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餐變套路,運營商敞亮辦事咋就這么難?

2023-06-11 18:10:14    編輯: robot
導讀 近日,一位消費者在某運營商營業廳裏想辦一個月租39元的套餐,不料卻陷入連環“套路”。先是莫名被送一部“老年機”,後账戶又被凍結了273元,最後發現自己實際是被“移花接木”借了一筆24期分期的網貸。該...

近日,一位消費者在某運營商營業廳裏想辦一個月租39元的套餐,不料卻陷入連環“套路”。先是莫名被送一部“老年機”,後账戶又被凍結了273元,最後發現自己實際是被“移花接木”借了一筆24期分期的網貸。該事件網絡曝光後,許多網友都吐槽自己遇到過類似的情況,質疑現在去辦個套餐還得成爲金融專家和警察?

名目復雜、表述含混,花裏胡哨的話費套餐本就讓消費者們頭痛,如今又添加了許多“套路貸”的要素,無疑更容易讓人一不留神就中招。爲何好好說話、敞亮辦事這么難?說到底,還是利益衝動使然。掌握流量、商品與龐大銷售網絡,運營商擁有做消費金融業務的優勢,也有利於降低一些高價手機、高端業務的消費門檻。近年來,各大運營商紛紛建立新公司开展消費金融業務,在業績任務壓力之下,營業員便很難切實站在消費者角度去充分、清晰地推介業務,甚至會主動模糊信息誘導消費,這也是消費者屢屢“被分期”“被貸款”“被凍結”的原因所在。

眼下,5G已經走入千家萬戶,6G研制已經提上日程,便捷、暢通、實惠的電信服務早已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運營商的觀念卻沒有跟上“網速”的飛馳,總想着“靠山喫山靠水喫水”。從人工、電子客服輪番電話“轟炸”的死纏爛打式推銷,到“流量不限量”暗暗改成上限40G;從說好的“充多少返多少”結果暗藏“低消”,到給“攜號轉網”設置無數“玻璃門檻”……每隔一段時間,運營商的“套路”就要被曝光一次,很是招人反感。國內幾大運營商坐擁全球最大的用戶市場,存量之間的競爭,比的就是服務,就是貼心。誰誠意滿、誰套路深,大夥兒都看得見,選擇權最終也在消費者手中。爲“仨瓜倆棗”敗了口碑,其實得不償失。

以更大視角的視角看,沉迷於玩文字遊戲“摳小账”,對於企業創新能力也是很大的損害。作爲掌握互聯網真正“入口”的公司,運營商卻在不斷錯過發展的“風口”。曾經,在聊天軟件、移動支付、軟件市場、手機操作系統等領域,運營商不僅是最早喫螃蟹的,還推出過驚豔一時、用戶量很大的產品。但過分囿於“收費依賴”,運營商便少了幾分通過用戶思維打磨產品,並持之以恆進行投入的動力,最後紛紛在與互聯網公司的競爭中敗下陣來。放眼未來,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對互聯網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運營商不能只守着“水管”收水費,甘當“資源型公司”,而應用好自身的渠道優勢,做好“數據+算力”的創新,成爲“科技型公司”。這一切,首先需要企業先把用戶放在心上,以需求爲導向打造創新能力,最終實現數字化轉型。

新制度經濟學鼻祖科斯在《企業的本質》一文中,拋出了“市場大就有機會出大企業”的論斷。運營商與其糾結小账,不如把格局打开、把目光放遠,與中國互聯網的趨勢相向而行。將心思放在服務創新、技術創新上,方能駛向更廣闊的藍海。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評論員 鮑南

流程編輯:u028



標題:套餐變套路,運營商敞亮辦事咋就這么難?

地址:https://www.utechfun.com/post/223958.html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為傳播信息之目的,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絡我們修改或刪除,多謝。

猜你喜歡