是多個Thread邊界路由器能夠連接在一起形成單個網絡。這爲所有Thread驅動的鎖、燈、傳感器和恆溫器創建了一個穩定的、自我修復的網狀網絡,並具有多個故障保險。
其“共享”特性提供了冗余並提高了可靠性——如果一個邊界路由器發生故障,另一個可以彌補這一不足,因此用戶的網絡將繼續運行。此外,Thread Group的Hui告訴我,更多的邊界路由器意味着網絡覆蓋範圍更廣,延遲也更短,因爲設備的路徑更短。
爲了形成這個共享網絡,邊界路由器必須使用Thread 1.3.0規範。截至今天,大多數都是。Apple在iOS 16.5中增加了支持,將其HomePods和支持Thread的Apple TV置於1.3.0上。所有Google的邊界路由器都使用 1.3.0,三星的各種選項也是如此。Nanoleaf 更新了其支持邊界路由器的燈,以支持加入現有的Thread網絡,亞馬遜支持Thread的Eero Wi-Fi路由器也已推出 1.3.0 版本。
亞馬遜唯一的Alexa邊界路由器——Echo第四代智能揚聲器——仍處於1.1版本。亞馬遜發言人Connor Rice表示,該揚聲器“支持Matter設備所需的所有Thread 1.3.0功能。”但Echo並不是Matter設備;它是一個Matter控制器,並且Matter不需要控制器的Thread認證。
接下來,這些邊界路由器必須相互共享憑據——類似於使用密碼加入Wi-Fi網絡。爲了避免用戶掌握這種混亂且有風險的密碼共享過程,Thread Group決定讓Thread網絡可自我配置,即自行設置。
現在,當新的Thread設備或邊界路由器出現在家中時,必須向其提供網絡憑據(除了輸入3 位字母數字代碼之外)。對於像插座或燈泡這樣的Thread小工具,它應該能夠從設置的任何手機中獲取它們。爲此,Apple 和Google爲其手機操作系統創建了鑰匙串API,通過iPhone 的 iOS 或Android 的 Google Play提供服務。
但是,當Thread邊界路由器想要加入網絡時,它可能無法訪問這些憑據,或者可能選擇不訪問。由於邊界路由器不是Matter設備,因此Matter沒有指定它如何加入網絡。而且由於Thread Group還沒有告訴制造商和平台如何處理這種握手,他們必須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這意味着蘋果必須與三星合作;亞馬遜必須與谷歌合作;谷歌與三星等等。雖然這種情況正在發生,但進展非常緩慢。目前的情況是,制造商可以決定其邊界路由器是否加入競爭對手創建的Thread網絡,或者繼續在家中建立自己的網絡。
目前,亞馬遜邊界路由器僅在其設備(某些Eero Wi-Fi 路由器和Echo 第四代智能揚聲器)設置的網絡上工作,不會加入現有的Thread網絡,也不允許其他制造商的設備加入其網絡。
亞馬遜的Rice表示,該公司計劃很快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目前正在與开發人員一起預覽用於Thread憑證共享的API,該API將使設備制造商能夠在客戶同意的情況下通過Alexa Skill讀取 Thread 憑證。”這項技能將允許亞馬遜的Echo智能揚聲器加入現有網絡,並允許其他制造商的邊界路由器加入Amazon Thread網絡。
三星SmartThings的情況也類似。SmartThings US 負責人Mark Benson告訴我,SmartThings應用程序將SmartThings邊界路由器的Threa 網絡憑據存儲到iOS或Android Thread憑據存儲中,然後其他邊界路由器應用程序理論上可以在設置過程中讀取這些憑據,並且加入該Thread網絡。“他們是否這樣做取決於每個邊界路由器制造商,”他說。
如果用戶已經設置了Thread網絡並添加了作爲Thread邊界路由器的SmartThings設備,它將設置自己的網絡。“我們正在繼續測試不同的網絡配置和邊界路由器之間的互操作性,並希望在未來與業內其他人合作實現這一點,”
Benson說。“今天,爲了確保爲我們的用戶提供最佳體驗,我們建立了一個新的SmartThings Thread網絡。”
又回到 Android 與 iPhone 的較量了
Thread Group的 Jonathan Hui表示,更復雜的是,那些用於管理Thread憑據的Android和iOS API“目前並未相互同步”。因此,你的Thread網絡的配置方式以及哪些邊界路由器可以加入該網絡將取決於您用於設置它的手機。
使用iOS設置的邊界路由器不會看到你使用Android設置的邊界路由器,也不會與你使用Android設置的邊界路由器通信,除非首先使用iOS設置它。僅當平台或設備同時具有Android和iOS應用程序時,此功能才有效。
如果(或更可能的是當)你最終擁有多個Thread網絡,則沒有簡單的方法來合並它們,Thread規範沒有提供其他路徑。
谷歌產品經理Kevin Po告訴我,雖然存在“無线”更改網絡配置的能力,但這並不容易。“Thread Group 正在與業界合作研究最佳實踐,以確定給定網絡何時應更改其配置,以及如何使用戶能夠在不中斷現有設置的情況下輕松執行此操作,”他說。
目前設置最好的兩個平台是谷歌和蘋果。這有助於他們控制共享憑據的操作系統,並且他們已經在自己的產品中使用Thread幾年了。
Google 的 Po 告訴我,“Apple 和 Google Thread 邊界路由器可以通過利用 iOS Thread 網絡 API 共享同一個 Thread 網絡。” 因此,如果您使用 iOS 設備對 Google Nest Hub Max 和 Apple TV 進行設置,則可以將它們加入單個Thread網絡。
然而,反過來則不然,因爲Android手機無法訪問iOS鑰匙串,並且沒有Android應用程序可以設置 HomePod 或 Apple TV(可能永遠不會)。
Hui 表示,如果你同時使用 iOS 和 Android,Google Home可以在你的設備之間同步Thread憑據,並將其填充到兩個平台上,從而允許新的Thread設備加入同一網絡,無論它們設置在哪個操作系統上。
因此,如果你擁有在 iOS 上設置的所有 HomePods、Apple TV 和 Google Nest 設備、所有 SmartThings 集线器或所有 Amazon 邊界路由器,你可能會獲得強大的 Thread 網絡,但您無法輕松混合和匹配。
值得注意的是,多個Thread網絡不一定是問題,理論上,單獨的Thread網絡可以通過另一個基於IP的網絡相互通信。但是,如果沒有爲所有邊界路由器提供一個共享網格,就會抵消Thread的最大優勢。“不同Thread網絡中的設備不構成同一網格的一部分,因此無法相互利用來實現連接,”Hui 說。“因此,他們將無法從更強大的網狀網絡中獲益。”
他確實指出,“對於大多數用戶來說,考慮到Thread固有的範圍和響應能力,這可能永遠不會成爲問題。” 但理想的狀態是一個大網狀網絡,所有邊界路由器都相互支持。不建議僅運行一台邊界路由器,因爲如果有人拔掉它,網絡就會出現故障,就像Zigbee和Z-Wave網格一樣。
解決方案是平台和制造商需要一種在其平台和設備之間共享Thread網絡憑證的方法,這是一種在家庭內安全創建單個Thread網絡的行業標准。
根據我在本文中的採訪,顯然每個人都在致力於此。但這也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2022年Matter發布會上告訴我的。現在,我們已經進入Matter九個月了,這些問題仍然存在,而且隨着更多Thread設備的推出以及越來越多的人投資邊界路由器來設置這些設備,這個問題將會變得更大。
CSA和Thread Group需要共同努力,要么告訴“行業”需要在這個問題上團結起來,要么提供明確的執行路徑。因爲平台之爭在我們的手機上已經夠糟糕了,我們不想在家裏還要延續。
相關推薦
-
Matter 1.1來了,但不要期望過高……
-
Matter標准能拯救智能家居嗎?
- Matter:統一的智能家居標准尚未統一 | 觀點
- 如何將現有智能家居設備連接到Matter?
- 終結智能家居“碎片化”時代的,爲什么是Matter?
- 智能家居標准 Matter 已經支離破碎?| 觀點
- Matter對物聯網企業意味着什么?
標題:爲什么Thread是Matter目前最大的問題?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46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